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月芹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苏州市“科教兴卫”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结肠
  • 3篇结肠炎
  • 2篇炎症
  • 2篇炎症性
  • 2篇炎症性肠病
  • 2篇细胞
  • 2篇溃疡
  • 2篇溃疡性
  • 2篇溃疡性结肠炎
  • 2篇反应蛋白
  • 2篇TH17细胞
  • 2篇肠病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癌
  • 1篇胆囊疾病
  • 1篇蛋白
  • 1篇多糖
  • 1篇炎性肠疾病
  • 1篇实验性结肠炎
  • 1篇实验性溃疡

机构

  • 6篇苏州大学
  • 1篇常熟市第二人...
  • 1篇苏州市立医院
  • 1篇太仓市第一人...
  • 1篇昆山市第二人...

作者

  • 6篇李月芹
  • 5篇张光波
  • 4篇陈卫昌
  • 4篇高楠
  • 4篇戴娟
  • 2篇邹玲婷
  • 2篇奚沁华
  • 1篇李锐
  • 1篇严苏
  • 1篇聂锦山
  • 1篇陈微微
  • 1篇赵毅
  • 1篇叶建新
  • 1篇庞智
  • 1篇奚沁华

传媒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胃肠病学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免疫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血清hs—CRP和CA19—9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胆囊疾病鉴别诊断的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糖类抗原CA19.9联合检测在良恶性胆囊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0例胆囊癌患者、100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及126例健康正常人,分别应用免疫比浊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hs-CRP和CA19-9含量。结果单独检测胆囊癌患者血清hs—CRP含量的敏感性为82.5%,特异性为68%,单独检测血清CA19—9含量的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87%;以hs.CRP和CA19.9任意一项作为阳性指标,敏感性上升为96.25%,而二者均阳性对胆囊癌诊断的特异性上升为91%。结论血清CA19-9检测是胆囊癌诊断较理想的指标,血清hs.CRP和CA19.9联合检测对胆囊癌诊断有互补作用,对良恶性胆囊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邹玲婷李月芹陈微微严苏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胆囊癌
1,25二羟维生素D3在治疗实验性结肠炎中的免疫调节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在治疗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中的免疫作用.方法 将30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低、中、高剂量1,25(OH)2D3干预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自由饮用5%DSS溶液7d,进行结肠炎造模.于造模第1、3、5及7天分别予干预组小鼠低、中、高剂量1,25 (OH)2D3 (50、100、200 ng/只)腹腔内注射,对照和模型组予腹腔注射溶药载体无菌大豆油.观察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HPS).第8天处死所有小鼠.应用RT-PCR、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小鼠结肠、脾脏中的IFN-γ、IL-17、IL-21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用LSD-t(方差齐)或Tamhane(方差不齐)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DAI和结肠HPS明显增高(0.33±0.52比7.33±1.03,0.17±0.41比12.00±0.63);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1,25(OH)2D3干预组DAI和结肠HPS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为2.83±0.40、2.83±0.75、2.33±0.52和10.83±0.98、7.50±0.84、6.67±0.52,LSD-t=0.39、0.41,P均<0.01).模型组IFN-γ、IL-17和IL-21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IFN-γ、IL-17和IL-21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mRNA:LSD-t=0.12、0.13、0.09;蛋白:F=20.61、22.46、4.80,P均<0.01).结论 1,25(OH)2D3可能直接作用于T细胞表型,下调效应细胞因子IFN-γ、IL-17和IL-21,从而发挥干预作用.
李月芹张光波高楠奚沁华戴娟陈卫昌
关键词:骨化三醇结肠炎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类
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和辅助性T细胞17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外周血Th1和Th17细胞水平对IBD发病及活动度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健康对照者40例和IBD患者81例[其中克罗恩病(CD)39例,溃疡性结肠炎(UC)42例],采集外周血标本.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PMA及伊屋诺霉素联合刺激、培养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1和Th17细胞在外周血CD4+T细胞中的百分比,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1)CD组及UC组Th1细胞百分比[(38.32±16.18)%和(34.23±11.60)%]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4.58±10.02)%](P值均<0.01),而CD组及U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及UC缓解期患者的Th1细胞百分比均低于活动期患者[(26.50±9.24)%比(48.46±13.83)%,P<0.01;(30.05±7.41)%比(37.68±13.35)%,P<0.05].(2)CD组及UC组Th17细胞百分比[(2.51±1.59)%和(4.15±2.75)%]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44±0.73)%](P值均< 0.01),且UC组这一比例高于CD组(P<0.01);CD及UC活动期患者的Th17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3.39±1.56)%比(1.48±0.81)%,(5.77±2.77)%比(2.18±0.59)%,P值均<0.01].(3)UC组外周血 Th17/Th1比值(0.14±0.11)高于CD组(0.08±0.06)和健康对照组(0.07±0.06),P值均<0.01.结论 IBD患者外周血中Th1、Th17细胞占CD4+ T细胞比例较健康人群明显升高,且与IBD活动度密切相关.Th1和Th17细胞在IBD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戴娟张光波高楠奚沁华李月芹庞智赵毅赵坚敏聂锦山
关键词:炎性肠疾病T淋巴细胞TH1细胞TH17细胞
黄芪多糖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初步研究黄芪多糖在溃疡性结肠炎(UC)治疗中的作用,探讨黄芪多糖是否通过影响MDSC发挥作用。方法通过建立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研究黄芪多糖对MDSC的影响,探讨黄芪多糖(APS)在治疗UC中的效果。分析干预前后,APS对UC小鼠体内MDSC数量的影响。从病理组织学讨论黄芪多糖对UC小鼠肠黏膜修复的影响,评价黄芪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应。结果APS对UC模型小鼠干预后,小鼠骨髓中、脾脏中、外周血中MDSC细胞的表达均明显下降,表明APS对MDSC细胞有明显地抑制作用。结论黄芪多糖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且可能是通过MDSC来实现的。
奚沁华李月芹戴娟张光波陈卫昌
关键词:黄芪多糖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MDSC
外周血Th17细胞在炎症性肠病活动度评估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5年
背景:Th17细胞在免疫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与炎症性肠病(IBD)的关系已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目的:初步探讨Th17细胞在IB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外周血Th17细胞在IBD活动度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来自5家医院的IBD患者81例[克罗恩病(CD)39例,溃疡性结肠炎(UC)42例]和健康志愿者40名,采集外周血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经佛波酯和伊屋诺霉素联合刺激后,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中的Th17细胞比率,同时测定临床炎症指标ESR和血清CRP。结果:CD组和UC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率分别为2.51%±1.59%和4.15%±2.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4%±0.73%(P均<0.05),其中UC组显著高于CD组(P<0.01),活动期CD和UC分别显著高于缓解期CD和UC(CD:3.39%±1.56%对1.48%±0.81%,P<0.01;UC:5.77%±2.77%对2.18%±0.59%,P<0.01)。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显示,活动期CD和UC外周血Th17细胞比率与ESR、CRP均呈正相关(CD与ESR:r_s=0.851,CD与CRP:r_s=0.793,UC与ESR:r_s=0.817,UC与CRP:r_s=0.873,P均<0.05)。结论:Th17细胞参与了IBD的发生、发展过程,在UC发病中的作用可能更为重要。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比率可能有助于IBD疾病活动度的评估。
高楠戴娟张光波李月芹李锐陈卫昌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TH17细胞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
1,25(OH)_2D_3在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A-E组:对照组、UC组及低、中、高剂量1,25(OH)2D3干预组.A组小鼠饮用蒸馏水7d;B-E组小鼠自由饮用5%DSS溶液7d以制成UC模型.于造模第1、3、5及7天分别给C-E组小鼠以低、中、高剂量1,25(OH)2D3(50、100、200ng/只)腹腔内注射,A-B组予腹腔注射溶药载体无菌大豆油作为对照.观察指标包括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和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histopathological score,HPS).于造模第8天,处死所有小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小鼠结肠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interleukin,IL)-17和IL-4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DAI和HPS相比,模型组小鼠DAI和HPS明显增高(7.33±1.03 vs 0.33±0.52,12.00±0.63 vs 0.17±0.41,P<0.01);与模型组相比,经1,25(OH)2D3干预后C-E组DAI(2.83±0.40、2.83±0.75、2.33±0.52)和HPS(10.83±0.98、7.50±0.84、6.67±0.52)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2)模型组小鼠结肠IFN-γ(548.00±36.25)和IL-17(121.48±12.34)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IFN-γ(76.68±14.19)和IL-17(31.89±4.19)(P<0.01),干预组IFN-γ(252.82±32.06、141.72±21.07、171.70±17.12)和IL-17(76.86±4.48、47.00±6.64、37.54±5.36)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IL-4(49.72±11.08)的表达则显著低于对照组(89.83±6.97)(P<0.01),干预组IL-4(127.23±11.04、303.82±78.14、185.31±19.01)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1,25(OH)2D3有助于维持结肠黏膜的局部免疫平衡机制,减轻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
李月芹叶建新邹玲婷张光波高楠陈卫昌
关键词:1,25-二羟维生素D3溃疡性结肠炎干扰素-Γ白介素17白介素4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