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红兵

作品数:53 被引量:395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油菜
  • 11篇杂交
  • 11篇不育
  • 10篇选育
  • 10篇甘蓝
  • 10篇甘蓝型
  • 10篇不育系
  • 9篇杂交种
  • 8篇小麦
  • 8篇甘蓝型油菜
  • 6篇雄性不育
  • 6篇细胞质
  • 6篇胞质雄性不育
  • 5篇陕油8号
  • 5篇胁迫
  • 5篇基因
  • 5篇甘薯
  • 4篇雄性不育系
  • 4篇栽培
  • 4篇土壤

机构

  • 50篇西北农林科技...
  • 12篇中国科学院
  • 5篇韩国生命工学...
  • 3篇杨凌职业技术...
  • 2篇宝鸡文理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西澳大利亚大...
  • 1篇寿县农业技术...
  • 1篇黄土高原土壤...

作者

  • 53篇李红兵
  • 25篇董振生
  • 21篇刘创社
  • 20篇董军刚
  • 16篇刘绚霞
  • 14篇邓西平
  • 7篇严自斌
  • 7篇景军胜
  • 6篇解芳宁
  • 5篇高晓岚
  • 4篇陈炜
  • 4篇刘绚侠
  • 4篇王林林
  • 4篇王仕稳
  • 4篇李孟洁
  • 4篇李雨霖
  • 4篇陈晓丽
  • 3篇樊雅琴
  • 3篇张丽娟
  • 2篇康振生

传媒

  • 8篇西北农业学报
  • 6篇陕西农业科学
  • 4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中国油料作物...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作物杂志
  • 1篇西安联合大学...
  • 1篇农药学学报
  • 1篇杨凌职业技术...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西北园艺(综...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7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旱作栽培条件下源库调控对冬小麦茎秆节间同化物转运的影响
2019年
为了解旱作栽培条件下不同源库调节方式对茎秆不同节间同化物积累、转运和籽粒贡献率的影响,以旱作冬小麦‘长武134’为试验材料,在中国科学院长武农业生态试验站设置田间试验,通过花后减源(去除旗叶,DF)和缩库(去除上4小穗,TA;去除下4小穗,TB;同时去除上4小穗和下4小穗,TAB)处理,比较收获期小麦单穗质量、平均粒质量和茎秆不同节间同化物积累,转运的变化,分析不同源库调节对茎秆不同节间同化物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源处理显著降低小麦单穗质量、平均粒质量和花后同化物在茎秆不同节间的积累,增加茎秆花前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但其补偿效应不能完全弥补由于叶源亏损造成的对单穗质量降低的影响;不同缩库处理间,随着缩库强度的增加其单穗质量逐渐降低,呈现出CK>TA>TB>TAB的变化趋势,而平均粒质量逐渐升高,呈现出TAB>TA>CK>TB的变化趋势,表明由于穗粒数降低引起单穗质量的损失,没有通过平均粒质量的升高得到弥补;茎秆不同节间对不同类型同化物的利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穗下节间可见光部分至倒二节间,其花前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逐渐增加,而花后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逐渐降低。
陈炜陈炜李红兵
关键词:冬小麦源库关系
杨凌农家旅馆的经营状况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农家旅馆是生态旅游的一项重要产品,是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切入点。本文阐述了杨凌农家旅馆产生的必然性及其作用,从管理制度和经营思路等角度出发,分析杨凌农家旅馆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其应该具备的科学思路。
樊雅琴李红兵王鼎峰
关键词:生态旅游旅游业
甘蓝型油菜无微粉类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杂交种生产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蓝型油菜无微粉类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杂交种的生产方法。采用欧洲油菜Ledos与中国油菜品种中双2号自交系进行杂交选育不育系,用中国油菜中双2号自交系回交,育成无微粉类型双低不肓系和相应的保持系;采...
董振生刘创社董军刚刘绚霞李红兵
文献传递
小麦叶片蛋白质组分析中高丰度蛋白Rubisco酶的快速去除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建立一种小麦叶片蛋白质组分析时去除全蛋白提取物中高丰度蛋白Rubisco酶的方法,为富集低丰度蛋白,提高双向电泳灵敏度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分离技术,以铭贤169小麦苗期叶片为材料,使用不同浓度(1,2,5,10 mmol/L)的肌醇六磷酸钠,结合二水氯化钙在不同温度(4,20,37℃)去除小麦叶片蛋白中的Rubi-sco酶,筛选去除小麦叶片蛋白Rubisco酶的最佳条件,并采用一维凝胶电泳(1-DE)、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去除Rubisco酶的有效性,用二维凝胶电泳(2-DE)评估该方法对样品在二维凝胶上分辨率的影响。【结果】在37℃条件下,采用10 mmol/L肌醇六磷酸钠结合10 mmol/L的二水氯化钙去除小麦叶片蛋白中的Rubisco酶,可以获得较好的去除效果。在上述条件下作用10 min,小麦叶片水溶性蛋白提取物中超过80%的Rubisco酶得以沉淀去除,二维电泳图谱上有更多的低丰度蛋白点显现,且水平条纹明显减少,分辨率有所提高。【结论】得到了一种用于小麦叶片蛋白质组分析时去除高丰度蛋白Rubisco酶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快速、高效、成本低的特点。
李红兵康振生
关键词:蛋白质组小麦叶片BLOT双向电泳
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212A的选育与研究被引量:20
2003年
在 Ledos×中双 2号后代材料中发现 5株雄性不育株,经与中双 2号自交系 212B保持,育成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2A和保持系212B。通过人工套袋自交、剥蕾授粉自交及镜检观察,认为不育系212A属稳定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产生的原因可能与低温时期的死蕾现象有关。恢保关系的研究表明,212A胞质雄性不育系与polCMS、陕2A CMS恢保关系相同。遗传研究表明,测交 F_2育性为可育与不育3:1分离;用恢复系回交(BC_1)后代全可育,无育性分离;用保持系回交,后代育性为可育与不育1:1分离。初步认为控制不育系的基因为S(rr),保持系基因为N(rr),恢复系基因为N(RR)或S(RR),属1对核基因控制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董振生刘绚霞董军刚刘创社李红兵严自斌解芳宁高晓岚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基因
基于图像识别的多功能漂浮垃圾清理装置
基于图像识别的多功能漂浮垃圾清理装置,包括遥控船,遥控船上安装扩展储存式水面垃圾收集装置,所述扩展储存式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包括浮箱、轻质纵杆,本实用新型利用遥控船与定位环、金属网、第二U形杆等结合,能够让人员在岸边控制遥控...
李红兵杨丰野孟晨晓杨文彬李树渊李宗平
一种激光除草机器人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草机器人领域,公开了一种激光除草机器人,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顶箱,所述顶箱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台,所述控制台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在主体的上表面,所述主体的内部开设有左右对称的两个滑槽,所述滑槽的内...
杨烯林李红兵纪道鑫
甘蓝型油菜温敏不育系417S育性遗传及RAPD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通过对新选育的甘蓝型油菜高温敏感生态型不育系417S与30份中外品种(系)进行测交、杂交和回交,研究其温敏不育性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1)30份品种(系)可不同程度的恢复417S的育性,其中24个品种(系)可完全恢复417S育性,占所配组合的80.0%;5个品种(系)可高度恢复417S的不育性,占所配组合的17.2%.(2)自然条件下同一组合正反交F2群体育性分离结果不同,人工控温条件下不同组合F2分离群体中可育与不育呈现15∶1分离,回交群体中出现3∶1分离,表明417S温敏不育性受细胞质和2对隐性重叠核基因共同控制.(3)以417S与1521C构成的回交一代群体为试材,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法)对回交一代群体构成的不育集团和可育集团筛选育性基因的RAPD标记,从247个供试引物中筛选出2个引物BA392(5′-AGTCACTCCC-3′)、S113(5′-GACGCCACAC-3′)在不育群体和可育群体间扩增出多态性产物.经进一步对F2分离群体的单株检测,引物BA392扩增出了得到重复验证和可靠的多态性扩增产物,其产生的特异条带BA392-400bp与417S温敏雄性不育的恢复基因连锁,遗传图距为6.0cM,可作为417S温敏不育恢复基因的连锁标记.
董军刚李红兵刘创社董振生何蓓如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RAPD标记
不同栽培模式下旱作春玉米产量及土壤水氮动态变化被引量:1
2020年
为探讨黄土塬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及其环境效应,通过为期2 a的田间定位实验,研究了黄土塬区旱作春玉米不同栽培模式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以及硝态氮、铵态氮累积及其剖面分布的变化。试验设传统栽培模式(T1)、化肥有机肥高密度超高产模式(T2)、化肥有机肥中密度高产高效模式(T3)共3个处理,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测定了春玉米关键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并于收获后测定实际产量和0~100 cm土层硝态氮、铵态氮含量。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变化受降雨影响较大,2017年生育期降雨量为374.2 mm,是干旱年,玉米不仅能有效吸收中上层(0~120 cm)土壤水分,又不造成下层(120~200 cm)土壤水分的亏缺;2018年生育期降雨量为490.8 mm,是丰水年,各生育期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大,6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基本维持稳定。T2模式在60~80、80~100 cm土层硝态氮积累量高,淋溶现象明显,铵态氮含量无明显变化;2017年在60~80、80~100 cm土层T2模式硝态氮累积量分别比T3高8.2%、76.4%,2018年在60~80、80~100 cm土层T2模式硝态氮累积量分别比T3高50.3%、129.3%,施肥过多,随降雨入渗硝态氮淋溶到土壤深层。硝态氮积累量与春玉米产量显著相关,硝态氮是决定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2017年栽培模式T2和T3产量分别比T1高55.4%、64.4%,WUE分别高46.9%、55.9%,2018年栽培模式T2和T3产量分别比T1高49.7%、31.2%,WUE分别高58.9%、40.4%,均达到显著水平。化肥有机肥中密度高产高效模式(T3)既能保证高产、高WUE又能保证较少的硝态氮淋溶,减少环境污染,是该地区值得推广的旱作春玉米栽培模式。
吕楠张聪张聪李红兵
关键词:高产高效栽培铵态氮春玉米
双低油菜新品种陕油8号及其栽培技术被引量:1
2002年
利用自育的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 2 12 A与改良恢复系 110 2 C杂交选育而成的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陕油 8号 ,1998~ 1999年两年参加黄淮区域试验 ,平均产量 2 10 2 .15 kg,对照品种秦油 2号平均公顷产量 2 0 16 .15 kg,陕油 8号比秦油 2号增产 4 .2 7% ,居参试品种第一位。 2 0 0 0年参加黄淮海生产试验 ,平均公顷产量 2 778.0 kg,对照品种秦油 2号平均公顷产量2 6 2 7.1kg,陕油 8号比秦油 2号增产 5 .74 %。
董振生刘创社董军刚刘绚霞李红兵
关键词:双低油菜陕油8号栽培技术油菜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