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聪
- 作品数:94 被引量:754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科技部软科学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自然科学总论哲学宗教经济管理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论东汉末年伤寒诊疗的两个学派被引量:5
- 2017年
- 对于伤寒诊疗,东汉末年有两个学派——华佗学派和张仲景学派。虽然将《伤寒论》看作"众方之祖"或"有法有方之始"是中医史的一个传统观点,但考证结果表明"华佗辨伤寒"才是中医史上第一个症理法方统一的临床诊疗系统。在症状辨析、病理、病程、治则、方剂等方面,张仲景对华佗学派都是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张仲景还严肃批判了华佗学派庸医的误治言行。华佗学派和张仲景学派的关系类似于纽科门蒸汽机与瓦特蒸汽机的关系。张仲景的伤寒诊治水平显著超越了华佗学派的水平,但绝不能因此而否认华佗学派首创中医伤寒症理法方统一的临床诊疗系统之历史功绩。对于中医史的发展,不同学派的争鸣发挥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扁鹊学派和黄帝学派的争鸣、张仲景学派和华佗学派的争鸣就是典型事例。
- 李伯聪
- 关键词:中医史
- 科学理论的选择和建构
- 1986年
- 科学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如何看待科学。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的观点是“逻辑原子主义”。库恩提出的范式概念实质上是要求把科学看成一个系统性的整体。在科学革命时期,新旧不同的范式互相竞争,最后新范式取代旧范式,科学界重新统一,进入常规科学时期。在库恩看来,科学是在“多元论”(科学革命时期)和“一元论”(常规科学时期)的交替中发展的。
- 李伯聪
- 关键词:费耶阿本德逻辑原子主义整体论多元主义
- 努力向工程哲学领域开拓被引量:44
- 2002年
- 本文简要地阐述了关于科学、技术、工程的“三元论” ,指出这就是开拓工程哲学这个新的哲学分支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前提 ,文中从工程哲学的角度对“工程”的对象和含义作了新的界定 ,指出应该把工程哲学建设成为一个和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相并立的。
- 李伯聪
- 关键词:工程哲学学科建设科学哲学技术哲学
- 中国近现代工程史的“魏源-李鸿章-郭嵩焘问题”被引量:1
- 2013年
- 中国近现代工程史的关键问题是关于在近现代时期"中国必须学习西方"的"魏源-李鸿章-郭嵩焘问题"。这个系统性问题包括了"是否需要学习"、"学习什么"、"学习谁"、"向西方学习是战略性的、长期的任务还是战术性的、短期的任务"等7个子问题。这个问题由魏源首先提出,经李鸿章深化,至郭嵩焘而达到了对这个问题分析和认识的最高潮。最后论及了这个问题和"李约瑟问题"的关系。
- 李伯聪
- 关键词:近现代
- 主持人语
- 2013年
- 在古代时期,地中海地区孕育的古希腊“蓝色海洋文明”和中国的“黄土地文明”基本上是独立发展的。在15世纪,中国的郑和、欧洲的哥伦布、达·迦马分别从欧亚大陆两端走向海洋,揭开了人类历史开始“全球化”的伟大序幕。英、美等西方国家坚定而长期持续地发展和执行海洋战略,成为了海洋强国,而中国却在郑和航行后实行闭关和海禁政策,“主动”地“退出”了“走向海洋”的“全球化”“第一浪潮”,痛失了宝贵的历史机遇。
- 李伯聪
- 关键词:主持人蓝色海洋地中海地区欧亚大陆海洋战略海洋强国
- 科学社会学视野中的屠呦呦获诺奖被引量:2
- 2016年
- 本文以语义分析的方法指出"medicine"和"医"的含义颇为复杂,并由此讨论了诺贝尔医学奖的评奖标准问题。本文的重点是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讨论有关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过程中的优先权问题。文章简要回顾和分析了围绕屠呦呦走向获得诺奖的漫长过程中出现的重重"雾霾"。优先权问题和科学奖励问题是科学社会学中的两个重要问题,而假借"集体主义"之名否认个人的优先权则是优先权之争的"畸变形式"。
- 李伯聪
- 关键词:科学社会学优先权诺贝尔奖
- 论庄子的梦觉吊诡——《齐物论》读书笔记之一被引量:5
- 1997年
- 论庄子的梦觉吊诡———《齐物论》读书笔记之一李伯聪1庄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人”,《庄子》是中华文明上的一部“奇书”。陈鼓应先生说:“中国哲学的概念、范畴以及哲学体系的建立,始于老子,而博大精深于庄子。庄子在中国哲学史的地位,就其哲学意境的高超性和...
- 李伯聪
- 关键词:庄子《齐物论》哲学
- 略谈工程和工程实践被引量:3
- 2007年
- 吴彤教授受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托,邀请了几位在科学实践、技术哲学、工程哲学和产业哲学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对此进行专门研究的正在成长的学生,对"科学实践"、"技术实践"、"工程实践"和"产业实践"及其"实践的规范性"进行讨论,组成了这组笔谈,现成组发表以飨读者。
- 李伯聪
- 关键词:工程实践产业哲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学术工作工程哲学
- 工程的三个“层次”:微观、中观和宏观被引量:9
- 2011年
- 工程活动可划分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在究竟应该如何具体划分三个层次的问题上,经济学家和经济伦理学家的观点有所不同。本文主要依据经济学家的有关界定对工程的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及其演化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文章最后分析了微观、中观和宏观层次的互动关系,指出应该重视对"跨层次"的"嵌入"和"超越"关系、不同层次间的"上行"或"下行"作用机制等问题的研究。
- 李伯聪
- 关键词:中观
- 浅谈电力企业的融资体制被引量:4
- 2006年
- 电力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通过发展电力把国家的经济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这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计划,更需要庞大的资金作后盾,而电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集发、供、用电同时进行,不能储存积压。这样无疑就加大了投资者的风险,而目前对电力企业的投资风险尚无完好的分析方法,本文将从电力企业自身角度出发分析企业融资能力,既为自身发展提供管理依据,又为投资者对电力企业的投资风险分析提供依据,从而使投资者对电力生产的投资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积极投资于国家的电力建设。改善电力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境。
- 高畅李伯聪
- 关键词: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