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淋
- 作品数:24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鼠单克隆PAP在免疫组化中的应用
- 1993年
- 本文采用PAP技术对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内HBsAg进行检测,并与间接酶免疫IIP技术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应用鼠单克隆PAP检测肝组织内HBsAg敏感性高,背景染色浅,肝组织中HB-sAg形态特点和检出率两种方法间基本相同,将鼠单克隆PAP用于神经组织内含钙结合蛋白神经细胞的检测亦取得理想结果。由于鼠单克隆PAP制剂质量均一稳定,产量高,因此在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汪由坤李淋李方和杨东亮郝连杰
-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免疫酶技术免疫组化
- 肝细胞内HBV DNA原位杂交的研究被引量:1
- 1990年
- 应用生物素标记HBV DNA(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作探针,对129例肝病患者肝组织作原位杂交研究。HBV DNA在慢性活动性肝炎中检出率最高(80.7%),显著高于肝硬化、慢性小叶性肝炎、急性肝炎及原发性肝癌组。具有乙肝复制指标阳性患者的肝细胞内HBV DNA检出率(82.0%)明显高于非复制组(63.0%),P<0.05。本研究观察到;HBB DNA阳性肝细胞与肝细胞坏死灶关系密切,多位于肝细胞坏死灶中间或(和)周边,其中以局灶型分布的HBVDNA阳性肝细胞与肝细胞坏死灶关系密切。提示HBV复制与肝细胞坏死有关。
- 张永源鄢璞沈汉馨李淋汪由坤石淑仙宋佩辉郝连杰
- 关键词:乙肝病毒肝细胞DNA原位杂交
- 我国不同地区各型肝病肝组织中HDV感染状态的研究被引量:3
- 1990年
- 应用直接酶标法对来自全国17个地区的2346份肝组织标本进行了肝内HDAg的检测,1764份HBsAg阳性标本中有167份检出HDAg,检出率为9.47%。各大地区HDAg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肝内HDAg的检出率与病理类型有关,慢性肝病和重症肝炎中HDAg检出率较高。提示:HDV感染与疾病的活动性及慢性化有关。对HDV与HBV复制关系的研究表明:HDV可以抑制HBV的复制,但两者也可同时复制,其机理尚不清楚。
- 李淋张永源汪由坤宋佩辉郝连杰
- 关键词:丁型肝炎丁肝病毒乙肝病毒
- 单克隆鼠PAP制备及其有关特性的研究
- 1991年
- 采用自制抗辣根过氧化酶单克隆抗体(抗HRP McAb)进行了鼠单克隆PAP(PAPm)研制。并对其染色特性进行观察。以抗HRP McAb AP_4制备PAPm、酶与抗体克分子比值以1:3为佳;腹水与上清制备的PAPm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相似,ELISA显色前者低于后者;用于肝组织HBsAg定位检测,本室AP_4、AP_2、AP_5三种抗HRP腹水制备PAPm的染色效价,显色强度及本底显色相当,均接近或达到Sigma公司同类制品的效果。为采用McAb进行临床免疫组化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试剂保证。
- 李方和杨东亮李淋汪由坤喻植群郝连杰
-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组织中病毒相关抗原的表达被引量:3
- 1996年
- 为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结构和非结构抗原在肝组织中的分布状况及其相互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多克隆抗-HCV和单克隆抗-HCV-NS3,NS5及CP10,对一组HCV感染者石蜡包埋肝组织中HCV抗原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应用四种抗体自HCV感染者肝组织中均检出相应抗原,检出率分别为32.2%,24.7%,59.1%和52.7%;HCV-NS5和CP10表达较强,而HCV-NS3阳性程度较弱;阳性颗粒定位于肝细胞胞浆;阳性细胞分布呈散在,弥漫状和簇状三种形式;HCV-NS3和CP10的表达与炎症反应无明显解剖学关系,但HCV-NS5阳性细胞较常见位于炎症灶旁或灶中。结果提示:HCV各成份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别;HCV-NS5的表达可能与HCV致病机制有关。
- 赵西平杨东亮程玉芳彭志海李淋李方和唐振亚郝连杰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免疫组化抗原
- HDV感染肝脏病理及免疫病理研究
- 1993年
- 对167例HDV感染的肝脏病理变化及免疫病理表现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发现:HDV感染者肝在组织学上无特异性改变。HDV感染的慢性肝病者肝细胞的嗜酸性变和脂肪变较常见,免疫病理研究表明,肝细胞的坏死与HDV在肝细胞中表达形式有关,胞浆型与肝细胞坏死的关系较胞核型密切(P<0.01),而HDAg阳性细胞数与坏死无明显关系。HDAg阳性肝细胞多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但其周围未见炎性细胞浸润,间接支持HDV具有直接致细胞毒作用的推测。
- 李淋张乐源汪由坤郝连杰
- 关键词:丁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病理学
- 几种鼠源性单克隆PAP制剂在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中的比较
- 1991年
- 应用单桥PAP法对四种鼠源性PAP制剂在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中的性能特点进行了比较,观察了它们的染色效价、特异性显色深度,显色速度,背景显色程度以及敏感性的异同。发现几种国产制剂(WH,WX及本室产品)与国外产品(Sigma)相比,除敏感性与显色速度稍逊外,其它特性均相似。
- 李淋汪由坤李方和杨东亮郝连杰
- 关键词:免疫组化单克隆抗体
-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肝、肾组织免疫复合物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1
- 1994年
- 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尸检肝脏及肾脏各2例,进行了组织病理与免疫病理研究。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肝脏细胞有超微结构损伤,在肝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中可检出特异性病毒抗原,并可见IgG、IgM沉积的免疫荧光。肾组织中肾小管损伤明显,肾小球也有不同程度病变,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基底膜及肾间质内可检出病毒抗原及IgG、IgM、C3。上述结果表明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肝、肾损害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病毒的直接作用也不可忽视。
- 杨东亮汪由坤李淋陈悦郝连杰高学中杨颖潮刘立昆李龙海
-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免疫复合物病理
- 采用多克隆与单克隆辣根过氧化酶抗体制备多种系性PAP的初步研究
- 1991年
- 本文研制出一种新的多种系性PAP复合物。采用双扩、参比扩散及免疫沉淀试验证实辣根过氧化酶(HRP)、兔抗HRP及鼠单克隆抗HRP三者同存于一分子PAP复合物中。将其用于ELISA及免疫病理染色,效果与普通兔PAP及鼠单克隆PAP相近,但可通过两种不同桥抗体,与作为第一抗体的兔IgG及鼠(单克隆)IgG连接,代替兔PAP与鼠单克隆PAP进行染色,在不改变反应方式的情况下,能部分克服PAP复合物在应用中的种系限制。
- 李方和杨东亮李淋郝连杰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子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 1997年
- 1.在国内较早地建立了巢式多聚酶链式反应(nested—PCR)用于检测HCV RNA,并采用特异性探针和特异性引物两种方法对我国的HCV基因型别、构成特征及其流行病学意义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HCV基因型构成特征是多种基因型共存,但以K1/1b和K2a/2a 型为主,混合型感染亦较多见。急性肝炎、慢活肝、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细胞肝癌和肾衰透析者HCV其因型以K1型为主,而慢迁肝者以K2型较多见。提示不同基因型别与疾病的发展和结局有一定关系。
- 郝连杰郭林生张永源杨东亮李方和李淋赵西平唐振亚汪由坤喻植群
- 关键词:基因型别急性肝炎流行病学意义特异性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