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涛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强化混凝
  • 2篇混凝
  • 1篇低浊
  • 1篇低浊水
  • 1篇新型混凝剂
  • 1篇预氧化
  • 1篇源水
  • 1篇双层滤料
  • 1篇水头损失
  • 1篇水源
  • 1篇水源水
  • 1篇浊度
  • 1篇微污染
  • 1篇微污染水
  • 1篇微污染水源
  • 1篇微污染水源水
  • 1篇污染
  • 1篇污染水
  • 1篇污染水源
  • 1篇污染水源水

机构

  • 3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天津市自来水...
  • 1篇四川省地质工...

作者

  • 3篇李涛
  • 3篇王群
  • 2篇柴彬
  • 1篇叶琳嫣
  • 1篇王静超
  • 1篇何文杰
  • 1篇马军
  • 1篇韩宏大
  • 1篇谭唯
  • 1篇白晓峰
  • 1篇刘亚淳
  • 1篇卢晓辉
  • 1篇辛成
  • 1篇何海涛

传媒

  • 1篇黑龙江大学自...
  • 1篇给水排水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粒径及厚度对双层滤料滤池过滤的影响被引量:17
2012年
滤料粒径(d)与滤层厚度(L)是影响过滤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改变双层滤料的∑L/d,考察二者对双层滤料滤柱过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L/d为1 400时,滤柱的出水效果较好,并且有很好的抗冲击能力;同时过滤效果受预处理以及进水浊度影响较大,预氧化可以明显改善过滤效果;在进水水质较好的情况下,∑L/d分别为1 400、1 300的滤柱出水水质相差不多,无烟煤级配对过滤效果影响较小。
王群李涛叶琳嫣马军王静超何文杰韩宏大
关键词:水头损失浊度
不同混凝剂处理低浊微污染水源水研究
2017年
采用静态烧杯实验对比考察了新型混凝剂与普通混凝剂对低浊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效果,并采用高锰酸盐强化整个混凝工艺。结果表明,就高锰酸盐指数、色度、氨氮和浊度等指标的去除效果而言,新型混凝剂比普通混凝剂对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效果更好。在考察水质指标随静沉时间变化时,10 mg·L^(-1)投量的新型混凝剂对高锰酸盐指数、色度和浊度的去除率在5 min分别达到43.94%、68.63%和70.67%。新型混凝剂对原水的去除效率比相同情况下的聚合氯化铝(PAC)分别提升了65.94%、124.71%和150.02%。高锰酸盐的加入能够进一步促进混凝剂对各水质指标的去除。
李涛卢晓辉何海涛白晓峰柴彬王群
关键词:新型混凝剂强化混凝低浊水微污染水
强化混凝对造币废水中镍的去除研究
2016年
为了考察不同条件下强化混凝工艺对某造币废水中镍的去除效果,采用预氧化及调节p H值的方法,得到镍去除效果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采用氢氧化钠调节p H值对镍的去除效果优于用氢氧化钙调节p H值时镍的去除效果;采用氢氧化钠调节p H=9.5时,可以达到很好的去除效果,其去除率可达99.95%;芬顿试剂预氧化能力要强于次氯酸钠的预氧化能力,当p H=8.5及p H=9.5时,随着芬顿投加量的增加,镍的去除率有所增加,其最佳实验条件是p H=8.5,硫酸亚铁的投加量为78.4 mg/L,过氧化氢投加量为52.8 mg/L,镍去除率可达93.82%;以及p H=9.5时,硫酸亚铁的投加量为58.8 mg/L,过氧化氢投加量为39.6 mg/L,镍去除率可达99.95%.
辛成谭唯王群柴彬李涛刘亚淳
关键词:强化混凝预氧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