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柱 作品数:129 被引量:148 H指数:6 供职机构: 贵州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文化科学 农业科学 更多>>
骨质疏松骨微观力学性能退变影响破骨细胞生物学功能的机理研究 2024年 目的骨质疏松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亟需清晰认识其病理机制。在破骨细胞主导的骨质过度流失中,骨微观结构的影响不可忽视,尤其是矿化胶原纤维,然而,骨质疏松骨纳米结构与破骨细胞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研究仍较少。方法通过卵巢切除术构建骨质疏松骨大鼠模型,8周后取出股骨做宏观力学性能评价,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抛光骨片试样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质。RAW264.7细胞共培养于不同生理状态的股骨片表面,含50 ng/m L RANKL的基本培养基诱导;第9天,取出骨片试样,AFM观察破骨细胞的行为及骨吸收情况、骨吸收陷窝表面。结果宏观力学测试结果表明骨质疏松大鼠股骨的力学性能发生退变,AFM结果显示,相较于健康骨,骨质疏松骨在纳米尺度的矿物聚集体颗粒尺寸较小,弹性模量较大,表明微观结构趋向于脆性发展。细胞实验显示,在骨质疏松骨中,破骨细胞与骨吸收陷窝数量、面积均较大,骨吸收陷窝区域的胶原暴露更明显,弹性模量较小,表明破骨细胞在骨质疏松骨中的骨吸收程度更强。结论骨质疏松骨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的退变会增强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本研究为深入揭示骨质疏松症的恶性循环发展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工作将从动态力学刺激的角度探究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机制。 程瑶 钱天宝 杜双飞 胡祖权 胡祖权关键词:骨质疏松 RAW264.7细胞 破骨细胞 卵巢切除术 细胞实验 不同发育阶段红系造血细胞的流变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2004年 通过对不同发育阶段红系造血细胞的变形性、取向性和膜的流动性的研究 ,发现它的变形性、取向性和膜的流动性随着分化发育而不断改变 ,而且这种变化以晚幼红细胞为转折点。这些变化与核的不断固缩 ,偏核 ,排核 ,细胞核与细胞质比不断减少 ,膜骨架蛋白 (尤其膜收缩蛋白 )变化及脂质分子与蛋白原分子相互作用有关。本研究还对用电子自旋共振测得结果和用LBY BX2型激光衍射仪测得结果作相关分析 ,表明它们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R2 =0 .9834。 王金华 喀蔚波 孙大公 曾柱 文宗曜一种抗前列腺癌干细胞抗原单链抗体融合蛋白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单链抗体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抗前列腺癌干细胞抗原单链抗体融合蛋白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到分泌抗前列腺癌干细胞PSCA单链抗体的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及应用,所述的抗前列腺癌干细胞抗原特异单链抗体‑碱性磷酸酶... 胡祖权 夏雪 曾柱文献传递 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23年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目前已知机体内功能最为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具有高效的抗原摄取、加工和处理能力,能够在二级淋巴组织向幼稚T细胞提呈抗原,从而诱导免疫应答或耐受,在启动和放大先天性及适应性免疫中发挥关键作用。DCs在发挥其生理学功能的过程中经历复杂的化学和力学微环境变化,并表现出不同力学表型和免疫表型,深入理解调控DCs力学表型和免疫表型的化学和力学因素是利用其治疗免疫相关疾病的先决条件。本文主要介绍DCs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并探讨其在免疫相关疾病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余鹏 曾柱关键词:树突状细胞 免疫表型 生物力学 力学生物学 一种液氮罐液量报警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氮罐液量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包括:设置在液氮罐内的瞬时通电装置和设置在液氮罐外的信号发射电路;瞬时通电装置和信号发射电路电连接;瞬时通电装置包括滑竿、弹性夹具、漂浮环、开关触动件和触点开关;滑竿上设置... 周艳华 张鹏 范安然 苏敏 许键炜 郭兵 曾柱 何志旭头花蓼在制备抗肝损伤药物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是头花蓼在制备抗肝损伤药物方面的应用。本发明通过研究,发现了头花蓼对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效果以及剂量依赖,有效的显著保护了四氯化碳造成的急性肝损伤;还能有效减轻肝细胞坏死程度,降低肝细胞炎... 林燕 曾柱 张旭 涂波 何明辉 严雪龙 李启瑞 常帅慢性镉中毒小鼠曲细精管支持细胞的形态计量研究 1996年 应用细胞形态计量方法研究镉中毒小鼠曲细精管的支持细胞,测算出33个形态参数,发现支持细胞及细胞核的平均截面积和体积增大,细胞的截面平均周长、细胞核的平均表面积及细胞质的平均体积增大,线粒体的截面平均周长、平均截面积、平均体积和平均表面积也显著增大,而细胞的比表面、细胞核的表面积密度则减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李光鼎 许庭良 杨文庆 刘鲜林 刘辉 曾柱关键词:镉中毒 支持细胞 曲细精管 一种用于教学的多功能解剖器械包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教学的多功能解剖器械包,包括第一器械托盘,所述第一器械托盘的下端设置有下部箱体,所述第一器械托盘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器械托盘,所述第二器械托盘的上端设置有手术剪区,所述第二器械托盘的一侧设置有卡扣,所... 王玉林 李太军 肖玉安 余资江 曾柱文献传递 肿瘤细胞对不同分化阶段树突状细胞脂含量和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 2011年 目的: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ed infrared spectrum,FT-IR)技术探讨肿瘤细胞共培养对不同分化阶段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脂含量和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为深入理解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寻找线索。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人CD14+单核细胞,以经典方法将其诱导为未成熟DCs(immature DCs,imDCs)和成熟DCs(mature DCs,mDCs),分别将imDCs和mDCs与肝癌细胞株BEL7402、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以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cells,HUVECs)共培养48 h,正常培养的DCs作为对照。采用FT-IR技术研究不同肿瘤细胞对不同分化阶段DCs的脂含量和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培养的DCs相比,与肿瘤细胞BEL7402和K562共培养后imDCs和mDCs的膜磷脂成分减少(2.718±0.296,3.124±0.361vs4.855±0.324,P<0.05;2.964±0.136,3.522±0.173vs4.217±0.206,P<0.05),而总的脂含量增加(3.768±0.185,3.591±0.197vs2.487±0.212,P<0.05;4.288±0.156,4.155±0.167vs3.233±0.206,P<0.05);蛋白质α-螺旋含量减少(1.863±0.192,1.754±0.169vs2.364±0.188,P<0.05;1.124±0.133,1.016±0.107vs1.392±0.113,P<0.05),β-折叠(3.397±0.225,3.433±0.236vs2.486±0.198,P<0.05;2.646±0.209,2.591±0.216vs1.558±0.159,P<0.05)和转角含量(4.366±0.284,4.322±0.266vs3.127±0.272,P<0.05;2.675±0.221,2.627±0.235vs1.773±0.181,P<0.05)增加;并且mDCs比imDCs更容易受到肿瘤来源因素的影响。结论:与肿瘤细胞共培养能够导致mDCs和imDCs的脂含量和蛋白质二级结构发生改变,可能是肿瘤导致DCs功能损伤的结构基础。 曾柱 龙金华关键词:树突状细胞 肝肿瘤细胞 红白血病细胞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蛋白质二级结构 AGR2和ANO6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2024年 开发新的个体化免疫治疗标记物对改善乳腺癌免疫治疗效果来说具有重要意义,AGR2和ANO6作为潜在的力调控基因,能否作为乳腺癌个体化免疫治疗的生物标记物仍然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和细胞实验分别探讨了AGR2和ANO6在乳腺癌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本研究发现,AGR2在泛癌中的表达与多种癌症的预后密切相关。在乳腺癌中AGR2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随其表达的增加而降低。AGR2低表达患者表现出免疫“热”和免疫抑制表型,其特征是肿瘤免疫细胞浸润丰度高,TGF-β和EMT途径富集评分增加,而AGR2高表达患者表现出相反的免疫特征,缺乏免疫细胞浸润,提示免疫“冷”表型。单细胞分析进一步揭示了AGR2在恶性细胞中通过协调细胞趋化因子信号和免疫浸润改变细胞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在两个免疫治疗队列中,AGR2和AGR2共表达基因的表达可以作为乳腺癌患者生存的预后指标。ANO6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较差的预后密切相关。ANO6可促进乳腺癌中巨噬细胞的浸润。通过细胞实验研究发现他们的沉默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抗凋亡能力以及体内成瘤能力。此外,AGR2可通过激活Akt和ERK通路促进乳腺癌进程。总之,本研究为基于AGR2及ANO6开发个体化免疫治疗策略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唐福州 张世超 刘芹 曾柱关键词:恶性细胞 启动子甲基化 细胞实验 ERK通路 生物标记物 单细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