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爱能

作品数:7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深圳市眼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闭角型
  • 2篇原发性闭角型...
  • 2篇内障
  • 2篇青光
  • 2篇青光眼
  • 2篇晶状体
  • 2篇黄斑
  • 2篇虹膜
  • 2篇房角
  • 2篇白内障
  • 2篇闭角
  • 2篇闭角型
  • 2篇闭角型青光眼
  • 2篇超声
  • 1篇断层扫描
  • 1篇眼科
  • 1篇眼前节
  • 1篇药代
  • 1篇药代动力学

机构

  • 5篇深圳市眼科医...
  • 2篇暨南大学

作者

  • 7篇曾爱能
  • 2篇姚晓明
  • 2篇黄丽娜
  • 2篇林宝涛
  • 2篇彭云
  • 2篇黎明
  • 2篇陈懿
  • 1篇罗恒
  • 1篇张国明
  • 1篇曾键
  • 1篇贺温玲
  • 1篇陈青山
  • 1篇赖铭莹
  • 1篇于莉
  • 1篇徐曼
  • 1篇郑磊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眼科新进展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蚕蚀性角膜溃疡发生隐匿性穿孔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采用眼前节全景OCT研究蚕蚀性角膜溃疡发生隐匿性穿孔的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眼前段全景OCT观察蚕蚀性角膜溃疡,发现溃疡灶内口角膜组织缺损则定为隐匿性穿孔,并测量穿孔内径。结果眼前节全景OCT发现蚕蚀性角膜溃疡隐匿性穿孔的发生率为8.3%,穿孔内口直径最小为1.8mm,最大为4.5mm,平均为(3.1±0.97)mm。结论对蚕蚀性角膜溃疡患者进行眼前节全景OCT检查,有助于发现隐匿性穿孔的情况,对于评估患者的预后及手术方案的设计有重要作用。
黎明姚晓明彭云林宝涛曾爱能
关键词:蚕蚀性角膜溃疡
高度近视并发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例
2015年
患者男性,21岁。于2014年2月10日因左眼胀痛伴视力下降10余天,伴同侧头痛,来院就诊。测眼压:右眼29.2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41.6 mmHg,给予静滴甘露醇及局部点用阿法根、派立明滴眼液,3 d后复查压平眼压:右眼13 mmHg,左眼12 mmHg,眼部查体:最佳矫正视力右眼:0.01,左眼:0.05,右眼角膜透明,前房轴深1.5CT,周边<1/4CT,瞳孔3 mm ×3 mm,晶状体透明;左眼角膜透明,前房轴深1CT,周边前房近消失,瞳孔3 mm ×3 mm,晶状体后囊轻混浊;眼底:双眼底视网膜平伏,豹纹状,细节欠淸。既往双眼自幼视力差,高度近视病史,未戴镜;曾2次出现左眼胀痛,测眼压高,用药后缓解(具体不详);否认青光眼及高度近视家族史。否认全身疾病史。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右眼前房深度1.37 mm,12、6、9点位房角关闭,3点位房角残留裂隙;左眼前房深度1.05 mm,全周房角关闭。A型超声:右眼眼轴29.43 mm,晶状体厚度5.46 mm;左眼眼轴25.12 mm,晶状体厚度5.66 mm。诊断:(1)双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双眼高度近视眼底病变,(3)双眼高度近视,(4)双眼弱视。治疗:先后于2014年2月14日及2014年2月21日行右眼及左眼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同时继续点用派立明及阿法根滴眼液控制眼压,右眼眼压波动于12~16.4 mmHg之间,左眼眼压波动于13~17.7 mmHg之间。 YAG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后复查UBM:右眼前房深度1.60 mm,12、3点位房角残留裂隙;左眼前房深度1.18 mm,12点位房角关闭,3点位房角狭窄,6、9点位房角残留裂隙。A型超声:右眼晶状体厚度5.38 mm,左眼晶状体厚度5.54 mm。
王凡寅黄丽娜曾爱能
关键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高度近视晶状体厚度房角关闭超声生物显微镜周边虹膜切开术
黄斑前膜分级法对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效果的评估:基于OCT图像的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根据OCT检查结果对特发性黄斑前膜进行分级,评估其预判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5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9例(30眼)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OCT检查显示的黄斑中心凹形态变化将该病分为4级。各级患者均进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剥除黄斑前膜,术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分析各级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情况。结果随着分级增高,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形态改变越紊乱,黄斑前膜出现和中心凹部丢失也越明显。各级患者术前与术后的Log MAR BC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各级患者术前及术后的Log MAR BCVA随着分级增高而增加,整体比较以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提示特发性黄斑前膜分级越高患者的视力越差。特发性黄斑前膜Ⅱ级患者术前和术后Log MAR BCVA差值最大,且与其他各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提示特发性黄斑前膜Ⅱ级患者的BCVA在术后的改善程度最大。除Ⅲ级患者外,其余各级患者术前与术后CF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及术后各级患者间的CFT随着分级增高而增加,整体比较以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提示特发性黄斑前膜分级越高患者的黄斑厚度越高。结论基于OCT检查图像对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进行分级,不仅有助于预判患者术后视力和CFT的恢复情况,还有利于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
陈懿曾键郑磊杨明民钟敬雯曾国君曾爱能张国明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前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手术时机
内窥镜引导下房角分离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目的:观察在内窥镜引导下进行房角分离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疗效。方法:29例(30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6例(16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3例(14眼)...
佘洁婷赖铭莹刘劲超曾爱能刘珂
关键词:内窥镜房角分离闭角型青光眼
ICL-晶状体间距和虹膜张力对ICL术后并发白内障影响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研究ICL(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晶状体的距离以及虹膜张力在ICL并发白内障中的意义。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06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患者,采用眼前段全景OCT观察并发白内障患者ICL在后房的位置变化,并采用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与无并发白内障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瞳孔散大后,ICL并发白内障患者的ICL周边部距晶状体前表面最小间距(D3值)为(77.75±8.70)μm,变化范围69.05~86.45μm;ICL合并正常晶状体患者的D3值为(145.68±28.88)μm,变化范围116.8-174.56μm,二者进行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P=0.00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CL并发白内障患者D2-D1值(虹膜张力差)为(321±21.31)μm,变化范围299.69-342.31μm;ICL术后透明晶状体患者的D2-D1值为(286.32±60.46)μm,变化范围225.86-346.78μm,P=0.0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L周边部距晶状体前表面的最小间距(D3值)和虹膜张力差(D2-D1值)在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D3值大于116.8μm是相对安全的间距,发生并发性白内障的几率较小;当D3小于86.45μm和D2-D1值大于299.69μm时,并发性白内障的几率增大。
于莉黎明彭云林宝涛贺温玲曾爱能姚晓明
关键词:ICL并发性白内障
微脉冲激光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BRVO继发的黄斑水肿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阈值下微脉冲激光联合玻璃体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和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为BRVO且病史<3mo的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16例16眼,8眼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联合577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微脉冲组),8眼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联合传统格栅样激光光凝(格栅光凝组)。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mo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结果:治疗后6mo的BCVA:微脉冲组由治疗前的0.34±0.18提高到0.07±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格栅光凝组由治疗前的0.75±0.52提高到0.15±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mo的CFT:微脉冲组由治疗前的362.25±119.33μm降低至232.25±56.5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格栅光凝组由治疗前的419.75±96.30μm降低至229.25±43.9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CRVO合并黄斑水肿,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与传统格栅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具有同样的良好疗效。
陈懿陈青山罗恒曾爱能徐曼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
神经生长因子眼科给药途径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神经生长因子是作用于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生物活性蛋白之一,在眼科临床中应用广泛,给药途径包括全身给药及局部给药。局部给药具有目标性,相对全身给药能更有效的达到必要的眼部浓度且减少了发生副作用的风险,已成为眼科疾病的常见治疗方法。随着给药途径的不断发展,相应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也受到关注。本综述研究为神经生长因子在眼科局部给药和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参考。
曾爱能黄丽娜王凡寅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给药途径药代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