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爱军

作品数:100 被引量:334H指数:11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25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9篇切除
  • 34篇肿瘤
  • 29篇切除术
  • 28篇肝癌
  • 28篇肝切除
  • 24篇肝肿瘤
  • 23篇肝切除术
  • 19篇静脉
  • 18篇手术
  • 17篇阻断
  • 14篇肝脏
  • 13篇肝静脉
  • 12篇原发性
  • 11篇原发性肝癌
  • 10篇外科
  • 10篇细胞
  • 10篇肝静脉阻断
  • 9篇肝血
  • 8篇血管
  • 7篇血流

机构

  • 100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00篇李爱军
  • 61篇吴孟超
  • 52篇周伟平
  • 25篇傅思源
  • 19篇潘泽亚
  • 10篇杨远
  • 9篇刘辉
  • 9篇尹磊
  • 7篇黄罡
  • 6篇汤靓
  • 6篇杨广顺
  • 5篇唐庆贺
  • 5篇沈锋
  • 5篇吴伯文
  • 4篇丛文铭
  • 4篇吴东
  • 3篇杨晓宇
  • 3篇陈汉
  • 3篇侯振宇
  • 2篇姚晓平

传媒

  • 8篇中国实用外科...
  • 7篇中华普通外科...
  • 6篇中华外科杂志
  • 5篇中华肝胆外科...
  • 5篇肝胆外科杂志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外科理论与实...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肝胆胰外科杂...
  • 3篇中国医学工程
  • 3篇中华消化外科...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医学新知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18篇2007
  • 8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9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切除创面三种处理方法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研究肝创面不同处理方法,指导手术治疗。方法按随机分组原则,将58例肝肿瘤切除术后的肝创面分为A组(肝创面敞开用微孔多聚糖止血球组)、B组(肝创面敞开用氩气刀烧灼组)、C组(肝创面对拢缝合组),记录术中创面的出血量、止血时间、术后引流量及肝功能等指标,比较其间的差异。结果A、B、C组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肝门阻断方法、阻断时间、有无门静脉癌栓、术后创面引流量、血常规、白蛋白、前白蛋白、球蛋白、胆红素上无明显差异(P〉0.05);C组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A、B两组(P〈O.05);A组和C组的创面出血量明显低于B组(P〈O.05),A、C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在术后24h、3d、7d丙氨酸转氨酶(ALT)比较上,A组和B组升高显著低于C组,恢复也较快(P〈O.05),A组与B组比较无差异。结论肝肿瘤切除术后肝创面的处理直接影响到肝创面出血量及术后肝功能的恢复,应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创面敞开还是对拢缝合。创面敞开时的止血必须彻底,术中应采用合适的止血方法及止血材料。
李爱军周伟平傅思源尹磊侯振宇汤靓吴孟超
关键词:肝切除术创面处理MPHALT
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的手术处理七例报告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方法及要点。方法本组肝癌切除后,自肝断面胆管残端清除癌栓;胆总管切开取出癌栓并与肝断面上的胆管“会师”。结果随访1年,健在6例,死亡1例。
李爱军吴孟超钱光相杨广顺
关键词:肝切除术肝肿瘤胆管癌栓
ptpd1和pten基因在人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研究及其意义
研究一种新的蛋白质酪氨酸脂酯基因ptpd<,1>和pten在人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变化及临床病理学意义,为进一步研究它们在肝细胞信号传递途径中的作用提供依据.ptpd<,1>基因是hcc相关肿瘤基因,与肝癌发生和发展密切相...
李爱军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信号传递基因表达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误诊原因
2003年
李爱军严以群吴孟超涂平安
关键词:肝脏占位性病变影像学误诊肝肿瘤
小儿巨大肝肿瘤切除术后胆道损伤二例被引量:2
2007年
例1男,4.5岁。5个月前发现腹部肿块,在外院行全身化疗4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1次,体重下降3kg。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11.4μmol/L,总蛋白82.7g/L,白蛋白41.2g/L,ALT18.5U/L,AST84.1U/L,ALK 152 μmol/L,AFP〉1000ng/L,乙肝表面抗原、抗体、e抗原、抗体及核心抗体、丙肝抗体均为阴性。CT检查提示肿瘤位于肝右三叶。查体:腹部隆起,右侧肋缘下可触及10cm×8cm质硬肿块,活动度差,表面尚光滑,边界不清,有轻度压痛。术前诊断为肝母细胞瘤。术中所见无肝硬变,肿瘤位于右三叶,约15cm×16cm大小,边界清,包膜不完整。在第一肝门处分离出右侧Glisson鞘系统,并切断结扎。在肝外分出右肝静脉,行第一肝门阻断加右肝静脉阻断19min,切除肝右三叶及胆囊。术后病理报告:肝母细胞瘤胎儿型。术后第1天出现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83.6μmol/L,直接胆红素54.1μmol/L,ALT22.8U/L;术后第7天血清总胆红素达105.5μmol/L,ALK 478μmol;第8天置PTCD于左肝管内并造影:左肝代偿性增大,肝门右移,左肝管与胆总管成角,左肝管扩张,胆总管未显影,考虑左肝管开口处梗阻。
李爱军周伟平傅思源吴孟超
关键词:巨大肝肿瘤胆道损伤切除术后血清总胆红素第一肝门阻断肝母细胞瘤
人原发性肝癌CD<,3>-TIL的刺激诱导和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李爱军
蛋白质酪氨酸磷酶在肝癌内的表达及意义
2005年
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PTP)D1基因是通过同源保守序列设计的引物扩增人骨骼肌细胞株构建cDNA文库,得到同一家族片段,均为PTP家族基因[1,2].目前PTPD1在食道癌、结肠直肠癌中表达[3,5],但在肝癌中表达的情况,目前尚未见报道.我们应用Northern blot分析PTPD1基因在肝癌组织及相应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PTPD1基因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李爱军王红阳吴孟超邱秀华唐亮
关键词: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肝癌组织结肠直肠癌癌旁肝组织PTP人骨骼肌
肝静脉阻断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附105例报道)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肝静脉阻断技术在复杂肝脏肿瘤切除术中防止肝静脉破裂大出血及空气栓塞的作用。方法对105例肝脏肿瘤手术切除患者施行了1根以上主肝静脉阻断。所有肿瘤均位于第二肝门并侵犯或压迫1根以上主肝静脉。肝静脉阻断方法采用绕线结扎、血管带阻断或血管夹及心耳钳夹闭法。结果105例中无一例肝静脉分离破裂。施行半肝全血流阻断41例(右侧27例,左侧14例),交替半肝全血流阻断4例,第一肝门阻断加部分肝静脉阻断45例,第一肝门阻断加全部肝静脉阻断(不阻断下腔静脉的全肝血流阻断)15例。其中46例同时行第三肝门分离。105例肿瘤顺利切除。结论肝静脉阻断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流阻断技术。不阻断下腔静脉的全肝血流阻断术既能控制术中出血,又能保证全身血流动力学稳定。
周伟平李爱军傅思源杨远吴孟超
关键词:肝肿瘤肝切除术肝静脉阻断
一次性安全注射针头和注射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一次性安全注射针头和采用这种针头的注射器,所述注射针头包括针头和针头基座,还包括可伸缩的保护支架,该保护支架尾部固定于所述针头基座,端部可滑动地套接在所述针头上,所述尾部和端部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互...
李爱军周伟平
文献传递
CT在小肝癌术前定位的作用
2001年
目的:总结CT在小肝癌术前定位中的优越性,提高原发性小肝癌的手术切除率。方法:利用CT在小肝癌术中的解剖定位作用,确定肿瘤大小、数量、部位与周围脏器及血管关系。结果:58例肝肿瘤,57例经CT解剖定位后切除肿瘤,1例未切除。15例术中发现肿瘤与血管关系密切,4例为多发病灶。结论:CT定位准确,能提高手术切除率,在小肝癌的手术中具有重要作用。
李爱军吴孟超杨广顺陈汉沈锋
关键词:小肝癌外科手术CT定位手术切除率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