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晋鲁
- 作品数:37 被引量:209H指数:9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 一种活性高、热稳定性好的甲醇合成催化剂被引量:8
- 2004年
- 甲醇合成催化剂中添加第4组分Zr,制得Cu Zn Al Zr催化剂,研究了制备方法对4组分甲醇合成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用改进沉淀法所得催化剂活性最高,在230℃,3 0MPa,5500ml/(g cat·h)空速的温和条件下,甲醇时空产率达到0 978g/(g cat·h),活性和热稳定性均优于两种工业化催化剂C301和APCI。尤其是在200℃的较低温度下,活性是它们的两倍。XRD结果表明催化活性与前驱体结构密切相关。
- 王兆谦潘伟雄李晋鲁
- 关键词:甲醇合成铜基催化剂XRD
- 工业甲醇合成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研究被引量:7
- 2000年
- 经研究铜基催化剂的失活原因及再生方法 ,发现失活催化剂中有硫、镍和积炭存在 ,表面出现铜粒长大现象。采用H2 O、CO、CO2 、H2 、NH3 、H2 O2 、HNO3 处理 ,二氧化碳、乙醚超临界洗涤等方法对失活催化剂进行再生 ,其催化活性有一定程度提高 ,酸溶后再制备是较好的再生方法。
- 殷永泉肖天存苏继新王海涛鹿玉理李晋鲁刘崇微朱起明李树本
- 关键词:失活甲醇催化剂铜基催化剂
- 一种新型制氢技术
-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制氢技术。它利用NaBH的催化水解反应,可在常温下生产高纯度氢气,适合用作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或过渡性内燃机的燃料源。
- 王恒秀李莉李晋鲁徐柏庆朱起明
- 关键词:氢能燃料电池硼氢化钠
- 文献传递
- 载体的制备方法对CO<,2>重整CH<,4>反应的影响
- 本文考察了载体ZrO<,2>的制备方法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可长期稳定使用的NiZrO<,2>催化剂.
- 魏俊梅徐柏庆李晋鲁程振兴朱起明
- 关键词:催化剂载体甲烷重整反应
- 文献传递
- 一种新型制氢技术被引量:28
- 2001年
- 介绍了一种新型制氢技术。它利用NaBH4 的催化水解反应 ,可在常温下生产高纯度氢气 。
- 王恒秀李莉李晋鲁徐柏庆朱起明
- 关键词:氢能燃料电池硼氢化钠制氢技术氢气燃料
- 三相床中合成气直接合成二甲醚的新进展被引量:10
- 2003年
- 简单介绍了二甲醚的用途及对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意义。综述了国内外特别是国内三相床反应器中由合成气直接合成二甲醚的研究和开发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影响该工艺过程工业化的关键问题———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和改进措施。
- 王兆谦潘伟雄李晋鲁黎汉生王金福
- 关键词:三相床合成气二甲醚
- 一种抗一氧化碳中毒铂钌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一氧化碳中毒铂钌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首先将氯铂酸盐转化为Pt的亚硫酸盐,使Pt的亚硫酸盐水溶液与H<Sub>2</Sub>O<Sub>2</Sub>作用产生Pt的胶体溶液;RuCl<Sub>3</Sub>...
- 徐柏庆王恒秀李晋鲁李莉朱起明
- 文献传递
- 原位红外化学捕获方法研究低碳混合醇合成反应机理被引量:9
- 1991年
- 采用原位红外测试技术结合化学捕获方法研究了Cu-Zn-Mg-K催化剂上合成低碳混合醇的反应机理。用动态技术提高表面物的浓度,增强其红外信息和提高它们的响应速度。捕获剂CH_3I和CH_3OH以脉冲方式引入原位红外池,分别捕获到一些较关键的C_2中间物:表面乙酰基、表面乙酸盐、乙烯酮和烯醇盐。利用脉冲-原位红外测试技术,观测了从C_1中间物到C_2中间物演变的动态过程,同时还考察了甲醇对低碳醇合成的影响。指出在Cu-Zn-Mg-K上低碳醇的合成是通过CO插入碳链递增这种反应途径实现的。
- 胡剑利朱起明李晋鲁刘崇微刘金尧袁乃驹
- 关键词:低碳醇催化剂
- Ni/ZrO<,2>纳米复合物催化剂上CO<,2>重整CH<,4>反应的特点
- 本文报道一类Ni/ZrO<,2>纳米复合物催化剂的制备,这类纳米复合物催化剂对CO<,2>重整CH<,4>反应表现出了超高稳定的催化作用.
- 徐柏庆魏俊梅于迎涛李艳李晋鲁朱启明
- 关键词:二氧化锆重整反应
- 文献传递
- PEMFC催化剂的研究:自制Pt/C电催化剂的性质被引量:18
- 2003年
- 研究了一种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自制Pt/C电催化剂(标记为THYT-1)的物理化学和电化学性质.将THYT-1电催化剂与E-TEK公司的同类电催化剂的组成、形态及电催化性能进行了比较.单电池测试结果显示,THYT-1的电催化性能优于E-TEK电催化剂.CV测试结果表明CO在这两种电催化剂上的电氧化性能相近;TEM分析表明两种催化剂上Pt晶粒在炭载体上呈均匀分布,平均粒径均为2~3nm;XPS和XRD测试结果表明两种催化剂中Pt主要以金属态存在.这些数据表明THYT-1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与E-TEK公司的相类似.
- 李莉王恒秀徐柏庆李晋鲁邢魏毛宗强
- 关键词:PT/C电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