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其广
- 作品数:4 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生态环境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鄱阳湖鲫的年龄与生长特征被引量:5
- 2010年
- 以鳞片作为年龄鉴定材料,对鄱阳湖鲫的年龄结构以及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鄱阳湖鲫种群由5个年龄组(1a~5a)构成。体重(W,g)与体长(L,mm)的关系式为:W=5*10-5L2.887;体长与鳞径(R,mm)的关系式为:L=32.61R+6.634。生长规律可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述:Wt=776.9599*(1-e-0.14238(t+0.31961))2.887、Lt=294.8954*(1-e-0.14238(t+0.31961)),体重生长拐点年龄t0=7.13a。鄱阳湖鲫的生长参数与其他湖泊中相比,生长系数(k)较小,表明鄱阳湖鲫生长缓慢,从退算体长来看,鄱阳湖鲫表现出小型化趋势,建议采取加强春季禁渔期管理、控制捕捞强度、提高捕捞年龄、保护湖滩草洲生态环境等措施,实现渔业资源增殖。
- 朱其广吴志强刘焕章
- 关键词:鄱阳湖年龄
- 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夏秋季群落结构变化和四大家鱼幼鱼耳石与生长的研究
- 鄱阳湖是典型的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作为长江干流仅存的两个大型通江湖泊之一,鄱阳湖在长江四大家鱼幼鱼的肥育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关于长江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相关问题仍不清楚,而且有关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研究报道较缺...
- 朱其广
- 关键词:淡水鱼
- 鄱阳湖鱼类群落结构及其时空动态被引量:39
- 2015年
- 为系统阐明鄱阳湖鱼类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便为鄱阳湖的鱼类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2010年4~11月对鄱阳湖鱼类群落空间差异和季节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调查到鱼类72种,隶属于7目14科46属。在群落结构上,江湖洄游型鱼类占鱼类种数的25.00%,河流型鱼类占鱼类种数的19.44%,湖泊定居型鱼类占鱼类种数的55.56%。在空间结构上,沿岸带共采集到鱼类49种,其中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鲇(Silurus asot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等10个种类在数量上占优势;敞水区共采集到鱼类68种,其中刀鲚(Coilia ectenes)、鲫(Carassius auratus)、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似鳊(Pseudobrama simoni)等10个种类在数量上占优势;沿岸带鱼类密度和生物量在各样点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季节变化方面,敞水区物种数和生物量在月份间存在显著差异。鱼类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的CCA分析发现,影响鄱阳湖沿岸带鱼类群落的环境因子为水温、支流影响、离长江距离和透明度,而影响敞水区鱼类群落的环境因子为离长江距离和透明度。
- 杨少荣黎明政朱其广王美荣刘焕章
- 关键词:鄱阳湖鱼类群落结构
- 三峡库区木洞江段翘嘴鲌早期生长特征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2013年9—10月在三峡库区木洞江段采集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幼鱼,摘取微耳石进行耳石微结构分析,推算了翘嘴鲌幼鱼的日龄及孵化日期,探讨其早期生活史阶段的生长特征。结果显示,采集97尾翘嘴鲌幼鱼,体长范围为40—98 mm。翘嘴鲌幼鱼的微耳石形状为不规则扁椭球形,耳石横截面磨片上具有一个核和一个原基。耳石原基的直径为11.6—27.8μm,平均值为(18.6±3.8)μm。耳石核中心到第一个生长轮的距离为(13.0±4.7)μm。翘嘴鲌幼鱼的日龄为44—104d,推算其孵化日期为2013年6月9日至8月17日,高峰期为2013年7月9日至7月22日。耳石半径与体长、日龄与体长之间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耳石日轮宽度随着日龄的增加不断变化显示,三峡库区翘嘴鲌早期生活史阶段的生长速率不断变化,日平均生长率为0.774 mm/d。
- 朱其广王健杨少荣高欣曹文宣
- 关键词:三峡水库翘嘴鲌日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