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利承
- 作品数:49 被引量:147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南通市区企业职工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 2012年
- 目的:了解南通市区企业职工的心理状况。方法:随机抽取的1000例企业职工,采用《南通市企业职工心理状况调查表》对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按不同性别、户籍、年龄进行比较。结果:满意度男职工2.88±0.41,女职工2.94±0.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73,P<0.05);幸福感男职工2.79±0.40,女职工2.86±0.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35,P<0.05)。满意度城镇职工2.87±0.42,农村职工2.94±0.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27,P<0.05)。归属感青年职工2.75±0.57,中老年2.82±0.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8,P<0.05);职业倦怠青年职工3.02±0.59,中老年3.12±0.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864,P<0.05)。结论:南通市市区职工整体心理状况处于中度水平,工作满意度、归属感、主观幸福感、职业倦怠维持在相对平衡的状态。农村职工满意度高于城镇职工,女性职工满意度高于男性。青年职工归属感低于中壮年职工。
- 李娜施利承钱兴如戴家隽
- 关键词:心理状况问卷调研
- 海员心身疾病现状、影响因素及心身健康的管理被引量:6
- 2013年
- 心身疾病是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原发性高血压病、冠心病、消化性溃疡、头痛等较为常见。针对海员住院疾病的调查,说明心身疾病在海员群体中广泛存在,甚至成为造成海员死亡的重要原因。对海员单个疾病调查统计,也验证了心身疾病多发的状况。海员心身健康的管理成为维护海员健康的重点、难点。针对海员职业特殊的航行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人际环境,在海员心身健康的管理中要注意:(1)重视心理支持和心理干预的重要作用,帮助海员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2)重视心身综合治疗,及时治疗躯体疾病,结合心理和行为治疗,改变患者对疾病的态度,确保治疗效果的维持;(3)重视社会因素的改善对心身疾病防治的积极作用,切实帮助船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供全面的社会支持系统,尽力降低生活事件的消极影响。从心理、躯体、社会三个方面完善对心身健康的管理。
- 李娜施利承戴家隽
- 关键词:心身健康海员
- 海员招聘心理测评意义及方法探讨
- 2013年
- 根据海员职业的特殊性,论述了海员招聘中心理测评的意义。职业人才招聘过程中引入心理测评的方法,能使招聘人才的评价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它是当前人才招聘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趋势。通过文献查阅和专家访谈,综述目前海员心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并且总结出海员应具备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据此提出了海员招聘中心理测评的基本框架,为航运公司海员选拔提供参考。
- 王纪妹施利承戴家隽
- 关键词:海员招聘心理健康问题职业动机意志品质心理测评
- “巴林特小组式”心理课堂教学对高校护生情绪智力的影响
- 2020年
- 文章探讨"巴林特小组模式"的心理课堂教学对于提高高校护生情绪智力的作用及效果。选取某高校三年级护生218人为研究对象,基于护理心理学课堂,采用巴林特小组模式,对护生情绪智力进行培养和干预。干预前后使用情绪智力量表(EIS)对情绪智力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班护生情绪智力总分及情绪知觉、自我情绪管理、情绪利用维度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对照班情绪智力及各维度得分差异不显著。由此可知,基于心理课堂的巴林特小组模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培养高校护生情绪智力的教学模式。
- 王佳丽王华容缪绿青施利承
- 关键词:情绪智力高校护生
- 海员心身疾病的矫治与康复
- 心身疾病是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头痛等常见。对海员疾病、住院疾病的调查说明心身疾病在海员群体中广泛存在,甚至成为造成海员死亡的重要原因。对...
- 李娜施利承刘城芮梦霞
- 文献传递
- 中国海员心理健康量表编制
- 目的:编制适合中国海员的心理健康自评量表.
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海员访谈和专家评估,构建《中国海员心理健康量表》(MHSCS)的量表维度,编订量表条目;采用便利样方法,抽取1309名海员为被测对象,采用量表对其...
- 施利承戴家隽李娜杨连仁
- 关键词:心理健康自评量表
- 《儿童交通安全意识问卷》的编制及现状调查被引量:12
- 2013年
- 为调查儿童交通安全意识发展的特点,通过文献分析与实证研究,构建儿童交通安全意识的理论维度,编制《儿童交通安全意识问卷》。从南京、南通、常州3地选取1 023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检验《问卷》的信效度,进而了解儿童交通安全意识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问卷》包括安全知识、安全态度及安全行为的选择3个维度;《问卷》的信效度达到要求;儿童的交通安全意识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安全意识水平明显高于男性;儿童交通安全意识状况随年级变化的趋势不明显,其中,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随着年级升高而提高,初中二年级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成绩显著低于其他年级。
- 王华容施利承谭顶良
- 关键词:儿童交通安全意识验证性因素分析信度
- 小学生在交通情境中的视觉搜索:发展的观点被引量:3
- 2018年
- 为探讨小学生在交通情境中的视觉搜索发展,研究以一、二、四和六年级小学生及成人为被试,采用"找不同"任务和过马路决策眼动任务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一、二年级小学生"找不同"的效率低于成人;一年级小学生冒险及错失过马路比例均较高;小学生的眼跳特征与成人相似,但对兴趣区的关注低于成人;女生错失过马路比例高于男生,视觉搜索水平及搜索策略的性别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视觉搜索能力随年龄逐渐提高,但搜索的有效性低于成人,性别分化不明显。
- 王华容施利承缪绿青谭顶良
- 关键词:视觉搜索小学生眼动
- 唤醒学生的积极心理被引量:1
- 2009年
- 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众人的共识,但不得不提的是,教师们对“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误解。一些学校老师认为,心理健康即是一种精神、心理上的非病状态,因而很多学校心理咨询只重视对个人心理障碍的修复,将关注点集中在学生的病理状态。这无疑窄化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也致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永远处在被动的地位。
- 施利承
- 关键词:积极心理心理健康教育
- 怎样才是有道德的人——从“道德伪善”反观学校道德教育被引量:7
- 2008年
- 研究者Batson提出人类具有一种道德伪善的动机,即在道德表象的掩饰下追求自我利益,实验证实道德伪善普遍存在,借此反观学校的道德教育。德育中的认知倾向、精英化倾向、规训倾向及社会环境影响是导致伪善动机的主要原因。学校道德教育需满足主体的道德需要,提供真实的道德学习,并且改变传统的道德评价方式。
- 施利承
- 关键词:学校道德教育道德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