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可地尔分别联合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对STEMI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分别联合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月于某院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76例,随机分为A组(尼可地尔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和B组(尼可地尔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情况、心功能水平、凝血功能以及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比较治疗期间两组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连续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冠脉血流储备分数(CF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均有提升,且B组高于A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较治疗前均有提升,且A组高于B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较治疗前均有降低,且B组LVDd、LVDs水平低于A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分别联合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均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心功能及冠脉血流情况,缓解心肌血管损伤,但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对心功能及心脏灌注的改善效果更佳,且对凝血功能影响更小,术后MACE发生率更低。 李学明 李宇明 李波关键词:尼可地尔 氯吡格雷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血流 护理技术分类分级管理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新护士培训中应用护理技术分类分级管理的效果。方法: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就职的50名新护士随机等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新入职护士予以传统培训管理,观察组新入职护士予以护理技术分类分级管理,分析对比两组新入职护士经不同培训管理后的满意度及操作考核成绩。结果:对照组护士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士操作考核成绩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技术分类分级管理应用于新护士培训中效果显著,可以显著提升培训效果,对于提高新护士培训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李宇明关键词:护理技术 新护士培训 提高应对能力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提高应对能力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提高疾病疗效。方法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9月的31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慢性心衰患者设为对照组,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的31例同类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心内科护理,实验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应对能力干预。3个月分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对两组患者进行抑郁情绪和应对能力评分,评价并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应对能力的三个维度及SOC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均<0.05)。结论提高应对能力可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提高心理承受力,积极面对现实,有助于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负性情绪。 李宇明 杨柳 曾小丹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负性情绪 护理 肝硬化患者的压力应对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调查分析肝硬化患者的压力应对能力及个体因素对其的影响,为临床护士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而采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调查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感染内科门诊和病房住院的肝硬化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压力应对能力量表(Mastery of Stress Instrument,MSI)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患者的个体因素对压力应对能力的影响。结果:肝硬化患者压力得分为(74.20±12.82)分,压力应对能力总分为(204.11±10.03)分。女性、无配偶者、农村居住、文化程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病程长的肝硬化患者压力应对能力较差(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面对疾病有压力,且压力应对能力较差。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因素,制定相应的有效措施,减轻患者压力,帮助其提高压力应对能力,提高适应性和治疗依从性。 曾小丹 李宇明 杨柳关键词:肝硬化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笔者所在科近两年来胃癌术后患者84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各42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体重变化情况、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费用以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术后EN组体重变化情况、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均较PN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了术后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并降低了患者的住院天数和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文菲 李宇明 林小红关键词:胃癌术后 早期肠内营养 护理体会 临床路径在心血管内科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价值。方法 86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依据护理模式差异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采用临床路径,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结果研究组非常满意30例,较满意12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7.7%;参照组非常满意25例,较满意11例,不满意7例,满意度为83.7%;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41例,依从率为95.3%;参照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32例,依从率为74.4%;研究组治疗依从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患者健康教育中,效果理想,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均有所提升,存在临床应用价值。 李宇明关键词:心血管内科 健康教育 雷贝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和用药成本对比 2019年 目的:评价雷贝拉唑和泮托拉唑在消化性溃疡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并对比用药成本。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4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研究组给予泮托拉唑。对比两组用药方案疗效、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血浆黏度和红细胞沉降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两种方案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比值和灵敏度)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检查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和红细胞沉降率均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成本效果比值(C/E)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假设将两种药物价格均下调10%,重新计算成本效果比值发现,研究组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贝拉唑和泮托拉唑在消化性溃疡出血治疗中具有相似疗效及安全性,但泮托拉唑用药成本较雷贝拉唑更低。 易康健 李宇明关键词:雷贝拉唑 泮托拉唑 消化性溃疡 出血 855例高血压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血压与心电图变化规律,为高血压伴心脏损害的患者提供心电图诊断的依据及临床相关信息。方法对855例高血压和878例正常血压的体检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将高血压人群按血压值分为高血压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3级。比较高血压组与血压正常组心电图异常率;比较1级、2级、3级高血压者心电图异常率;比较高血压组人员年龄、性别与心电图异常关系。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高血压组心电图异常率30.53%,正常血压组心电图异常率为17.8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16,P<0.01);高血压组男女性别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52.35%、29.8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4,P<0.01);高血压组30岁以上年龄段,随着年龄增长心电图异常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9,P<0.01);另外,高血压组心电图异常也随着高血压级别增高而递增,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心电图异常率较高,高血压者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对早期发现各种心脏疾患有重要意义。 李观荣 易董 李敏 凌华锋 李宇明关键词:高血压 心电图 异常发生率 改良灌肠法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在灌肠护理中的效果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改良灌肠法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灌肠患者的灌肠效果(灌肠的次数、肠道准备的质量)及预防、降低肠黏膜损伤的效果。方法将行肠道准备肠镜检查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灌肠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灌肠法联合综合护理干预(灌肠前对患者给予健康教育和饮食、心理指导等)。对2组患者灌肠的次数、肠道准备的质量及肠黏膜损伤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肠道准备质量好者58例(96.7%),对照组肠道准备质量好者45例(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洁灌肠所需的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肠道黏膜损伤(8.3%)显著低于对照组(33.3%)(均P<0.05)。结论改良灌肠法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预防患者灌肠所致的肠黏膜损伤。 文菲 李宇明 林小红关键词:综合护理 肠黏膜损伤 半剂量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用于PCI治疗STEMI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半剂量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治疗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25例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给予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替罗非班全剂量三联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替罗非班半剂量三联方案治疗。比较两组心肌再灌注情况、血小板聚集率、不良心脏事件及出血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术中TIMI血流3级率、术后ST段完全回落及无复流率、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在降低STEMI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改善心肌再灌注方面疗效相当,但是半剂量方案出血事件发生率低,安全性更高。 易康健 李宇明 李学明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