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秀惠

作品数:397 被引量:1,658H指数:2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1篇期刊文章
  • 152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5篇医药卫生
  • 6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64篇肝炎
  • 122篇慢性
  • 116篇乙型
  • 87篇中医
  • 76篇重型
  • 70篇重型肝炎
  • 70篇慢性乙型
  • 68篇乙型肝炎
  • 68篇病毒
  • 49篇乙型重型肝炎
  • 46篇中西医
  • 45篇中西医结合
  • 40篇疗效
  • 39篇慢性乙型重型...
  • 38篇中西医结合治...
  • 38篇西医结合治疗
  • 37篇辨证
  • 34篇慢性重型
  • 33篇中医药
  • 33篇肝硬化

机构

  • 370篇首都医科大学...
  • 7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3篇北京地坛医院
  • 33篇深圳市第三人...
  • 28篇解放军第30...
  • 27篇湖北省中医院
  • 24篇中国中医科学...
  • 17篇北京中医药大...
  • 17篇首都医科大学...
  • 16篇广州市第八人...
  • 15篇中国中医科学...
  • 15篇中国中医科学...
  • 14篇北京大学
  • 14篇上海中医药大...
  • 13篇广州中医药大...
  • 12篇深圳市中医院
  • 1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1篇沈阳市第六人...

作者

  • 397篇李秀惠
  • 83篇胡建华
  • 65篇勾春燕
  • 51篇杨华升
  • 33篇张秋云
  • 29篇钱英
  • 27篇田一梅
  • 23篇李晶滢
  • 18篇张佳莹
  • 18篇李筠
  • 18篇姚乃礼
  • 16篇赵春惠
  • 16篇金荣华
  • 16篇张可
  • 16篇毛德文
  • 16篇李丽
  • 15篇梁连春
  • 13篇丁剑波
  • 12篇刘文兰
  • 11篇吴昊

传媒

  • 4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1篇北京中医药
  • 10篇环球中医药
  • 9篇中华中医药杂...
  • 8篇临床肝胆病杂...
  • 8篇北京中医
  • 7篇中医杂志
  • 7篇北京医学
  • 7篇北京中医药大...
  • 7篇全国第十一届...
  • 5篇世界华人消化...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全国第4届中...
  • 4篇陕西中医
  • 4篇中国中医基础...
  • 4篇天津中医药
  • 4篇中国艾滋病性...
  • 4篇第一次全国中...
  • 4篇中华中医药学...
  • 4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2篇2023
  • 7篇2022
  • 11篇2021
  • 4篇2020
  • 8篇2019
  • 11篇2018
  • 10篇2017
  • 18篇2016
  • 21篇2015
  • 23篇2014
  • 22篇2013
  • 30篇2012
  • 13篇2011
  • 38篇2010
  • 12篇2009
  • 24篇2008
  • 19篇2007
  • 29篇2006
  • 18篇2005
  • 25篇2004
3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证候规律文献统计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的中医症状、舌脉、基本证型分布及其病性、病位特点.方法:检索1980~2010年同国内公开发表的系统描述证候规律的文献,对CSH患者各种中医症状、舌脉、证型的出现率以及疾病的病性、病理...
张佳莹李秀惠
关键词:慢性重型肝炎乙型辨证分型
慢性重型肝炎的中医治疗思路
慢性重型肝炎(以下简称慢重肝)是慢性肝病中死亡率最高、病情进展最快,病机最复杂的类型,治疗颇为棘手。临床经验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说明中医在治疗慢重肝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杨华升杨薇李秀惠钱英
文献传递
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的目标及疗效评价标准探讨被引量:15
2013年
通过回顾分析目前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研究的现状,提出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应确立合理的目标,应以降低病死率、致残率以及减少危重症的发生率为主要目标,对于普通型手足口病尽量避免过度治疗。对于手足口病的疗效评价,可分为治愈、死亡、致残3个基于临床终点结局为目标,药物治疗对于手足口病退热时间的影响应将其转变为等级资料,而口腔溃疡以及皮疹等,因临床意义不大或评价困难,不宜作为临床研究的疗效评价指标。
李晶滢杨华升杨薇田一梅李秀惠
关键词:手足口病中医治疗疗效评价
钱英教授运用地黄饮子治疗肝性脊髓病经验初探被引量:10
2014年
肝性脊髓病(HM)是由多种肝病引起的颈髓以下脊髓侧索脱髓鞘病变,呈现肢体缓慢进行性对称性痉挛性瘫痪,常伴有肝性脑病(HE)的反复发作。HM虽然在临床上并不常见,但其损害往往是不可逆的,对患者造成的身体及心理影响较为严重。
勾春燕钱英李晶莹靳华杨华升李秀惠
关键词:肝性脊髓病地黄饮子病经脱髓鞘病变痉挛性瘫痪
260例乙型重型肝炎症候学前瞻性调查分析
目的:观察乙型重型肝炎(下简称重型肝炎)患者症候学特点,探讨重型肝炎患者的病因病机、病性、病名及辨证分型。方法:观察260例重型肝炎患者的症状体征、脉象。采用数码相机拍摄患者舌象, 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重型肝炎患者的症候...
李秀惠胡建华勾春燕钱英张秋云来要良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症候学辨证论治病因病机
文献传递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胆囊病变的中西医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胆囊病变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中医诊治现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30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案信息,将调查所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胆壁增厚和胆壁水肿发生率在不同Child-Pugh分级中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胆结石和胆息肉的发生率在不同Child-Pugh分级中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乙型肝炎肝硬化胆囊病变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中以气虚、血瘀、气郁为主,气郁证、气虚证、肾虚证在不同Child-Pugh分级中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胆囊炎的几率与肝脏功能情况呈正相关,而胆结石、胆息肉的发生率与Child-Pugh分级无明显相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胆囊病变病程早期的中医证候要素以气郁为主,而中晚期证候以虚损为主。由Child-Pugh A级到Child-Pugh B级是疾病虚实转换和复杂化的重要拐点,健脾护中治则应贯穿在治疗的始终。
张亮李丽勾春燕罗晓岚李秀惠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胆囊病变证候要素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证候规律探讨
中医无“慢性重型肝炎”之病名,依据其临床表现和常见并发症,可属于中医瘟黄、血证、臌胀、昏迷等范畴。由于病情复杂多变,目前对慢性重型肝炎病因病机、证候规律缺乏系统研究,缺乏统一的辨证论治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钱英、张秋云等研...
胡建华李秀惠姚乃礼张秋云
关键词:中医理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发病机制
清肝利肠方灌肠治疗肝硬化腹水4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观察清肝利肠方灌肠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将中医辨证为湿热蕴结证的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分别给予清肝利肠方灌肠联合西药基础治疗和单纯西药治疗,疗程3周,观察主要化验指标的改善情况及有效率。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3.2%,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白球比(A/G)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直接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白蛋白(ALB)改善情况,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肝利肠方灌肠可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减轻腹水,提高总体疗效。
许文君李秀惠勾春燕杨华升邱金鹏靳华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中药灌肠湿热蕴结证
龙丹降脂颗粒治疗脂肪肝的临床观察药效学研究
龙丹降脂颗粒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及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而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清利湿热、化瘀通络等功能.为更好地提供临床用药依据,现将主要药效学试验资料报告如下.
李秀惠黄春金荣华勾春燕霍海如 周爱香 李小芹 郭淑英
关键词:脂肪肝临床药效学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肝炎病毒相关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92例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病毒相关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经病理确诊的ICC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对肝炎病毒相关ICC与非病毒感染ICC特点进行比较.结果:92例ICC患者以男性为主,发病年龄54.29岁±12.09岁,肝炎组患者65例,非肝炎组27例;肝炎组男性患者发病年龄明显早于非肝炎组;肝炎组患者中47.69%于体检时发现肝占位而确诊,比例高于非肝炎组(18.51%);肝炎组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阳性的患者比例(49.23%)显著高于非肝炎组(14.81%),而糖链抗原199阳性率(33.85%)则低于非肝炎组患者(74.07%).肝炎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占92.31%,其中以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阴性患者为主;有抗病毒史的乙型肝炎患者仅有1/4.本组ICC患者中肝硬化比例为60%.结论: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是ICC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肝炎病毒对ICC发生和预后的影响将为进一步有效干预提供依据.
李丽勾春燕李晶滢李秀惠
关键词:肝内胆管细胞癌肝炎病毒流行病学特点
共4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