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向辉

作品数:15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建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建筑科学
  • 6篇艺术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建筑
  • 3篇城市
  • 2篇商业步行街
  • 2篇建筑文化
  • 2篇建筑意
  • 2篇步行街
  • 1篇地域性
  • 1篇意象
  • 1篇园林
  • 1篇园林绿地
  • 1篇哲学
  • 1篇哲学观
  • 1篇人口
  • 1篇商业街
  • 1篇设计方法
  • 1篇伸缩缝
  • 1篇审美
  • 1篇审美观
  • 1篇审美观念
  • 1篇生态精神

机构

  • 11篇华侨大学
  • 8篇平顶山工学院
  • 3篇湖南大学

作者

  • 15篇李向辉
  • 3篇曹麻茹
  • 3篇焦雷
  • 3篇曾光明
  • 3篇焦胜
  • 2篇鲍培瑜
  • 1篇刘鸿亮
  • 1篇孙洁
  • 1篇关瑞明
  • 1篇何理
  • 1篇汤喜辉
  • 1篇杨馥
  • 1篇程建敏
  • 1篇张长平
  • 1篇朱雷
  • 1篇史亚雷
  • 1篇邢燕

传媒

  • 7篇工程建设与设...
  • 2篇福建建筑
  • 2篇平顶山工学院...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工业建筑
  • 1篇四川建筑科学...
  • 1篇南方建筑

年份

  • 3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方城市滨水区特色风貌与景观生态保护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城市滨水区特色风貌的形成在自然方面受地区气候、地理特征、水环境等影响,在人文方面受发达的水陆航运的影响,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城市自然与人文风貌。然而目前城市滨水区遇到景观生态破坏、旧城区衰退、交通堵塞等种种问题,使城市特色风貌面临严峻考验。结合城市滨水区改造中的理论与实践,从城市特色风貌营造的方法、城市整体发展的战略、滨水区景观生态保护相结合等几个方面,探讨创造南方滨水城市特色风貌的模式。
焦胜曾光明李向辉曹麻茹杨馥
关键词:滨水城市景观生态保护
试论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被引量:1
2007年
从建筑材料、建筑用途、建筑色彩、空间布局、建筑发展等五个方面对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古典建筑进行比较,重点在两者的差异,并对未来中国建筑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孙洁李向辉张长平
关键词:中西建筑建筑文化
经典户型解密
2006年
住宅乃人之栖居之所,其设计应源于“人之所需”。本文试图从九个方面来解密“经典户型”,寻找其设计初衷,并由此探究其建筑设计方法,挖掘其指导思想。
鲍培瑜李向辉
关键词:经典户型设计方法
建筑细部的地域特征及其生态精神被引量:1
2006年
本文通过介绍几位国外建筑师的建筑细部设计理念与实践方法,论述了建筑师如何根据当地不同的地域特点,在建筑细部处理上采用恰当的材料与技术,将地域性与生态性有机结合,创造高品质的建筑细部。
朱雷李向辉
关键词:建筑细部地域性生态性
桥梁“跳车”的设计预防
2002年
导致桥梁跳车的原因大致分为设计和施工两方面 ,历来从施工方面论述的较多 ,本文试图从设计方面入手 。
陈从春汤广祥李向辉李晓宇
关键词:桥梁桥台搭板伸缩缝
趋同——对建筑未来的思考被引量:1
2006年
当今世界经济、文化、科技的“全球化”浪潮,必然导致建筑发展的趋同,未来建筑的发展将会努力摆脱传统文化、地域环境等地方性特色而逐渐趋同,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趋势。当然,这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较长时间阶段的演化。这个过程也决非一帆风顺,会遇到不同的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强烈抵抗,正如现今建筑界对地域性建筑研究的推崇和偏爱,而这恰恰从反面说明建筑发展的趋同性。趋同并非完全相同,未来建筑的发展将在各种因素的反抗之下呈现出一元多样化态势,而决非多元化。
李向辉汤喜辉
关键词:建筑设计趋同审美观念文化交融
小城镇生态规划的不确定性分析被引量:8
2003年
针对目前我国小城镇以及小城镇生态规划面临的种种不确定性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并提出减少其中不确定性的分析方法,并进一步提出了"弹性规划"的构想,它包括规划目标的"弹性"和规划方案的"弹性"。弹性规划的提出使小城镇生态规划既能满足小城镇生态化水平发展的要求,又能考虑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制约,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焦胜曾光明何理曹麻茹刘鸿亮李向辉
关键词:不确定性
建筑的拟人化研究——外在模仿与内在有机(效法自然)被引量:1
2006年
建筑应该是有机的,只有有机的建筑才能称之为"经典建筑".(此处的有机指的是内在的机理上的潜在"关系")文章通过对建筑的拟人化设计(外在模仿与内在有机两方面)进行分析,并借以部分经典建筑构筑物的设计为佐证,旨在寻求一种认知视角来阐述建筑的真谛.
鲍培瑜李向辉
关键词:哲学观
从诗文之境到建筑之意
2007年
诗文是精神性极强的艺术,建筑是物质性极强的艺术,但二者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和体现。“建筑是无声的诗”,而在诗文中也有很多关于“建筑意”的透露。透过诗文,解读建筑,从诗文之境到建筑之意,把建筑审美拓展到更加广阔的空间,从而给建筑设计以借鉴和引导。
史亚雷李向辉
关键词:建筑诗文建筑意
中华民族思维中的建筑意象与深层结构的思考被引量:3
2005年
通过对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的剖析,提出了中国古建筑中所涵盖的建筑意象价值观与深层结构价值观。
李向辉焦雷程建敏
关键词:建筑文化民族思维建筑意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