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学智

作品数:76 被引量:451H指数:12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庆市渝中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电针
  • 12篇针刺
  • 12篇关节炎
  • 10篇针灸
  • 8篇蛋白
  • 8篇刺法
  • 7篇中医
  • 7篇关节
  • 6篇膝骨
  • 6篇膝骨关节
  • 6篇膝骨关节炎
  • 6篇骨关节
  • 6篇骨关节炎
  • 5篇短刺
  • 5篇再灌注
  • 5篇衰老
  • 5篇缺血
  • 5篇睾丸
  • 5篇脑功能
  • 5篇灌注

机构

  • 63篇重庆医科大学
  • 18篇成都中医药大...
  • 12篇汉中市中心医...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四川省人民医...
  • 2篇重庆医药高等...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襄阳市中心医...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重庆城市管理...
  • 1篇重庆市巴南区...
  • 1篇重庆市公安局
  • 1篇江津区中医院
  • 1篇汉中市妇幼保...

作者

  • 75篇李学智
  • 21篇任毅
  • 15篇杨晓光
  • 14篇汪莹
  • 14篇梁繁荣
  • 14篇席小芳
  • 13篇付妮妮
  • 13篇刘菲
  • 11篇张愉
  • 8篇龚标
  • 6篇刘旭光
  • 6篇王力
  • 5篇黄思琴
  • 5篇曾芳
  • 5篇吕发金
  • 5篇马琳
  • 4篇龙飞
  • 3篇伍芳
  • 3篇吕凯
  • 3篇罗华丽

传媒

  • 13篇针刺研究
  • 6篇中国针灸
  • 5篇时珍国医国药
  • 4篇家庭医药(就...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辽宁中医杂志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四川大学学报...
  • 3篇家庭医药(快...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江苏中医药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四川中医
  • 2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山西中医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11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11篇2013
  • 3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针对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大鼠睾丸P450scc/SF-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中老年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PADAM)大鼠睾丸细胞色素P450侧链裂解酶(P450scc)和类固醇生长因子-1(SF-1)的表达及电针干预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P450scc和SF-1在电针调节睾酮分泌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n=10)和造模组(n=30),造模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复制PADAM模型。从造模成功的大鼠中随机选取20只分为电针组(n=10)和模型组(n=10)。电针组取"肾俞""关元"针灸,留针15 min,每日治疗1次。在第8周用ELISA分别检测正常组、电针组和模型组大鼠血清的总睾酮(TT)、游离睾酮(FT)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450scc蛋白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SF-1蛋白表达;RT-PCR检测P450scc和SF-1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8 w时,ELISA结果显示,电针组血清TT、FT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电镜结果显示,电针组Leydig细胞正常,线粒体和内质网含量较模型组多;HE染色结果显示,电针组睾丸组织中曲细精管管腔肿胀程度较模型组减轻,Sertoli细胞较模型组排列整齐;免疫组化和WB结果显示电针组P450scc和SF-1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1);RT-PCR结果显示,电针组P450scc和SF-1mRNA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1),且两者具有相关性(|r|≥0.8,P<0.01)。结论电针能明显升高PADAM大鼠体内睾酮水平,改善睾丸Leydig细胞和Sertoli细胞病理表现。电针干预后可提高P450scc和SF-1的表达,这可能是电针治疗PADAM的作用机制之一。
任毅杨晓光李学智张愉汪莹傅艳
关键词:电针
缪刺法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镇痛效应及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研究缪刺法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镇痛效应及部分中枢镇痛机制。方法:以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为炎症痛模型,以局部痛阈、下丘脑内β-内啡肽(β-EP)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脊髓中强啡肽(Dynal)为指标,观察不同缪刺法与正常取穴法的镇痛效果。结果:正常取穴法与缪刺法对疼痛模型大鼠均有良好的镇痛效应,缪刺法以左右缪刺为优。正常针刺组与左右缪刺组中模型大鼠β-EP、ACTH、Dynal含量下降,上下缪刺法组β-EP、ACTH含量下降而Dynal含量未明显下降。结论:正常针刺、左右缪刺及上下缪刺均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有较好的镇痛效应,以左右缪刺为优,其部分起效机制可能为激发了中枢神经系统中镇痛物质的调节功能。
李学智唐成林黄吉庆汪莹李庆姝盛华均黄学宽杨里
关键词:缪刺法佐剂性关节炎镇痛效应
疏肝健脾针刺法治疗抑郁障碍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针刺法治疗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疏肝健脾针刺组、非经非穴组和西药组,各35例。3组均治疗8周,观察3组临床疗效,并依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对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1)入组8周时,疏肝健脾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0.00%、非经非穴组为64.29%、西药组为90.91%,疏肝健脾针刺组和西药组优于非经非穴组(P<0.05);治疗后3个月,疏肝健脾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33%、非经非穴组为71.43%、西药组为87.88%,疏肝健脾针刺组优于非经非穴组和西药组(P<0.05)。(2)入组8周时,疏肝健脾针刺组与西药组相比,HAMD-17减分率与GQOLI-74总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3)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时,疏肝健脾针刺组与西药组相比,HAMD-17减分幅度与GQOLI-74总分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疏肝健脾针刺可以显著改善抑郁障碍患者的HAMD-17与GQOLI-74评分,近期疗效与西药相当,但远期疗效优于西药治疗。其疗效的持续可能与针刺对机体的整体调整有关。
任毅李学智吕发金王力丁燕蒙华庆曾妍
关键词:抑郁障碍疏肝健脾针刺
短刺加电针法对膝骨关节炎兔膝关节软骨修复的影响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观察短刺加电针法对膝骨关节炎兔软骨γ-谷氨酰基羧化酶(GGCX)、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及血清非羧化基质GLA蛋白(ucMGP)的影响,探讨短刺加电针法对软骨组织的修复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30只,造模组动物采用Hulth-Telhag法手术复制膝关节炎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短刺组、普通针刺组,每组10只。短刺组取左侧"内膝眼""外膝眼""阴陵泉""足三里""梁丘",采用短刺法加用电针,普通针刺组常规针刺以上穴位加用电针,均每日治疗1次,每次20min,5d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软骨细胞中GGCX、MMP 13的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GGCX的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ucMGP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膝关节软骨中MMP 13、血清ucMGP表达明显提高(P<0.01,P<0.05),而GGCX表达量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短刺组和普通针刺组MMP 13、ucMGP表达明显降低(P<0.01,P<0.05),而GGCX表达升高(P<0.01);与普通针刺组相比,短刺组MMP 13、ucMGP表达明显降低(P<0.01,P<0.05),而GGCX表达升高(P<0.01)。结论:普通电针法与短刺加电针法均可促进膝关节软骨细胞修复,且短刺法有一定的优势,其治疗作用可能与上调GGCX表达,促进MGP羧基化,抑制MMP 13表达有关。
席小芳李学智刘菲付妮妮任毅杨晓光张愉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基质金属蛋白酶13
电针对中老年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雄性大鼠睾丸细胞色素P 450侧链裂解酶及17 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中老年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partial androgen deficiency of aging male,PADAM)雄性大鼠睾丸细胞色素P 450侧链裂解酶(cytochrome P 450side chain cleavage,P 450scc)及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17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3,17β-HSD3)的表达及电针干预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PADAM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复制PADAM模型。电针组取"肾俞""关元",每日治疗1次,每次15min,连续治疗8周。治疗前后观察大鼠悬尾时间和强迫游泳时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总睾酮(total testosterone,TT)、游离睾酮(free testosterone,FT)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印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大鼠睾丸P 450scc和17β-HSD3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前,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悬尾不动时间延长,强迫游泳力竭时间缩短(P<0.05);治疗后,电针组悬尾不动时间短于模型组而强迫游泳力竭时间长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T、FT水平,睾丸P 450scc和17β-HSD3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血清TT、FT水平,睾丸P 450scc和17β-HSD3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电针可能通过调节睾酮合成限速酶P 450scc和17β-HSD3蛋白和mRNA的表达,从而促进睾酮的合成和分泌。这可能是电针治疗PADAM的作用机制之一。
任毅杨晓光李学智张愉汪莹傅艳
关键词:电针干预睾丸
浅析古代医家“以理作意”思维方式在针刺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9年
认识、评估古代医家的刺法学理论,宜将其置于古人哲学思维背景中,参合古代主导学派的哲学理念及普遍观念,剖析其中蕴涵的思维方式。古代医家的诸多论述表明针刺中运用"以理作意"的思维方式,其中的"理"是当时人们普遍认定的真理,这在"治神"及"捻转补泻"中尤为明显。揭示出古代医家针刺操作的部分实质是:以针刺工具为载体,通过主观的思维,完成对生命信息的转达和对疾病的治疗。其客观性及科学性尚难判断,有待进一步研究。
李学智
关键词:刺法中医学术发掘
电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及肝组织白介素-18的影响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探讨电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白介素-18(IL-18)的影响及治疗NAFLD的机制。方法:将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33只,空白组11只。造模大鼠喂养高糖高脂饲料5周制备NAFLD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非穴组。电针组针刺"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冲"穴(连续波,频率2Hz,强度1.5V),非穴组针刺大鼠尾巴中1/3段随机4处,每日治疗1次,连续4周。采用全自动化学分析仪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S),放射免疫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FIRI),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及肝组织匀浆IL-18含量变化,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针刺4周后,模型组FBS、FINS、FIRI、肝组织和血清IL-18与空白组比较都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肝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电针组FBS、FINS、FIRI、肝组织匀浆IL-18和血清IL-18与模型组比较都显著下降(P<0.05),电针组肝组织内脂肪性变减轻;非穴组FBS、FINS、FIRI、肝组织匀浆IL-18和血清IL-18与模型组比较变化都不明显(P>0.05),非穴组肝组织内脂肪性变无明显改善。结论:电针可能通过降低肝组织及血清IL-18,阻断多糖攻击肝脏所致的损伤作用,改善肝脏功能,而实现对NAFLD大鼠的治疗作用。
王力龚标朱丽丽卓廉士李学智张沁舒伍芳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电针干预
足少阳胆经腧穴治疗颈项强痛的体会被引量:2
2002年
列举了临床常用的治疗颈项强痛的足少阳胆经腧穴效穴及典型病案 ;总结了用足少阳胆经腧穴治疗颈项强痛的经验体会 ;并就该法的作用依据做了理论的探讨 ,为针灸治疗颈项强痛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李学智
关键词:颈项强痛针灸疗法穴位刺激
火针配合防风通圣汤治疗慢性湿疹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防风通圣汤治疗慢性湿疹的效果。方法: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派瑞松外用,研究组服用防风通圣汤并行火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EASI症状积分中瘙痒程度、受累体表面积、颜色、丘疹、鳞屑、肥厚苔藓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皮肤水分、皮肤油脂含量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IL-4、IL-10含量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CRP、IL-2、IL-6含量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联合防风通圣汤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较好。
曹煜宋兴兴李学智戴奕爽熊霖
关键词:慢性湿疹火针对照治疗观察
针刺对不同体质人群痛阈效应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9种不同中医体质人群在各时间点针刺痛阈效应差异,评价针刺对不同体质人群的作用。方法:采用横断面法对600例受试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判定调查对象的中医体质类型(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型)。对9种体质受试者均取左侧足三里穴予以均等手法针刺,留针30min。采用2390型Von Frey测痛仪于针刺前、针刺得气即刻、留针10min、留针30min、出针后15min各时间点测定受试者压痛阈值。结果:体质和时间点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9种体质人群针刺得气即刻(除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外)、留针10min、留针30min各时间点痛阈值较针刺前上升(P<0.01),且在留针30min时上升最为显著;出针后15min,仅平和质、湿热质人群痛阈值与针刺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留针10min、留针30min时,与平和质相比,其他偏颇体质人群痛阈改变率明显偏低(均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对不同体质人群的作用不同,其效应维持时间也不同。
杨晓光李学智付妮妮席小芳刘菲任毅汪继梁傅燕
关键词:针刺镇痛中医体质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