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周 作品数:26 被引量:101 H指数:6 供职机构: 保定市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预防输注胰岛素溶液发生低血糖反应的临床对策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通过研究胰岛素溶液在输注过程中浓度的变化,揭示胰岛素溶液输注后期发生低血糖反应的原因,为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发生提供对策。方法将5%葡萄糖溶液分为非摇晃组、10 min摇晃组、30 min摇晃组,模拟临床输注,每输注50 ml测量其浓度,寻找变化规律。结果非摇晃组胰岛素溶液浓度变化很大,而摇晃组浓度变化较小,符合临床应用要求。结论通过定时摇晃输液瓶可减少胰岛素溶液在输液过程中的浓度变化,避免输液后期低血糖反应的发生,为临床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发生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康燕婕 李恒周 彭勃 潘立芬 袁胜莲关键词:胰岛素浓度 低血糖反应 血清5-羟色胺与中枢神经特异蛋白在评估创伤性脑损伤后认知障碍严重程度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探讨血清5-羟色胺(5-HT)与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在评估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TB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伴有认知障碍分为A组(n=27)与B组(n=53)。A组患者无认知功能障碍,B组患者伴发认知功能障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5-HT、s100-β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5-HT与s100-β判断认知障碍的应用价值。结果B组患者血清5-HT、s100-β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5-HT、s100-β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性(r=-0.500、-0.425,P<0.05)。联合检测血清5-HT、s100-β判断TBI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2(95%可信区间0.728~0.937,P<0.05),敏感度为0.887,特异度为0.841。结论血清5-HT、s100-β水平与TBI患者认知功能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预测认知障碍的准确性。 孙鹏 李恒周 范多娇 张雪纯 魏亚朋 魏孟宁 周海燕 曹静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 稳心颗粒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的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稳心颗粒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疗效评价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3%vs 82.8%,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ET)水平降低[(85.9±12.2)vs(114.7±14.8)pg/m L],一氧化氮(NO)水平升高[(124.8±12.1)vs(82.5±10.2)μmol/L],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7.05±1.13)vs(8.32±1.68)mPa·s,(5.25±0.43)vs(6.28±0.76)mPa·s,(4.54±0.50)vs(5.16±0.65)mPa·s,(1.25±0.13)vs(1.40±0.15)mPa·s,(2.47±0.80)vs(3.14±0.92)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低分子肝素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治疗有效率高,而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范冬梅 任晓英 张明 周玉文 李恒周 吴庚 李文星关键词:稳心颗粒 低分子肝素 不稳定性心绞痛 血管内皮功能 血液流变学 药物性肝损伤的易感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通过对药物性肝损伤的回顾性分析,寻找药物性肝损伤的易感因素,提高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并预防其发生。方法收集保定市第二医院近15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7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原发疾病、合并症以及相关因素,寻找药物性肝损伤的相关因素。结果分析发现临床最易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为治疗甲亢的药物、抗生素及化疗药物。年龄因素,合并基础疾病等因素是药物性肝损伤的易感因素。结论年龄大于50岁,或合并乙型肝炎、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概率升高,在临床中应加强对该部分人群的监测,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康燕婕 李恒周 张京 雷辉 曹玉龙关键词:药物毒性 肝疾病 疾病易感性 发病年龄 雷红冲剂干预下肢动脉病变腔内治疗后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雷红冲剂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后血管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80例,成功实施腔内治疗(球囊扩张并支架植入)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雷红冲剂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雷红冲剂组除给予基础治疗外同时口服雷红冲剂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血浆IL-10、IL-18、C反应蛋白(CRP)水平、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同时观察两组血管支架的通畅率、踝动脉收缩压/肱动脉收缩压(ABI)及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截肢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术后1个月,IL-10、IL-18、CRP水平及IMT厚度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红冲剂组术前IL-10、IL-18、CRP水平及IMT厚度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雷红冲剂组术后6个月间歇性跛行及术后12个月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发生率均明显降低,而术后6、12个月血管支架通畅率及ABI比值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截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红冲剂可能通过免疫抑制作用,降低下肢动脉病变腔内治疗后ISR率,改善患肢的缺血症状。 韩冰 葛长青 王丽璞 张素芬 李恒周 张宏光 周晨光 吉国辉 杨錚 张亮关键词:下肢动脉病变 免疫排斥反应 基底节脑出血手术患者HbA1c、TNF-α、TIM-3 mRNA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基底节脑出血外侧裂入路手术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mRNA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经外侧裂入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患者286例,根据患者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n=234)和预后不良组(3~6分,n=52)。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的HbA1c、TNF-α、TIM-3 mRNA水平变化,并记录2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各血液指标与NIHSS评分、GC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各血液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ROC下面积(AUC)分析术前、术后7 d各血液指标预测预后的效能,以ROC分析各指标的截断值,将患者分为HbA1c、TNF-α、TIM-3 mRNA高危、低危患者;采用卡普兰—迈耶(KM)生存曲线分析HbA1c、TNF-α、TIM-3 mRNA高危、低危患者的不良预后发生率。结果预后不良组术前、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的HbA1c、TNF-α、TIM-3 mRNA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术前、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的NIHSS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GCS评分均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的HbA1c、TNF-α、TIM-3 mRNA水平与术前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与GCS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术前、术后7 d的HbA1c、TNF-α、TIM-3 mRNA水平较高与患者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5);术前各指标联合预测不良预后的AUC为0.856,术后7 d为0.881,高于任一单一指标预测结果;KM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术前、术后7 d高危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率高于低危患者(P<0.05)。结论基底节脑出血外侧裂入路手术围术期HbA1c、TNF-α、TIM-3 mRNA处于持续高水平状态的患者多存在预后不良的可能,且术前、术后7 d的HbA1c、TNF-α、TIM-3 mRNA水� 孙鹏 范多娇 董晓辉 王光 康燕婕 李恒周 范涛关键词:HBA1C TNF-Α 微波治疗腋臭42例观察 被引量:1 2007年 刘趁芬 刘增柱 李恒周 李兰英 张凤江关键词:微波治疗 腋臭 皮肤科门诊 电离子治疗 术后残存 用药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2005年 刘趁芳 杜萍格 李恒周 张凤江关键词: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糖皮质类固醇激素 用药时间 多形性皮疹 面部红斑 β-七叶皂甙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保定市第二医院2013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1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98)。对照组根据病情给予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β-七叶皂甙钠20 mg加入250 m L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1次/天。连续使用14 d为1疗程。观察比较2组血管内皮功能(FMD)、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以及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1,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与治疗前相比,FMD显著升高,Hcy和hs-CRP均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FMD显著高于对照组,Hcy和hs-CRP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患者FMD显著升高,Hcy和hs-CRP显著降低。 范冬梅 任晓英 张明 李恒周 吴庚 刘永胜 齐世美关键词:Β-七叶皂甙钠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内皮功能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临床疗效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2家系 2004年 李兰英 刘趁芬 李恒周关键词: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家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