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彪
- 作品数:48 被引量:169H指数:6
-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高原野外训练致冻伤18例被引量:3
- 2005年
- 胡晓华李利彪裴新平许如刚
- 关键词:冻伤
- 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对宫内窘迫后新生鼠学习记忆障碍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谷氨酸受体拮抗剂MK-801对新生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2×2析因设计:是否宫内窘迫(未阻断孕鼠子宫动脉、阻断孕鼠子宫动脉)和是否给予MK-801(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给予MK-801)的所有组合,按照随机数字表将32只孕18d大鼠随机分为4组(n=8),宫内窘迫处置结束后母鼠继续妊娠至足月,剖宫娩出新生鼠,待新生鼠生长至12周时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检测后麻醉下处死新生鼠留取海马组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海马组织中谷氨酸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IHC—SP)法检测海马组织中Tau蛋白5(总Tau蛋白)以及磷酸化Tau蛋白(p-AT8^Ser-199/202)的表达状况。结果宫内窘迫后新生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延长(F=20.077,P〈0.001)、空间探索时间缩短(F=7.265,P=0.005)、海马组织中谷氨酸浓度明显增加(F=280.056,P〈0.001);MK-801对海马组织内谷氨酸浓度没有明显影响(F=0.088,P=0.805)。宫内窘迫和MK-801对新生大鼠海马组织中总Tau蛋白阳性表达数没有明显影响(F=0.023,P=0.867);但宫内窘迫可使新生大鼠海马组织中p-AT8^Ser-199/202阳性表达数明显增加(F=4.086,P=0.037),MK-801能够减少宫内窘迫后新生鼠海马组织中p-AT8^Ser-199/202的表达(F=17.456,P〈0.001)。结论MK-801可以缓解由于胎鼠宫内窘迫造成的神经细胞损伤,其具体机制可能是与阻断谷氨酸兴奋性毒性和缓解海马组织内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有关。
- 戴晓怡张林燕任杰李利彪钟海燕吴凡郭春燕
- 关键词:宫内窘迫TAU蛋白谷氨酸
- 驱动压在肺保护通气策略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术后肺部并发症是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预后不佳的主要因素。肺保护通气策略是目前常用于临床的机械通气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减少外科手术术后肺部并发症。驱动压是促使肺泡开放的压力,其指导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够作为一种独立因素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将驱动压控制在相对安全范围可能是指导通气策略的新目标。本文就驱动压和肺保护通气策略展开重点阐述。
- 代志慧李利彪
- 关键词:术后肺部并发症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脑氧饱和度变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脑氧饱和度监测可以有效预防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中由于阻断颈动脉而导致的脑缺血事件的发生。脑氧饱和度是监测局部脑组织中动脉、静脉以及毛细血管血液中血红蛋白,反应脑内氧气输送和消耗之间的平衡,手术期间不仅颈动脉阻断会降低脑氧饱和度,还有众多因素也会降低脑氧饱和度,如麻醉药物、体温、二氧化碳分压、升压药、心输出量等。同时,不同近红外线光谱仪器之间也会存在测量偏差。本文介绍脑氧饱和度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期间影响因素以及其对脑氧饱和度影响程度。
- 杨俊岐韩志强李利彪
-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近红外光谱脑缺血脑氧饱和度
- 压力波形联合回流液相指导各节段硬膜外定位的效果被引量:5
- 2010年
- 硬膜外穿刺技术是麻醉与镇痛的重要手段,而临床上硬膜外穿刺置管仍普遍采用盲探性操作方法,依靠主观经验评判。即使采用硬膜外穿刺置管定位的辅助方法如超声、硬膜外造影等,临床实用性也较差。本研究拟评价硬膜外穿刺过程中压力波形联合回流液相指导各节段硬膜外定位的效果,为建立可靠、易行的辅助方法提供参考。
- 龚玉华吴洁石海霞钟海燕李利彪拉布旦白拉寿琼华
- 关键词:硬膜外穿刺置管节段液相硬膜外造影穿刺技术
-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联合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的效果观察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评价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联合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甲状腺结节切除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颈丛阻滞满意后,R组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手术结束前5min停药;C组静脉注入氟芬合剂2mL。记录两组颈丛阻滞前(T0)、颈丛阻滞后10min(T1)、手术开始后5min(T2)、30min(T3)、术中牵拉明显时(T4)和术毕(T5)各时点的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动脉压(MAP)、BIS、Ramsay评分及VPS评分;记录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及术后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R组各时点MAP、SaO2和BIS与T0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评分均为2-3分及VPS评分0-1分;C组T2-T5各时点与T0时比较MAP和HR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BIS下降(P〈0.05)且较R组同时点均升高(P〈0.05),Ramsay评分及VPS评分在T2-T5各时点均较T0时点高(P〈0.05)且较R组同时点均升高(P〈0.05)。结论:瑞芬太尼靶控联合颈丛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安全有效,可以达到清醒镇痛的目的,是该手术较好的一种麻醉方法。
- 李利彪刘良田陈冬梅乌新林
- 关键词:靶控输注颈丛阻滞甲状腺镇痛
- 不同人种和宗教背景手术患者痛阈和帕瑞昔布钠镇痛治疗效果的比较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同人种和宗教背景的患者痛阈和镇痛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择期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的18至38岁男性患者48例,采用随机单位组3×2析因设计:将每例入选对象视为1个单位,对每个单位设置2个影响因素,即所在人种因素(3水平:欧罗巴人种、尼格罗人种、蒙古人种)和宗教背景因素(2水平:信仰宗教、不信仰宗教)的所有组合(共6组,n=8)。所有试验对象实施相同的麻醉、手术以及帕瑞昔布钠术后镇痛。在进行镇痛治疗前1 h和镇痛治疗后1 h,分别测量其温度痛阈和电痛阈。结果镇痛治疗前后,欧罗巴人种较尼格罗人种和蒙古人种痛阈高;有宗教信仰与无宗教信仰受试者的温度疼痛感知阈和电疼痛感知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镇痛治疗前:F=251.119,P=0.130,F=275.861,P=0.059;镇痛治疗后:F=308.531,P=0.086,F=180.062,P=0.078);人种和宗教因素对温度疼痛感知阈和电疼痛感知阈也不具有交互作用(镇痛治疗前:F=13.553,P=0.091,F=22.001,P=0.089;镇痛治疗后:F=4.624,P=0.089,F=15.935,P=0.094)。结论不同人种的痛阈有一定差异,欧罗巴人种的痛阈最高,尼格罗人种次之,蒙古人种的痛阈最低。有无宗教信仰不能明显影响个体的痛阈。
- 李利彪胡宇刘超古妙宁
- 关键词:宗教种族痛阈镇痛治疗
- 低中心静脉压对肝叶切除术病人的血液保护效应
- 2009年
- 目的:评价肝叶切除术病人应用低中心静脉压技术的血液保护效应。方法:择期行肝叶切除术的肝癌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n=20):对照组(Ⅰ组)和低中心静脉压组(Ⅱ组),麻醉方法均为硬膜外复合全麻。Ⅰ组术中按1.5∶1输注晶体液和胶体液;Ⅱ组术中输注乳酸钠林格液1mL/kg/h,维持CVP 1-5cm H2O,术中静脉输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MAP≥70 mmHg。分别于术前(基础状态)、手术开始、肝叶切除前即刻、肝叶切除后10min、术毕时及术后7d测定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谷丙转氨酶(GPT)和肾功能指标,并记录各时段输液量和尿量;记录术中失血、输血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术中WBC、GPT、失血量、异体输血量、肝叶切除前输液量、尿量较低,术中Hb及肝叶切除后输液量和尿量较高(P<0.05)。肾功能、总输液量和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人术后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肝叶切除术中应用低CVP技术能明显减少术中失血量和异体输血,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李利彪刘良田陈冬梅乌新林
- 关键词:中心静脉压肝切除术手术失血
- 全麻术后12例苏醒延迟原因分析
- 2000年
- 李利彪欧阳红张友宏
- 关键词:全身麻醉苏醒延迟
- 氯胺酮复合结膜下阻滞在小儿斜视手术中的应用
- 2000年
- 欧阳红李利彪
- 关键词:斜视手术氨胺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