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养兵

作品数:24 被引量:85H指数:4
供职机构: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建筑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篇土地整理
  • 5篇城市
  • 3篇旅游
  • 3篇后期管护
  • 3篇管护
  • 2篇都市
  • 2篇整治
  • 2篇水资源
  • 2篇水资源分析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地整理项目
  • 2篇土地整治
  • 2篇农地
  • 2篇农地整理
  • 2篇旅游管理
  • 2篇可持续发展
  • 2篇江淮分水岭
  • 2篇层次分析
  • 2篇城市发展
  • 2篇城市化

机构

  • 15篇滁州学院
  • 8篇西南师范大学
  • 4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作者

  • 24篇李养兵
  • 9篇刁承泰
  • 6篇许婧婧
  • 6篇何丹
  • 4篇王丽
  • 4篇潘立新
  • 3篇孙秀峰
  • 3篇孙秀锋
  • 2篇王秋龙
  • 2篇王凯
  • 2篇林玉标
  • 2篇李建梅
  • 1篇吴见
  • 1篇尹乐
  • 1篇庞兆玲
  • 1篇夏大庆
  • 1篇李伟涛
  • 1篇王岽
  • 1篇苏静

传媒

  • 4篇资源开发与市...
  • 3篇滁州学院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国土资源科技...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宿州学院学报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陇东学院学报
  • 1篇科教导刊
  • 1篇蚌埠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庆市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构建重庆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重庆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通过评价结果分析发现,重庆市在2001年前可持续发展保持较好,而2001年以后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下降,可持续发展表现出不和谐。最后就重庆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李养兵刁承泰孙秀锋许婧婧何丹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讨被引量:1
2018年
大量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是实现我国21世纪旅游强国的重要保障,当务之急是提高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论文通过本科应用型人才内涵的论述,分析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教学目标设定、课程体系安排、实践教学体系组织、师资培养、合作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本校改革实践的有益尝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建议和参考。
李养兵
关键词:旅游管理应用型本科
土地整理中的GIS技术应用被引量:4
2007年
目前,土地整理中已经广泛应用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文献资料和实际工作的总结,揭示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途径和现状。主要有以下结论:1.GIS在成果图制图方面应用最成熟最广泛,是目前土地整理的主要应用方面;2.GIS已经在土地整理规划设计、辅助决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规划成果更科学更合理;3.GIS可以为土地平整工程量、地类面积统计提供快捷有效的手段;4.土地整理信息系统是未来土地整理的发展趋势。
李养兵
关键词:土地整理地理信息系统
岩溶山地区土地整理中的水资源分析研究--以涪陵罗云土地整理项目为例
2008年
岩溶山地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是土地整理的重点地区之一。以涪陵罗云土地整理项目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地整理中的水资源分析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岩溶地区地表水流失量大并转换为地下水,地下水的资源状况直接影响土地整理的水利工程设计。在水资源分析中,除了分析全年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尤其要分析不同季节的水资源供需状况才能真实反映土地整理区域的水资源状况,才能成功地进行土地整理工程设计。
李养兵刁承泰
关键词:岩溶地区土地整理水资源分析
安徽省农村居民点用地和农村人口变化的耦合关系研究
2023年
采用了空间自相关、GIS空间制图及耦合关系模型等方法对安徽省农村人口及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耦合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安徽农村人口与居民点用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农村人口减少速度快于居民点用地面积减少速度。(2)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总体表现为北部低速增长,南部中速增长,中部高速增长。(3)耦合关系表明安徽省农村人口与居民点用地面积总体呈失调发展类型,协调度较差。此结果可为安徽省协调农村人地关系、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乡村振兴提供科学决策参考。
李养兵姜文倩
关键词:农村人口农村居民点用地土地利用
滁州市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选取长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地最近的安徽省滁州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对1978—2007年间有关工业和人口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在实证基础上定量研究了滁州市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理论,选取多个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因子,综合分析了滁州市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协调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滁州市的城市化明显落后于工业化。在此基础上,结合滁州市的地域和社会经济特点提出了相关对策措施,以期实现滁州市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李养兵潘立新
关键词:城市化工业化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安徽省江淮分水岭地区农用地变化研究
2016年
研究运用土地生态位理论的数量生态位(宽度)和扩充压缩度数学模型,以安徽江淮分水岭地区1998~2013年农用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江淮分水岭农用地生态位的变化过程。分析表明:(1)各种类型农用地之间生态位态势差变化不明显,耕地生态位突出,其他类型农用地生态位较低,农地利用结构不够合理,影响江淮分水岭的生态环境保护。(2)区域内各类型农用地的生态位竞争不明显,系统相对稳定。农用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园地、其他农用地与耕地、林地、牧草地之间弱的生态位竞争。农用地生态位整体在不断压缩,整体向系统外其他类型用地流转。(3)农用地生态系统经过15年的发展变化,目前系统比较稳定,变化小,但耕地与园地的生态位矛盾竞争使区域农用地生态系统潜伏着一定的危机。(4)需要提高园地、林地等生态保护功能用地的生态位,适当缩减耕地生态位,增加生态多样性。
李养兵王秋龙
关键词:生态位理论农用地江淮分水岭
重庆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被引量:15
2005年
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重庆市作为一个特大的复合型城市,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西部开发的桥头堡,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状况对其本身乃至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了重庆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对重庆直辖后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动态分析和评价。通过评价结果的纵向对比分析,发现重庆市在2001年以前可持续发展保持较好;而2001年以后经济虽然保持较快发展,但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未能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持同步增长,可持续发展表现出不和谐。最后就重庆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措施,以期为城市管理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李养兵刁承泰
关键词:城市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评价可持续发展理论经济中心层次分析方法长江上游
基于TOPSIS模型的安徽省土地生态安全变化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通过利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五个层面因素构建土地生态安全指标体系,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权重,采用TOPSIS模型对安徽省土地生态安全状态进行时间变化分析。研究结果发现,2004-2013年安徽省土地生态安全态势逐渐向好的方向转变,由不安全状态到临界安全状态,贴近度由0.383到0.605,共分为较不安全(2004年)、不安全(2005-2008年)、较不安全(2009-2012年)和临界安全(2013年)四个发展阶段;驱动力、状态、影响三个子系统贴近度呈现一定幅度的波动变化,生态安全状态由不安全到临界安全,呈现总体逐渐上升趋势;响应子系统贴近度由0.212到0.880,变化幅度较大,由不安全状态到比较安全状态不断升高,压力子系统生态安全状态则由比较安全到不安全,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建议今后政府工作中应当加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严格控制人口规模,解决耕地占用等矛盾问题,提升土地生态安全水平。
李建梅李养兵吴见
关键词:土地生态安全TOPSIS主成分分析法
江淮分水岭易旱区近50余年降水量时空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以安徽省江淮分水岭易旱区为研究对象,应用SRTM数据和水文分析模型,提取了江淮分水岭脊线。选取研究区内4个和周边7个气象台站1960-2012年的降水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普通Kriging插值和等值线提取等方法,分析了安徽省江淮分水岭区域50余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53年来代际年均降水量1000 mm等降水量线北移明显,到2000年后分布于岭脊两侧的易旱区多处于年均降水量大于1000 mm的范围内;江淮分水岭易旱区内的降水量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在区域内进行农业规划和开发利用水源可依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研究为区域内防御干旱、农业生产发展规划和合理开发利用水源提供依据。
王秋龙李养兵
关键词:年降水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