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溢

作品数:9 被引量:41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唐代
  • 3篇北宋
  • 2篇太庙
  • 2篇澶渊之盟
  • 2篇礼仪
  • 1篇秩序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内涵
  • 1篇史学
  • 1篇宋代
  • 1篇隋代
  • 1篇隋唐
  • 1篇唐宋
  • 1篇外交
  • 1篇外交机构
  • 1篇现代史
  • 1篇现代史学
  • 1篇礼制
  • 1篇南宋
  • 1篇局势

机构

  • 6篇复旦大学
  • 2篇新加坡国立大...

作者

  • 9篇朱溢

传媒

  • 2篇史学月刊
  • 2篇复旦学报(社...
  • 1篇学术月刊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史林
  • 1篇中华文史论丛
  • 1篇中国社会历史...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唐至北宋时期的太庙禘祫礼仪被引量:5
2012年
唐至北宋时期太庙禘祫礼仪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汉魏以来太祖以上的毁庙之主不参与禘祫合食的成例在晚唐发生了改变,这些神主参与禘祫礼仪的程度不断加深;别庙皇后开始参与太庙的禘祫合食,暂居别庙的皇后神主从晚唐开始以祔于祖姑之下的形式合食太庙,到了北宋,还确立了长居别庙的皇后神主参加太庙合食的制度;北宋后期,朝廷取消了禘礼。这些变化说明:禘祫礼仪尊崇正统、体现名分的功能有所淡化,敬奉祖先、着眼本宗的考量不断凸显;汉魏礼学家对儒家经典的解释已经无法左右禘祫礼仪的调整。
朱溢
关键词:北宋太庙
北宋外交机构的形成与演变——以官僚体制和周边局势的变动为线索被引量:3
2013年
北宋的外交机构之多之复杂,在帝制时代极富特色,这既是受制于官僚体制整体架构演进的结果,更是与其面对的复杂的周边形势有关。元丰改制以前,北宋的对外交往由国信所、都亭西驿、礼宾院、怀远驿和同文馆负责,这些机构并不隶属于权力近乎空心化的鸿胪寺。元丰改制使主客司、鸿胪寺实体化,除了国信所隶属于入内内侍省外,其他机构都在鸿胪寺辖下,但是鸿胪寺对这些机构的管理权并不完整。国信所等外交机构按照国家、地区的不同而各有分工,是宋朝应对澶渊之盟后周边局势的结果。分而治之、区别对待始终是澶渊之盟后北宋政府处理外交事务的一个基本准则,即便在元丰官制改革后也是如此。从客省职能的变化可以看到,分而治之的策略还持续影响到了南宋的外交管理。
朱溢
关键词:北宋外交机构澶渊之盟
北宋宾礼的建立及其变迁——以礼仪制定原则的讨论为重点被引量:5
2014年
北宋初年大体上延续了《开元礼》的宾礼制度,根据蕃客身份的不同,将宾礼分为蕃主来朝、蕃使来朝两类。在北宋的宾礼实践中,蕃使来朝占据了绝大多数,而且其礼仪逐渐分化,特别是在澶渊之盟后,朝廷分别为契丹、高丽、交州、西南蕃和其他地区的使者制定了宾礼仪注。契丹使者来朝礼仪的规格远高于其他蕃使,其他蕃使见辞礼仪的仪式过程也有差异,这些事实都说明宾礼的制定原则发生了大幅变化,蕃使来朝礼仪不再统一制定,而是重在对不同周边政权进行差别对待。这些宾礼仪注在很长时间内都被遵循,《政和五礼新仪》中的蕃使来朝礼仪也只是在此基础上略作调整。值得注意的是,澶渊之盟后涉外事务上对口管理体制的出现,与宾礼制定原则的变化基本同步,这意味着北宋最终放弃了对一元化天下秩序的追求。此后北宋的周边形势总体上没有好转,正因为这样,虽然涉外礼仪和涉外机构都有所调整,但是并未出现根本性的变化。
朱溢
关键词:北宋宾礼澶渊之盟
唐宋時期太廟廟數的變遷被引量:8
2010年
自先秦以来,在宗庙祭祀方面,“天子七庙”是人们普遍接受的观念。但是,就七庙的构成,却是众说纷纭,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郑玄和王肃的解释,两者有很大的不同。郑玄模式和王肃模式的天子七庙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并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中古时代太庙制度的变迁。唐宋时期太庙礼制的运作逐渐超越了郑玄和王肃之争,传统的七庙制遭到了破坏。结合这一时期郊祀礼仪的争论焦点从郊丘之争转向天地分合之争,国家祭祀的两大支柱都摆脱了郑王礼学之争的支配性影响,这象征着国家礼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朱溢
关键词:唐代宋代太庙
唐代孔庙释奠礼仪新探--以其功能和类别归属的讨论为中心被引量:8
2011年
释奠礼仪建立于魏晋时期,主要用来显示幼帝或太子的知识和人格的养成,因而与帝位传承紧密相关。在五礼体系中,这一礼仪有时属于吉礼,有时属于嘉礼,总体上还是偏向于嘉礼。到了唐代,除原有的孔庙释奠礼仪外,还建立了武庙释奠礼仪。孔庙释奠礼仪的功能和归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唐前期还有皇太子主持孔庙释奠礼仪的一些实例,到了晚唐,已经找不到这方面的记载了。在唐代,随着常祀制度的巩固、孔子先圣地位的重新确立、从祀制度的建立和州县释奠礼仪的开展,儒家学术传统的仪式化呈现成为孔庙释奠礼仪的重心所在。此外,孔庙释奠礼仪明确成为吉礼,并且与武庙释奠礼仪构成吉礼中独立的一类。中华帝国后期孔庙释奠礼仪的基本面貌由此确立。
朱溢
关键词:唐代
汉唐间侠的个人形象和社会内涵被引量:2
2005年
汉唐间,侠的个人形象基本一致,然而其社会含义大变。在汉代,侠主要存在于民间,是基层社会秩序的维护者。魏晋以降,侠与政治、文化的关系密切起来。至隋唐,侠频频参与政治斗争,其名声成了仕途进取的资本,同时侠也成为很多人追求的生活方式,侠原来的含义被功利和时髦取代而逐渐庸俗化。
朱溢
关键词:社会内涵
陈寅恪中国中古史理论体系的建立被引量:4
2009年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陈寅恪学术研究的重点逐渐转向中国中古史研究,并致力于探索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线索,这体现了他对主流历史学界以国际东方学的潮流来指导研究的做法的反思。他的最大贡献在于通过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建立一套中古史理论体系。陈寅恪中古史研究的巨大成功表明,要提高本国的学术水平,不必亦步亦趋地紧跟和仿效西方学术潮流。充分结合西方学术和中国学术的优良传统,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同样能够创造出领先世界的学术成果,这无疑为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道路。
朱溢
关键词:陈寅恪现代史学
南宋三省与临安的城市空间被引量:6
2017年
对南宋政权来说,在临安城内嵌入各种朝廷衙署,是使这座城市从地方都会变为政治中心的必要条件之一,不过临安有限的城市规模、既有的空间格局对此制约甚大。在帝制时代历代王朝的都城中,临安的面积偏小,城外的地理条件也使临安城在空间上难以拓展。就政治形势而言,南宋长期处于外部的军事压力下,无法对临安进行大规模重建。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作为朝廷核心机构的三省,其衙署的创设也不免遇到困难,故而在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上极具特色。由于宫城位于临安城南端,三省只好在宫城以北安置。宫城附近可利用空间有限,造成三省在临安无法整体植入,除主体部分靠近宫城外,六部架阁库、文思院、军器所、礼部贡院、别试所等下属机构不得不散置于临安的其他地块。三省与临安的日常生活空间之间存在紧张关系:附近云集的店铺和住宅,导致三省主体部分的安保条件欠佳、火情危险不断;其他下属机构也是面临复杂的周围环境,这使其日常管理、职能发挥颇受影响。另一方面,这些机构的植入,是临安的都城机能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临安的空间结构、都市景观。正是都城机能与城市空间的不断调适,使临安成为帝制时代颇为独特的一个都城。
朱溢
关键词:南宋
隋唐礼制史研究的回顾和思考被引量:3
2011年
礼制史研究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隋唐礼制史的研究尤为深入,本文对此作了些学术史的回顾和思考。陈寅恪对隋唐礼制源流的探讨,是隋唐礼制史研究的开山之作。这一领域的逐渐成型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日本和欧美学者的论著具有奠基作用。近二十年来,隋唐礼制史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既有五礼之下重要礼仪的个案研究,又有综合性的探讨,较晚进入这一领域的中国大陆学者也是贡献良多,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此外,作者对隋唐礼制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朱溢
关键词:隋代唐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