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艳

作品数:23 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马铃薯
  • 5篇课程
  • 5篇教学
  • 4篇贮藏
  • 3篇薯块
  • 3篇马铃薯块茎
  • 3篇块茎
  • 3篇教学改革
  • 2篇园艺
  • 2篇食品
  • 2篇食品科学
  • 2篇食品科学与工...
  • 2篇食品科学与工...
  • 2篇凝乳
  • 2篇凝乳酶
  • 2篇镰刀
  • 2篇镰刀菌
  • 2篇混合式
  • 2篇教学模式
  • 2篇干腐病

机构

  • 23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甘肃省农业科...
  • 2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贵州省农业科...
  • 1篇甘肃省产品质...
  • 1篇甘肃省食品检...

作者

  • 23篇朱艳
  • 11篇毕阳
  • 7篇王毅
  • 7篇张卫兵
  • 5篇文鹏程
  • 4篇张忠明
  • 4篇杨敏
  • 4篇宗元元
  • 3篇陈富
  • 3篇汪月
  • 3篇马江
  • 2篇李永才
  • 2篇师桂英
  • 2篇曹磊
  • 1篇颉建明
  • 1篇祝霞
  • 1篇杨宏羽
  • 1篇贠建民
  • 1篇张玉斌
  • 1篇盛文军

传媒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食品工业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食品与发酵工...
  • 2篇甘肃高师学报
  • 2篇食品与发酵科...
  • 1篇中国调味品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 1篇黑河学院学报
  • 1篇山东农业工程...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壳聚糖处理对两种马铃薯干腐病菌的抑制效果比较被引量:4
2015年
由镰刀菌(Fusarium)引起的干腐病是马铃薯块茎采后的重要病害。本文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测定了不同浓度壳聚糖处理对马铃薯干腐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体外条件下壳聚糖处理能够有效抑制F.sulphureum和F.sambucinum的孢子萌发,不同浓度壳聚糖处理后F.sulphureum的孢子萌发相比对照下降了92%,F.sambucinum的孢子萌发几乎完全被抑制。壳聚糖处理能够有效抑制F.sulphureum和F.sambucinum的菌落直径的扩展,其中以0.25%处理效果最好,比同期对照分别下降7.46%和8.9%,且对F.sambucinum的抑制效果较好。壳聚糖处理可显著降低F.sulphureum和F.sambucinum损伤接种马铃薯块茎切片的病斑直径,0.25%的壳聚糖处理者的病斑直径分别低于对照45.3%和34.5%,更高浓度处理并没有增加抑制效果。由此表明,壳聚糖可通过直接抑菌抑制马铃薯的干腐病。
燕璐寇宗红毕阳朱艳李永才王毅
关键词:马铃薯壳聚糖干腐病
果蔬产品采后处理与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6年
果蔬产品采后处理与技术是一门综述果蔬产品采后生理、病理、商品化处理及贮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的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及园艺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本文从应用角度出发,结合课程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考评体系几个方面对果蔬产品采后处理与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一定的改革和探索,这对于提高该门课程教学质量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园艺类等院系学生的专业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朱艳王毅李永才毕阳
关键词:教学改革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园艺专业
黑暗和光照处理对马铃薯块茎愈伤效果影响的比较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愈伤是马铃薯块茎受损后的典型反应,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比较黑暗和光照处理对马铃薯块茎愈伤效果的影响,为马铃薯采后愈伤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本研究选取‘大西洋’马铃薯原原种为试材,人工切半后用酒精对伤口表面消毒,之后分别在黑暗和光照(11000 lx)条件下进行(20±3)℃常温((95±5)%RH)愈伤。通过测定愈伤期间损伤块茎的失重率及损伤接种Fusarium sulphureum 7 d后块茎的病情指数来评价愈伤效果,观察伤口处聚酚软木脂(SPP)、聚酯软木脂(SPA)和木质素的积累量以及伤口表面的色度变化,分析伤口处苯丙烷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相关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此外,研究光照和黑暗对伤口处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以及对过氧化氢(H2O2)含量积累的影响。【结果】愈伤期间,黑暗和光照处理的块茎失重率均逐渐升高。黑暗处理显著低于光照处理,愈伤第7天时,分别比光照处理低54.27%和58.96%。愈伤期间,黑暗和光照处理块茎伤口处的SPP和SPA积累量均逐渐增加,黑暗处理促进了软木脂和木质素在块茎伤口处的积累,愈伤第14天时,聚酚软木脂、聚酯软木脂和木质化细胞层厚度分别比光照处理高38.22%、36.76%和14.71%。愈伤期间,黑暗和光照处理块茎伤口表面的L*值和b*值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黑暗处理显著降低了伤口表面的L*和a*值,增加了b*值,L*和a*值在愈伤第5天时分别低于光照处理13.51%、32.74%。b*值在愈伤第5天时高于光照处理42.11%。愈伤期间,黑暗处理块茎伤口处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迅速上升,而光照处理的上升缓慢,两种处理块茎伤口处的肉桂酸-4-羟化酶(C4H)活性先上升后趋于平稳,两种处理块茎伤口处的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4CL)活性先迅速上升后持续下降。黑暗处理块茎伤口处的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酸-4-羟化酶、4-香豆�
魏亚楠彭慧杨乾郑晓渊唐中祺朱艳颉建明毕阳
关键词:马铃薯块茎愈伤
采后BTH处理对马铃薯块茎贮藏特性的影响
本文研究BTH 处理对马铃薯块茎贮藏特性的影响.贮藏前,用25ppm、200ppmBTH分别浸泡处理陇薯10 号马铃薯块茎后晾干入库,通风库贮藏条件下(5℃、RH 80-85%)贮藏4 个月后分析块茎失重、腐烂及发芽情况...
朱艳毕阳王毅李永才
关键词:BTH马铃薯贮藏特性
“采后生物学与技术”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以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被引量:4
2020年
“采后生物学与技术”是一门综述果蔬产品采后生理、病理、商品化处理及贮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的课程,是食品科学类及园艺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在“采后生物学与技术”教学应用过程中可发挥新媒体环境下的交互作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方面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阐述了“采后生物学与技术”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内容及特色,总结了在线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考核方式及实施效果.
朱艳宗元元韩叶王毅李永才毕阳
关键词:混合教学模式
壳寡糖浸种对马铃薯微型薯芽生长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浸种处理是马铃薯生产中常用的促进块茎萌发的手段,然而浸种剂使用不当,会引起内源激素的失调,导致马铃薯高脚苗的发生。研究壳寡糖浸种对马铃薯微型薯芽生长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为壳寡糖作为马铃薯微型薯拌种剂的安全使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费乌瑞它’马铃薯微型薯为试材,分别用10、50和200 mg·L^(-1)(w/v)的壳寡糖溶液浸种处理,筛选促芽生长的最佳壳寡糖浓度,以50 mg·L^(-1)(w/v)浸种15 min为处理组(COS_(50)),蒸馏水浸种为阴性对照(Con),并选择易引起块茎芽细长且疯长的外源赤霉素3(15 mg·L^(-1),w/v)浸种处理为阳性对照(GA_(3))。测定各处理对微型薯发芽率、发芽势、芽长和芽直径的影响,并检测浸种处理前(BT)、萌发前期(BGS)、萌发期(GS)和伸长期(VG)顶芽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用石蜡切片染色观察GS期顶芽细胞的形态,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芽生长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内在联系。【结果】50 mg·L^(-1)(w/v)壳寡糖浸种处理可有效促进微型薯块茎芽的萌发及生长,芽长较Con组显著提高了74.7%,芽直径较GA_(3)组显著提高了37.2%;并在浸种后第5天,块茎发芽率即达100%,分别较Con和GA_(3)组提高40.0%和17.0%,同时,COS_(50)浸种处理显著提高了微型薯的发芽势,在处理后第5天,发芽势分别较Con组和GA_(3)组提高了80.0%和28.6%,块茎表现为出芽早,出芽整齐。不同浸种处理微型薯顶芽分生组织的内源激素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在VG期,COS_(50)处理组块茎芽分生组织的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CTK)和赤霉素(GA)的含量分别较Con组提高了11.4%、2.7%和2.5%,而脱落酸(ABA)的含量显著降低了3.2%(P<0.05)。GA_(3)处理组内源GA、CTK及IAA含量最高,COS_(50)组的IAA、CTK和GA含量分别低于GA_(3)组5.1%、8.4%和2.0%(P<0.05),ABA含量无显著降低。然而,COS_(50)处理显著提高了VG期微型薯顶芽分生组织中内源多胺(P
冶楠朱艳赵元寿朱建宁门佳伟陈富孔德媛张卫兵宗元元李永才
关键词:壳寡糖马铃薯微型薯浸种内源激素
甘南牦牛曲拉中真菌群落结构被引量:3
2020年
提取曲拉样品的DNA,选择合适的通用引物扩增ITS特定区域,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目标区域的序列变异和丰度,通过分析曲拉样品中真菌的Alpha多样性、物种分类组成及Beta多样性,以揭示甘南牦牛曲拉中真菌菌群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曲拉中具有高度的真菌多样性,并且不同来源样品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Chao1指数和ACE指数存在差异;在曲拉样品中共检测出6个门和123个属的真菌,所有样品中的共有优势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共有优势属为毕赤酵母属(Pichia)和双足囊菌属(Dipodascus);采用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和非加权组平均法聚类分析可以将曲拉样品分为3类,结果与样品来源一致;置换多元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来源的样品间真菌组成差异显著(P=0.001);Spearman关联网络图表明,样品中真菌群落之间正相关占主导地位;研究结果可为牦牛曲拉的品质控制奠定基础。
马江文鹏程罗俏俏曹磊朱艳杨敏张卫兵张忠明
关键词:牦牛曲拉真菌多样性
苯并噻二唑处理提高低温贮藏期间马铃薯块茎抗病性及机制分析
2018年
以‘陇署10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苯并噻二矬(benzothiadiazol,BTH采后喷施处理对低温贮藏期间马铃薯块茎干腐病及细菌性软腐病的影响;并分析处理对块茎抗病性相关酶活力、总酚及木矮素的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BTH处理后,块茎在长期低温贮藏过程中干腐病及细菌性软腐病的发生程度均降低,在贮藏后第180天,25ppm和200ppmBTH处理组块茎干腐病的发病率分别较同期对照组降低了51.87%和24.72%。干腐病病情指数分别降低769.55%和57.66%,细菌性软腐病的发病率分别降低774.65%和34.30%,细菌性软腐病病情指数分别降低785.33%和54.72%。BTH处理能增加块茎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力,提高总酚和木质素的含量水平,其中,25ppm的BTH处理效果最好。BTH处理诱导马铃薯块茎提高了其在低温贮藏期间的抗病性。
朱艳陈富李生娥葛向珍刘耀娜
关键词:苯并噻二唑马铃薯诱导抗病性
互联网背景下案例教学法在“分子生物学”课程中的应用实践被引量:4
2022年
在互联网背景下,利用“清华教育在线”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建立线上案例资源库,采用课前线上案例引导预习、课堂重点案例讨论总结、课后线上平台解答疑问等过程,将案例教学法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运用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活动中.实践表明,混合式案例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韩叶毕阳张玉斌朱艳宗元元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
乌头酸对尖孢镰刀菌百合专化型抑制作用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乌头酸是兰州百合一种重要的根系分泌物,为探究乌头酸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百合专化型的作用效果,测定外源乌头酸对F.oxysporum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1.175~1175 mg·L^(-1)时,乌头酸对F.oxysporum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增加,抑菌作用显著。浓度为1175 mg·L^(-1)时,与CK相比,乌头酸对F.oxysporum抑菌率、产孢量抑制率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达到91.95%、77%、93%。乌头酸处理引起菌丝体电导率增大,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SOD、POD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SOD酶合成基因在转录水平上于11.75~1175 mg·L^(-1)处理下调表达,1.175 mg·L^(-1)处理时SOD酶合成基因出现上调,与CK差异不显著。POD酶合成基因在转录水平上所有处理均下调表达。可见,乌头酸可以作为化感抑制剂应用于植物土传病害的防治。
王文珠师桂英苏国礼牟晓玲朱艳杨宏羽李谋强
关键词:尖孢镰刀菌抗氧化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