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 作品数:11 被引量:44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理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 叶下珠中黄酮类物质的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在510 nm处测定叶下珠中总黄酮含量,通过各种定性颜色反应,初步确定了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实验还对总黄酮提取的适宜溶剂和提取次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70%乙醇提取2次,总黄酮的提取率为1.84%。
- 马燮杨虎汤秀华李敏杨郭
- 关键词:叶下珠总黄酮芦丁分光光度法
- 苯基荧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钼(Ⅵ)被引量:2
- 2011年
- 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CTMAB存在下,1.5~2.5moL/L硫酸介质中显色剂苯基荧光酮(苯芴酮)与钼(Ⅵ)的分光光度性质及反应条件,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523nm,检测钼(Ⅵ)范围为0~20μg/25mL,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相关系数为R=0.9988。并试验了多种离子的干扰情况,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钼的高灵敏度、较高选择性的方法,并取得了满意结果。
- 王涛李敏陈虹
-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苯基荧光酮钼酸铵
- 化工流程模拟软件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4
- 2010年
- 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在当今的化工领域倍受关注,文章介绍了化工流程模拟软件的类型,综述了近几年来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在工艺流程中的应用成果及发展情况。
- 陈虹李敏王涛张婷
- 弱酸性阴离子交换纤维吸附钼(Ⅵ)的性能研究
- 2011年
- 研究了弱酸性阴离子交换纤维对钼(Ⅵ)的吸附性能,考察了酸度、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为3时吸附性能最好,离子交换纤维对钼(Ⅵ)的吸附以液膜扩散为主,交换速度很快,30 min即可达到吸附饱和,吸附速率常数为0.231 s-1,离子交换过程服从Freundlish等温式,温度和流速影响动态吸附性能,使得穿透曲线和穿透时间发生改变,具有吸附速度快、吸附量大的优点,且解吸性能良好,可以进行再生使用。
- 王涛李敏陈虹李超毅
- 关键词:离子交换纤维
- 改性粉煤灰吸附沼液中氨氮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以自制改性粉煤灰为吸附剂,在静态吸附条件下,研究了其对沼液中氨氮的吸附性能,并对其吸附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改性粉煤灰对沼液中氨氮的等温吸附可较好地采用Langmuir方程来描述,此吸附过程可用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较好地表征;在30—50℃的范围内,吸附过程为吸热过程,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小,同时伴随着熵值的增加。
- 袁基刚刘兴勇李敏
- 关键词:改性粉煤灰沼液氨氮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
- 垃圾微波裂解固体产物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
- 研究了垃圾微波裂解固体产物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垃圾微波裂解固体产物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式。吸附过程的反应焓变ΔH>0,说明该吸附过程为吸热过程,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有利于...
- 李敏陈虹刘兴勇王涛田海洋
- 关键词:垃圾亚甲基蓝
- 垃圾微波裂解固体产物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被引量:1
- 2011年
- 研究了垃圾微波裂解固体产物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垃圾微波裂解固体产物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式。吸附过程的反应焓变△H>0,说明该吸附过程为吸热过程,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有利于吸附过程的进行。吸附反应的吸附自由能变△G<0,说明此过程可自发进行。
- 李敏陈虹刘兴勇王涛田海洋
- 关键词:亚甲基蓝
- 聚磷酸铵的合成方法及应用进展被引量:5
- 2011年
- 聚磷酸铵是一种高效无机无卤磷系阻燃剂,是膨胀型阻燃剂的主要成分之一。本文就聚磷酸铵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介绍。
- 李敏刘兴勇王涛陈虹
- 关键词:聚磷酸铵阻燃剂
- 改性粉煤灰对沼液中氨氮吸附动力学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采用自制的改性粉煤灰为吸附材料,对沼液中氨氮进行吸附动力学研究。考察了沼液pH值、吸附时间和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在pH为7.0,吸附时间为30 min,改性粉煤灰的投加量为0.013 g/mL时,吸附效果较好。此吸附过程可用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较好地描述,该过程的吸附速率主要受液膜扩散过程的阻力影响。
- 袁基刚刘兴勇王成端李敏
- 关键词:改性粉煤灰沼液氨氮吸附动力学
- 微波裂解垃圾固体残留物吸附含酚废水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利用垃圾微波裂解后固体残留物中的活性炭成分进行含酚废水的吸附试验,考察了垃圾用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pH值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垃圾用量为10g,吸附温度25℃,pH值为6.20,振荡吸附时间3.5h的条件下,苯酚吸附效果达到最佳,苯酚在固体残留物上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其吸附动力学行为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式,属于内扩散控制过程。
- 王涛李敏陈虹黄文恒
- 关键词:含酚废水吸附动力学活性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