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发源

作品数:41 被引量:442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7篇DEM
  • 14篇黄土高原
  • 13篇地貌
  • 11篇数字高程
  • 11篇数字高程模型
  • 11篇高程模型
  • 9篇黄土地貌
  • 7篇黄土
  • 6篇地理信息
  • 6篇地形分析
  • 6篇数字地形
  • 6篇数字地形分析
  • 4篇坡度
  • 4篇沟沿线
  • 3篇地形
  • 3篇课程
  • 3篇空间分异
  • 3篇GIS
  • 2篇地理
  • 2篇地理信息科学

机构

  • 38篇南京师范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滁州学院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作者

  • 41篇李发源
  • 22篇汤国安
  • 10篇熊礼阳
  • 8篇杨昕
  • 4篇王春
  • 4篇刘玮
  • 4篇马锦
  • 3篇祝士杰
  • 3篇周毅
  • 3篇袁宝印
  • 3篇陆中臣
  • 3篇张磊
  • 2篇葛珊珊
  • 2篇刘学军
  • 2篇刘玮
  • 2篇晏实江
  • 2篇朱雪坚
  • 2篇高毅平
  • 2篇赵明伟
  • 2篇贾旖旎

传媒

  • 4篇地理学报
  • 4篇地理与地理信...
  • 3篇南京师大学报...
  • 3篇测绘科学
  • 3篇地球信息科学...
  • 2篇地理科学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2篇地理信息世界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测绘通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人民黄河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中学生天地(...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2004年全...
  • 1篇矿床地质勘查...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19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DEM提取坡谱信息的不确定性被引量:15
2008年
坡谱是黄土高原地学分析新方法、新思路的探索。本文基于坡谱不确定性的概念及其过程分布模型的论述,以陕北黄土高原国家1∶10000和1∶50000DEM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分析了坡谱不确定性的产生原因、主要影响因素与影响规律,阐述了坡谱提取与应用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为正确应用坡谱进行地学分析提供重要依据。
王春汤国安李发源朱雪坚贾旖旎
关键词:DEM坡度黄土不确定性
数字地形分析的理论、方法与应用被引量:96
2009年
数字高程模型自20世纪50年代首次被提出以来,就以其简洁的数据组织方式、对地形的直观表达、简单高效的地形因子解译方法而显示了其在地学领域应用的巨大潜力。本文在全面检索和分析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将数字地形分析(Digital Terrain Analysis,简称DTA)的各种分析方法总结为四类,即坡面地形因子分析、特征地形要素分析、地形统计分析以及基于DEM的地学模型分析,并简要总结了每种分析方法的主要内容;其次,探讨了数字地形分析的精度及尺度问题,指出尺度效应、最适宜尺度选择以及尺度转换是DEM地形分析中的基本尺度问题;然后,论文介绍了DTA在地貌、水文、土壤、地质灾害、农业等领域的应用现状;最后,提出了数字地形分析发展方向,指出数字地形分析的概念框架亟待完善、模型构建精度有待提高、地形分析方法需要扩展,尤其是实现DEM模型嵌入的一体化分析方法,以求得到与现实世界地理环境更为接近的模拟。
杨昕汤国安刘学军李发源祝士杰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数字地形分析地球信息科学地貌
基于DEM增强黄土典型地貌表达效果的方法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基于黄土典型地貌类型样区高分辨率DEM数据(5 m分辨率),及其衍生出的系列地形信息图层(山体阴影图、明暗等高线、坡度变率图、坡向变率图、地表曲率图),设计了针对黄土典型地貌、增强信息表达的制图方案。结果表明,山体阴影图与明暗等高线的叠加,可保留表达的真实感,增加地形计量化信息,在黄土塬区效果较好。山体阴影图与上述其他图层叠加,增强了对坡面纹理特征的刻画,在丘陵沟壑的表达效果较好。
周毅汤国安王春李发源
关键词:DEM黄土地貌地理信息系统
陕北黄土地貌正负地形坡度组合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以沟沿线为分界线的黄土正负地形,是黄土地貌的基本特征,其中正负地形的坡面特征差异在黄土高原呈现一定的空间分异规律.本文以5 m分辨率DEM为基本信息源,以自动提取的陕北黄土高原正负地形为依据,通过坡谱对比分析,研究陕北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区正负地形的地面坡度组合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在陕北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区,其正负地形在所提取的坡谱曲线、坡谱偏度、平均坡度差、坡谱信息熵等一系列指标上有显著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的空间分异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面的破碎程度与发育程度.
高毅平汤国安周毅李发源
关键词:黄土高原坡度数字高程模型
新生代构造运动对黄土高原地貌分异与黄河形成的控制作用被引量:23
2012年
黄土高原面积广大,不同区域的新生代构造演化有很大差别,根据新生代构造运动特征与沉积过程的差异,将黄土高原划分为鄂尔多斯稳定地块、陇西地区和汾渭新生代裂谷3个新生代构造运动分区。新生代构造运动控制黄土高原新生代沉积与侵蚀过程,从而产生明显地貌分异,并可划为3个一级地貌分区:1)鄂尔多斯黄土地貌区。第四纪黄土覆盖在新近纪红土梁、峁及红土盆地等古地形之上,后被侵蚀,形成复杂多变的黄土地貌景观;2)陇西黄土地貌区。主体为新近纪红土地貌,上覆少许第四纪黄土,实际为红土地貌区;3)汾渭裂谷黄土地貌区。裂谷盆地的地貌主体为河流两侧的阶地和台地,其上堆积第四纪黄土,形成不同时期的黄土台塬。鄂尔多斯周边新生代裂谷的出现控制了黄河的发育。新近纪末银呼裂谷与汾渭裂谷进入快速发展期,吕梁山相应隆起;鄂尔多斯地块西北部也轻微抬升,使古黄河初步形成并流经晋陕峡谷一带,进入三门湖并东流入海。第四纪时期早期,黄河曾长期处于河湖并存期,中更新世末,黄河溯源侵蚀使湖泊消失,并呈现目前的黄河地貌景观。
袁宝印汤国安周力平郝青振李发源陆中臣
关键词:黄土高原
高保真数字高程模型构建及应用技术研究
汤国安刘学军王春陶旸江岭贾敦新晏实江赵卫东石志宽董有福杨昕李发源祝士杰朱雪坚高毅平
项目背景:中国测绘部门已经完成了多尺度DEM的建设。并在中国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的栅格DEM虽能较好地反映山、丘地区连续变化的自然地形,但对于诸如坡面突变显著的复杂地形、经人工改造的梯田...
关键词:
关键词:水土保持规划
基于多方位DEM地形晕渲的黄土地貌正负地形提取被引量:15
2012年
以陕北绥德县韭园沟流域5 m分辨率DEM数据为基础,在数字地形分析、多元统计和数据挖掘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利用多方位DEM地形晕渲、坡度等多元指标,以主成分分析消除多重共线性和约减维数,并以Logis-tic回归模型提取黄土高原正、负地形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提取精度为82.1%,Kappa统计量为0.629;模型在6个不同流域测试样本上正、负地形的平均精度分别为77.6%,84.9%,加权平均精度为81.3%,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泛化能力,正、负地形提取效果良好。
陈永刚汤国安周毅李发源宴实江张磊
关键词:黄土高原主成分分析LOGISTIC回归
面向地貌学本源的数字地形分析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28
2021年
数字地形分析(DTA)是地理信息科学(GIS)研究的热点。但是,当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数字地形分析在地貌学研究中存在重形态轻机理、重现象轻过程、重地上轻地下等问题,急需从单一的地貌形态分析,迈向面向成因、过程与机理等地貌学本源问题的研究转变。据此,本文系统梳理了面向地貌学本源的数字地形分析的相关研究现状,并从地貌学本源认识、地貌形态建模、地形因子提取、以及其他地形分析方法等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梳理与分析。研究表明,基于DEM的数字地形分析虽具有地貌特征分析的潜力与优势,但是,数字地形分析存在数据表达与分析模式上的先天缺陷,亟待通过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突破,实现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发展,实现从"坡面"走向"区域",从"形态"走向"过程",从"地形"走向"地貌"。而当今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发展态势也到了数字地形分析研究从重视地貌形态走向揭示地貌学本源的关键阶段。因此,本文从DEM数据模型增值、地形因子及其地形空间关系、以及宏观地形分析等侧面展望了面向地貌学本源的数字地形分析研究。当今基于DEM的数字地形分析研究,正像当前的GIS是否能够真正支撑地理学发展一样,已经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十字路口。面向地貌学本源的数字地形分析研究思路可望成为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理论与方法创新的一次重要探索与实践。
熊礼阳汤国安汤国安李发源
关键词:数字地形分析地貌学数字高程模型地形因子地理信息科学
数字高程模型在黄土高原研究中的应用综述被引量:5
2006年
近年来,随着国家多比例尺尺度DEM(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及基于DEM的数字地形分析方法的完善,给黄土高原研究带来了崭新的思路和方法。在简要回顾黄土高原研究历史的基础上,指出研究方法和数据源是限制黄土高原研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DEM在黄土高原研究中的应用的几个阶段,特别是近年来提出的黄土高原地面坡谱方法,认为地面坡谱在空间上呈有规律的变异,能反映不同地貌类型及发育特征,坡谱分析法可作为黄土高原“高分辨率”地貌认识和划分的切入点。
李发源龙毅葛珊珊
关键词:黄土高原数字高程模型数字地形分析黄土地貌
坡谱信息熵尺度效应及空间分异被引量:34
2007年
选取陕北黄土高原48个不同地貌类型区,以其对应的1∶10000及1∶50000数字高程模型(DEM)为数据源,运用比较分析与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坡谱信息熵在陕北黄土高原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尺度效应。结果显示,坡谱的信息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地表的复杂度,坡谱信息熵和沟壑密度间有较好的幂函数关系,随着坡谱信息熵的增大,样区沟壑密度也增大。坡谱信息熵的空间分异和陕北黄土高原的黄土地貌形态在空间上的变异是相关的,可将其作为地貌类型划分的判别因子之一。
李发源汤国安贾旖旎曹志冬
关键词:信息熵DEM空间分异黄土高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