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桂娟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2篇主动脉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成像
  • 1篇动脉成像
  • 1篇动脉弹性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心电
  • 1篇心电门控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桥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像
  • 1篇造影
  • 1篇治疗肾结石
  • 1篇肾功能
  • 1篇肾功能变化

机构

  • 4篇大连大学附属...
  • 1篇遵义医学院附...

作者

  • 4篇李桂娟
  • 3篇于晶
  • 2篇曹源
  • 2篇刘芳
  • 1篇姜书山
  • 1篇常晓丹
  • 1篇伍建林
  • 1篇李才林
  • 1篇张颜蕾
  • 1篇吴非
  • 1篇韩旭

传媒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医用放射技术...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升主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心电门控下冠状动脉成像对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升主动脉弹性评估的价值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搜集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间我院临床拟诊冠心病并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图像质量好、无呼吸及心律伪影的121例纳入本研究(男73例,女48例);分为冠状动脉狭窄组和冠状动脉正常对照组。以R波与T波顶点时相重建,获得主动脉瓣完全关闭及完全开放图像,并计算同一层面升主动脉收缩期及舒张期直径和横断面积。同时行冠状动脉狭窄评分(CAS)。结果升主动脉弹性指标[相对直径变化(%Ao)、膨胀性(AoD)、顺应性(AoC)及僵硬度(AoSI)]在冠状动脉狭窄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组间的弹性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升主动脉弹性指标(%Ao、AoD、AoSI)与冠状动脉狭窄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升主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可作为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
刘芳于晶曹源李桂娟张颜蕾伍建林
关键词:心电门控冠状动脉造影主动脉弹性
双能量CT灌注成像对体外冲击波治疗肾结石前后肾功能变化的评估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肾结石患者经不同能量的冲击波碎石治疗后,患者。肾血流的近期变化,并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最优能量。方法29例肾结石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用9~10kV(19例)、10~11kV(10例)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并在治疗前即时、后24~72h行双能量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监测患者肾脏各项灌注参数,并同时监测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等参数变化。结果肾结石患者碎石前、后肾脏结石周围区域(能量冲击中心区域)各项灌注参数MIP、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达峰时间(TTP)、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远结石区域治疗前、后各项灌注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CT灌注成像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可用于评估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前、后肾功能的变化,且血流灌注参数变化早于血肌酐、尿素氮等变化。此外,本研究证实9~10kV、10~11kV为肾结石体外冲击波治疗的安全能量。
李才林吴非于晶李桂娟姜书山
关键词:肾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灌注成像
心肌桥的双源CT表现及其临床相关性
2013年
目的通过分析经双源CT(DSCT)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的心肌桥(MB)影像学表现,结合其临床表象,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对心肌桥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疑似冠心病并行D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共852例,其中231例经影像诊断为MB。结合其临床表现总结MB-MCA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相关性。结果 MB-MCA检出率为27.1%,其中,尤以发生在前降支MB多见(占所有MB比例约83.4%)。浅表型MB占绝大多数(约91.5%)。深在型MB可出现特征性"挤牛奶征",而"上下跳跃征"及"冠状动脉曲折成角征"在各型MB中均出现,仅具指示作用。随着MB增厚和MCA长度增加,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症状和表现。结论 DSCT对MB-MCA的检出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有利于危险阈值评估。
于晶刘芳曹源李桂娟韩旭
关键词: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主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
2005年
目的的:评价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主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82例怀疑有主动脉疾病的患者,应用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扫描,并与手术结果和血管造影对照,分析DCEMRA的图像质量及其对血管的显示情况。结果:82例均获得满意图像。DCE、EMRA可清晰地显示主动脉疾病的位置以及血流动态情况。结论: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是诊断主动脉疾病准确、快速、无创和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常晓丹李桂娟
关键词:主动脉疾病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