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忠
- 作品数:6 被引量:46H指数: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同仁医院院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诊应用整形外科学技术处理面部外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研究和评价在急诊面部外伤的手术中应用整形外科学技术的疗效,寻找颜面部软组织裂伤的最佳修复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0年12月于北京同仁医院急诊外科就诊的面部外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整形外科技术清创缝合和普通急诊清创缝合。分析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伤口愈合后瘢痕(宽度、颜色),医疗费用、医患满意度的差别。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伤口均达到一期愈合。实验组与对照组间VAS与VACS评分,瘢痕评分与宽度,医疗费用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VAS评分:84.03±4.66比79.53±6.39,VACS评分f回访医生甲):83.87±8.23比76.67±10.21,VACS评分(回访医生乙1:82.97±5.52比76.5±9.68,瘢痕评分:(0.56±0.50)vs(1.63±0.89),瘢痕宽度:(0.64±0.31)mmVS(0.92±0.32)mm,治疗费用:(225.23±1.48)元VS(170.19±0.96)元,(P〈0.05)或(P〈0.01)。结论对于急诊面部外伤患者采用整形外科的原则和技术进行清创缝合,能够有效减轻瘢痕形成,满足患者的美容要求。
- 李建忠付研马炳辰司晔巍
- 关键词:整形外科技术
- 不同院前干预救治模式对重症多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2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不同院前救治模式对重症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因严重创伤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科患者相关资料[创伤严重度评分( injuryseverity score, ISS)≥25分]。以2010年1月1日为界,此后就诊于我院创伤患者采用的是本院急诊医师随车出诊的“急救型”急救模式分为研究组,而此日期以前是传统由120及999担任院前急救的急救模式则为对照组,采用创伤数据库记录创伤患者伤情、救治与结局信息,比较严重创伤救治效率和质量。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在急诊处理时间、住院时间、入住ICU率、住院前病死率、远期(6个月)致残率、并发症出现率等方面有所降低,分别为(78.23±21.57)minvs.(96.45±35.14)min,(23.55±12.46)dvs.(28.67±20.72)d,8.1%(18/222)vs.65.5%(114/174),13.3%(34/256)vs.21.6%(48/222),4.1%(9/222)vs.9.2%(16/174),8.1%(18/222)vs.18.4%(32/17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病死率方面,研究组也较对照组低,为8.1%(18/222)vs.12.6%(22/17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受伤到医院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由医院急诊医师随车出诊的“急救型”院前急救模式相对于常规采用的急救模式在提高多发严重创伤的救治成功率以及降低病死率方面有一定优势,是一种良好的备选急救模式。
- 周开国李建忠贾慧林马炳辰曹秋梅
- 关键词:重症创伤救治模式多发伤创伤严重度评分
- 急诊应用整形外科学原则和技术处理面部外伤的临床观察
- 李建忠付研
- 文献传递
- 院前使用血凝酶或氨甲环酸对颅脑损伤患者止血效果及预后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探讨院前使用血凝酶或氨甲环酸对颅脑损伤患者止血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本院神经外科住院部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血凝酶组和氨甲环酸组,各62例。血凝酶组院前使用血凝酶进行止血治疗;氨甲环酸组院前使用氨甲环酸进行止血治疗。结果:血凝酶组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氨甲环酸组,治疗前,两组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血凝酶组Hb水平较氨甲环酸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前,两组HCT、Fib、APTT、PT、PA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CT、PA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治疗前后Fib、APTT、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凝酶组HCT、PAR水平较氨甲环酸组明显增高,P<0.05,两组Fib、APTT、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凝酶组再出血率、预后不良率为1.61%、22.58%,明显低于氨甲环酸的11.29%、40.32%,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院前使用氨甲环酸比较,血凝酶对颅脑损伤患者止血效果更满意,有利于更明显降低再出血风险,改善预后状况,且不增加血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磊周开国李建忠
- 关键词:颅脑损伤血凝酶氨甲环酸止血预后
- 综合医院全科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参与的精准社区管理模式在早发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2024年
- 目的评价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主导多学科团队(MDT)参与的精准社区管理模式对早发糖尿病(EOD)患者的管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全科医学科、综合内科门诊的EOD患者298例,按照简单随机化方法将其分为干预组150例和对照组148例。干预组采用综合医院全科主导MDT精准社区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门诊就诊管理模式。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糖尿病管理行为、关键指标达标情况及疾病相关心理评价等。结果干预后,对照组腰臀比、空腹血糖达标率、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高于干预前,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于干预前,体育锻炼优于干预前(P<0.05);干预组体重指数、腰臀比、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于干预前,自我饮食管理占比、血糖监测占比、遵医嘱用药占比、体重指数达标率、空腹血糖达标率、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总胆固醇达标率、综合达标率高于干预前、体育锻炼优于干预前(P<0.05),干预组体重指数、腰臀比、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于对照组,自我饮食管理占比、血糖监测占比、遵医嘱用药占比、体重指数达标率、空腹血糖达标率、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总胆固醇达标率、综合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糖尿病痛苦量表评分情况均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随访时,干预组就诊便捷度、连续性服务、临床服务态度、医疗设施完备度、候诊时间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综合医院全科主导的EOD患者MDT精准社区管理模式,可以规范EOD患者疾病管理行为,提高患者关键指标达标率,提升患者就诊满意度,降低糖尿病相关困扰。
- 李建忠王大为曹秋梅张敬徐瑞明马炳辰
- 关键词:2型糖尿病
- 不同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评分系统预测严重创伤患者死亡率临床价值比较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不同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评分(DIC)系统预测严重创伤患者死亡率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468例严重创伤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日本卫生福利部评分(JMHW)、国际血栓形成和止血协会评分(ISTH)、日本急性医学协会(JAAM)、改良rJAAM(rJAAM)和韩国血栓形成和止血协会评分(KSTH)评估。观察5种DIC评分系统对28 d死亡率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生存和死亡患者性别、创伤类别、受伤至救治时间、白细胞等项目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和死亡率患者年龄、ISS评分、SIRS、修正创伤评分、GCS评分、体温、心率、pH值、PaCO2、碱剩余、血红蛋白、ISTH、JAAM、rJAAM、KSTH和JMHW评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以28 d死亡率为应变量,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值引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5种DIC评分中,JMHW(OR=1.412,95%CI为1.212~1.627)、KSTH(OR=1.705,95%CI为1.308~2.224)、ISTH(OR=1.375,95%CI为1.147~1.648)和rJAAM(OR=1.201,95%CI为1.082~1.427)评分与28 d死亡率显著相关(P均<0.05)。受试者工作曲线显示JMHW预测28 d死亡率的AUC高于ISTH、rJAAM、KSTH评分。结论在严重创伤患者的DIC评分中,JMHW评分对28 d死亡率具有最佳的预测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 王磊曹秋梅李建忠司晔巍
- 关键词:严重创伤评分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