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洪德

作品数:18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齐都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椎间盘
  • 5篇骨折
  • 4篇椎间盘突出
  • 4篇骨质
  • 4篇骨质疏松
  • 3篇压缩骨折
  • 3篇乳房
  • 3篇乳腺
  • 3篇疏松性
  • 3篇椎体
  • 3篇椎体成形
  • 3篇椎体成形术
  • 3篇经皮椎体成形
  • 3篇经皮椎体成形...
  • 3篇骨质疏松性
  • 3篇骨质疏松性椎...
  • 3篇BI-RAD...
  • 3篇成形术
  • 2篇单发
  • 2篇摘除

机构

  • 17篇齐都医院
  • 5篇东南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作者

  • 17篇李洪德
  • 14篇王宏
  • 4篇王景学
  • 3篇张年明
  • 3篇何仕诚
  • 3篇许传军
  • 3篇刘稳
  • 3篇何晓跃
  • 3篇王美霞
  • 2篇殷晓静
  • 2篇刘超
  • 2篇李光胜
  • 2篇刘艳红
  • 1篇王冬青
  • 1篇边立忠
  • 1篇杨明
  • 1篇王振光
  • 1篇王丽霞
  • 1篇刘万花
  • 1篇战春玉

传媒

  • 5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东部第三...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外医疗
  • 1篇全国医学影像...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5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膝关节隐性骨折MR诊断临床探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研究膝关节的隐性骨折的MR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23例26个膝关节隐性骨折的MR的表现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通过X射线对这23例患者进行诊断,在平片中并没有发现骨折的现象。MRI通常在隐性骨折的区域表现为线状、网状或者不规则形状的异常信号影,T1WI序列上呈低信号,T2WI序列上呈相对高信号,STIR序列上呈高信号。结论通过对这23例患者的研究分析发现MR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早的对患者进行隐性骨折的诊断,并且已经达到了准确定位隐性骨折位置的水平,是当今和今后隐性骨折的一种最佳诊断方法。
王宏李洪德刘超何晓跃
关键词:膝关节隐性骨折MR
掌骨X线片图像分析对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掌骨X线片图像分析对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能量超声(QUS)检查80例女性病人进行手部正位x线摄片,在计算机上测量第二掌骨中部骨横径、髓腔横径及第二掌骨远段光密度值,并计算掌骨指数。将X线片所得数据与QUS测量结果(骨硬度指数)按年龄分组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不同年龄组掌骨指数、骨硬度指数、掌骨远段光密度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1.32~18.29,P〈0.05),表现为5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掌骨指数、骨硬度指数呈下降趋势,掌骨远段光密度值呈上升趋势。骨硬度指数与掌骨远段光密度值呈线性负相关(r=-0.80,P〈0.01),与掌骨指数呈线性正相关(r=0.75,P〈0.01)。结论掌骨x线片图像分析对于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王宏李洪德何晓跃常爱利战春玉
关键词:骨质疏松
CT导向下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激光汽化术中患者的不适反应及处理
目的:讨论腰椎间盘激光减压中患者的不适反应及处理方法。方法:总结放射科介入治疗中心自2004年10月~2005年2月接受治疗的30例存在不适反应的患者。将不适反应主要分CT定位,穿刺过程中及烧灼过程中三个阶段不适反应有腰...
李洪德姜西静张年明王宏
关键词:CT引导腰椎间盘突出激光治疗
文献传递
手术、激光椎间盘减压联合治疗胸髓受压症1例
2005年
李洪德姜西静王宏王景学王冬青
关键词:外科手术激光治疗椎间盘减压
老年人脊柱脆性骨折PVP术后再发骨折再次PVP术后治疗效果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脊柱脆性骨折椎体成型(PVP)术后患者再发椎体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4月-2012年3月行老年人脊柱脆性骨折经皮PVP共361例,其中再发椎体骨折27例31椎体,再次采用闭合复位、PVP治疗,并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比较术前、术后24h及术后6个月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脊柱伤椎前缘压缩比值及矢状位Cobb角。结果本组病人术后24h腰痛消失或明显减轻,VAS术前(8.15±0.76)分,术后24h(1.64±0.45)分,术后6个月为(1.25±0.31)分(P〈0.01);术后脊柱伤椎前缘压缩比值、Cobb角分别为术前(30.7±5.16)%、24.72°±4.1°,术后24h为(84.2±5.03)%、8.7°±2.6°,术后6个月为(82.9±4.65)%、9.1°±2.3°,术后后凸畸形矫正,较术前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尸〈0.01);随访6个月至24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再次骨折。结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后效果较好,但未进行有效抗骨质疏松症治疗,仍有部分骨折复发。在进行抗骨质疏松症治疗后,无再发椎体骨折。骨折后再次行PVP,仍可有效缓解疼痛,配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李光胜边立忠王宏刘稳李洪德姜锡静
关键词:PVP
探讨单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术后围术期相邻椎体骨折的可能性及特点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单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sOVCFs)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后围术期出现相邻椎体骨折的可能性及特点。方法对接受PVP治疗的174例sOVCFs患者,记录其年龄、骨折椎体部位、骨折诱因、骨质疏松程度、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有无囊腔样变、骨水泥用量、骨水泥分布特点、骨水泥椎间盘有无渗漏,并针对上述各因素分别进行分析,观察各组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174例患者中,24例术后围术期间相邻椎体出现骨折,其中16例位于胸腰段(16/24,66.67%)。以患者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囊腔样变、骨水泥渗漏至椎间盘进行分组,各组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以患者年龄、骨折诱因、骨质疏松程度、骨水泥剂量、骨水泥分布进行分组,各组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OVCFs患者PVP术后围术期相邻椎体可出现骨折,多位于胸腰段,易发生于年龄大、无骨折诱因、骨密度低、骨水泥用量大、骨水泥分布偏离者。
李洪德王宏李传贵何仕诚刘稳姜西静李光胜
关键词:骨质疏松脊柱骨折围术期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穿刺L5~S1椎间盘激光汽化减压术的新入路法:后入路
目的:介绍经皮穿刺L5~S1椎间盘激光汽化减压术(PLD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的一种新方法,并讨论其可行性。方法:总结分析2004年12月~2005年1月5例经后入路行L5~S1PLDD的病人。结果:5例患者成功率...
姜锡静王景学李洪德孙舒基徐翠荣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介入放射激光汽化减压术
文献传递
钼靶X线、超声组合BI-RADS分类法指导农村妇女乳腺普查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应用钼钯X线(MAM)、超声(US)组合BI-RADS分类法确定农村妇女乳腺癌普查年龄的可行性。方法:954例本地区农村妇女,年龄35~60岁,平均(47.5±5.8)岁。所有妇女均接受US和MAM检查并行BI-RADS分类,US+MAM组合分类结果为每例受检者US与MAM分类结果中的最高级别,US+MAM分类Ⅲ类以上结果判定为高危人群并随访。将954例农村妇女及所检出的高危妇女划分为35~40岁、41~50岁、51~60岁3个年龄段,计算高危妇女在其相应年龄段所占比率,统计学分析其差异。结果:44例农村妇女被组合BI-RADS分类法评价为高危妇女,其随访结果与BI-RADS要求相符,35~40岁、41~50岁、51~60岁3个年龄段高危妇女所占比率分别为8.21%、5.32%、1.7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US+MAM组合法BI-RADS分类可准确判定农村妇女乳腺癌的普查年龄。
刘艳红李洪德李传贵许传军王宏刘稳王美霞
关键词:乳腺X线摄影术
L5-S1椎间盘激光汽化减压术新方法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椎管穿刺腰椎间盘激光汽化减压术(PLDD)治疗L5/SI椎间盘突出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总结总结分析2004年11月-2005年2月6例L5-S1椎间盘突出经后入路穿刺接受PLDD治疗的患者,6例患者均...
李洪德姜西静王景学孙舒基王宏
经皮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盘突出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盘髓核摘除的疗效、优点。并与其他微创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对80例、119节突出的椎间盘采用专用髓核钳行经腹前入路或侧后入路髓核摘除。参考WHO疼痛缓解标准,将疼痛缓解程度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
李洪德姜锡静殷晓静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椎间盘髓核摘除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