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前 作品数:19 被引量:60 H指数:5 供职机构: 茂名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 广东省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修复肝后腔静脉损伤的临床观察 2004年 张奕文 吴罗源 蔡伟晖 邓玉军 李前关键词:手术方法 输血输液 腹腔镜经腹经肛管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2020年 直肠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且低位和超低位直肠癌发病率较高。在直肠癌晚期易出现肠梗阻,侵犯周围组织,出现排尿困难、尿频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及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1]。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经腹经肛管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在临床治疗直肠癌中广泛应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保肛率,还具有创伤小、美观等优势[2]。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经腹经肛管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效果。 李前 陈泽群 王卫卫关键词:超低位直肠癌 排尿困难 腹腔镜 高迁移率族蛋白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2(HMGB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茂名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82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组织标本及临床资料,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标本中HMGB2表达,分析HMGB2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关系,并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果:HMGB2高表达者比例为60.9%(50/82),HMGB2低表达者比例为39.1%(32/82)。HMGB2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低、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和M分期有关(均P<0.05)。HMGB2高表达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与总生存率均明显低于HMGB2低表达患者(27.7%vs. 38.7%,P<0.05;32.1%vs. 41.5%,P<0.05)。多因素分析及结果显示,HMGB2与M分期均为结直肠癌患者无瘤生存率(HR=1.771,95%CI=1.146~4.923,P=0.027;HR=3.874,95%CI=1.886~7.824,P=0.002)与总生存率(HR=1.823,95%CI=1.035~3.198,P=0.005;HR=3.865,95%CI=1.770~8.278,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MGB2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且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前 李定明 王卫卫 邱家声 陈泽群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预后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穿孔修补术对消化性溃疡穿孔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单纯穿孔修补手术的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共11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传统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情况以及手术前后感染相关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术后体温恢复时间等。结果: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开腹组(P<0.05)。传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腹腔镜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腹腔镜组术后48hWBC和CRP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术中出血少、机体损伤少、术后并发症少、感染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同时并不延长手术时间,可以作为消化性溃疡穿孔的首选手术方式。 黄祖东 李前 苏周生 李定明 周俊 秦军关键词:消化性溃疡穿孔 腹腔镜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2010年12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5例胃间质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开腹组和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和病理学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0),但开腹组的出血量显著多于腔镜组(P=0.002)。而腔镜组的排气时间、饮食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病理情况比较,肿瘤直径、核分裂象和细胞形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恢复速度,但对手术安全并没有影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黄祖东 李定明 李前 李焱宁 苏周生 周俊关键词:胃间质瘤 腹腔镜 手术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行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9年7月就诊于我院的84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42例)、B组(42例)。A组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B组患者行开腹手术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前后免疫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镇痛药物使用次数少于B组,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B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3 d CD3+、CD4^+、CD4^+/CD8^+水平分别为(46.38±2.19)%、(29.39±3.24)%、(1.16±0.12),高于B组的(39.40±2.25)%、(22.45±2.41)%、(0.76±0.10),CD8^+水平为(25.39±2.45)%,低于B组的(29.65±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76%,低于B组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效果相当,但前者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对免疫功能影响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李前 陈泽群 苏周生 王卫卫关键词:胃癌 胃癌根治术 腹腔镜 免疫功能 超声刀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 探讨超声刀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超声刀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2 9例。结果 2 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 ,无中转开腹。 2例因肠管间广泛致密粘连而致分离中肠管破裂 ,但均在腹腔镜下修补成功。手术时间 30~ 15 0min。术后无肠漏、出血或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术后 3~ 7d出院 ,随访 1~ 2 4个月 ,未见有腹痛、腹胀等复发症状。结论 与电刀相比 ,超声刀的应用使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手术安全性更高 ,创伤更小 ,手术时间更短 ,而且使术后肠粘连肠梗阻复发的机会更少。 李前 王存川 吴东波 徐以浩关键词:腹腔镜 超声刀 肠粘连松解术 松解手术 手术时间 小儿急性肠套叠88例临床分析 2004年 目的 探讨提高小儿急性肠套叠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02年1月间88例小儿肠套叠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人全部治愈。并发症主要为肠穿孔、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等。结论只要早期诊断,充分掌握空气灌肠复位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可提高非手术复位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杨伟雄 张奕文 梁健 李前关键词:急性肠套叠 小儿肠套叠 切口裂开 肠穿孔 空气灌肠复位 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并发症防治体会 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 探讨经乳晕入路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使用超声刀经乳晕入路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及各种并发症治疗。结果 经胸部乳晕入路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2 0 0例 ,成功 194例。术中无严重并发症 ,术后主要出现甲状腺危象 1例 ,一过性声音低钝 1例 ,一过性声音嘶哑 2例。术后随访 1~ 2 0个月 ,至今无复发病例。结论 熟悉甲状腺的解剖结构、病理 ,熟练腔镜操作技术 ,加上开放甲状腺手术的经验 ,行乳晕入路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可预防或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李前 王存川 何家驹 徐以浩关键词:乳晕 入路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并发症防治 一过性 全腹腔镜下无腹部辅助切口在乙状结肠及高位直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 评估全腹腔镜下无腹部辅助切口在乙状结肠及高位直肠肿瘤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确诊为乙状结肠癌或高位直肠癌并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取全腔镜下无腹部辅助切口法;对照组则采取常规下腹部辅助小切口法.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术后短期指标和肿瘤标本病理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费用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3).两组患者远端切缘距离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全腹腔镜下无腹部辅助切口行乙状结肠及高位直肠肿瘤手术安全、有效,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黄祖东 李定明 李华娟 李前 李焱宁 周俊关键词:乙状结肠癌 全腹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