志丞
- 作品数:2 被引量:96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更多>>
- 生态足迹法在国土规划中的应用与改进研究——以辽宁省国土规划(陆域生态部分)为例
- 本文探讨了生态足迹理念和计算方法的长处和不足,对其做出了修改,并尝试将其应用于国土规划实践。
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足迹思想和计算方法,并对其应用和改进的过程作了简要回顾。生态足迹(ecoloeical footp...
- 志丞
-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占用生态规划国土规划
- 文献传递
- 人文主义地理学之我见被引量:96
- 2006年
- 人文主义地理学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是时欧美正涌动着人文主义思潮,它带动了对逻辑实证主义知识体系进行批判的一系列理论的出现,人文主义地理学就是其一。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和现象学,段义孚和雷尔夫(Edward Relph)、布蒂默(Anne Buttimer)、莱(David Ley)、赛明思(Marvyn Samuels)和恩特里金(Nicholas Entrikin)等是人文主义地理学的代表人物。1976年段义孚发表了《人文主义地理学》一文,1978年这些学者一起出版了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第一部论文集《人文主义地理学》。人文主义地理学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协调社会科学与人之间的关系,容纳知性(understanding) 与智慧(wisdom),客观(objectivity)与主观(subjectivity)以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其主要任务是发展方法论,并深刻理解人类在世界所处的地位。本文各部分都渗透着这个主题。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社会批判立足点是伦理和道德。它强调人们对自然、对世界的感悟能力。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这种感悟力。第一,地理学关注不同地方的差异,地方之间的差异体现在各个地方特点的差异上。人们可以通过感官感受到地方,各种感受的综合形成了地方感;第二,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上往往是把强权加在自然之上,从而扭曲了自然的本来形态。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将提升人类的道德;第三,想象力是一种对世界的感悟能力,文化则是想象力的产物。人类在追求物质和精神生活时也会陷入怪圈。本文最后指出,人文主义地理学者必须能够把握大量的事实,同时洞悉人类对自然感悟的复杂与精妙。
- 段义孚志丞左一鸥
- 关键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