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翠琴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血小板
  • 2篇系统性红斑
  • 2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纤维蛋白
  • 2篇狼疮
  • 2篇急性
  • 2篇红斑
  • 2篇红斑狼疮
  • 2篇SLE
  • 1篇蛋白原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绞痛

机构

  • 7篇浙江医科大学...
  • 2篇浙江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李翠琴
  • 3篇王振生
  • 2篇徐根波
  • 2篇夏舜英
  • 2篇徐荣臻
  • 2篇楼福庆
  • 2篇赵小英
  • 1篇沈良华
  • 1篇吴东
  • 1篇鲍军
  • 1篇陈克云
  • 1篇秦光明
  • 1篇洪允祥
  • 1篇黄连生
  • 1篇孙国均
  • 1篇高其康
  • 1篇何旭华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急诊医学

年份

  • 2篇1998
  • 2篇1996
  • 1篇1994
  • 2篇198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茶叶与动脉粥样硬化
1982年
茶叶作为日常饮料,已有悠久历史。一般高脂饮食后需饮浓茶而解腻。因此,我们以茶叶对动脉粥样硬化有否防治作用进行了探索。一、调查研究我们对杭州茶厂绿茶、龙井茶间的工人794人作了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患病率的调查。其中冠心病占0.4%;可疑冠心病占0.6%;高血压占18.4%;高血脂占20.6%。可见茶工的高血压、高血脂的患病率显著较高。
楼福庆杨祖才鲍军李翠琴王振生吕俊陞陈端夏舜英金宏义洪允祥俞峰陈克云
关键词:茶叶高血脂纤维蛋白纤溶作用茶色素动脉粥样硬化
人类急性髓系白血病逆转录病毒感染的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探索人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逆转录病毒病因学的可能性。方法应用细胞培养,D-IGSS,逆转录酶测定,XC细胞合胞体试验以及电镜技术对白血病细胞和正常造血细胞进行逆转录病毒相关抗原(RVAAg),逆转录酶活性,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CPE)及病毒颗粒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32例AML患者培养前后白血病细胞样本RVAA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0.0%和87.5%。其中14例RVAAg阳性样本同时表达逆转录酶活性且XC细胞合胞体试验阳性。电镜观察证实,75%AML细胞样本中可见典型的C型逆转录病毒颗粒。20例正常对照细胞培养前后样本的RVAAg,逆转录酶活性,合胞体试验及电镜观察结果均为阴性。结论AM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中含有完整的逆转录病毒基因组。
徐荣臻高其康王世赵小英徐潍生李翠琴李翠琴张克奇
关键词:白血病AML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肿瘤前体细胞克隆的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探索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循环血液中肿瘤前体细胞克隆及其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细胞培养体系对M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中可能存在的肿瘤前体细胞克隆进行扩增与促分化,同时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形态学观察及扫描电镜技术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14例无浆细胞污染的MM患者新鲜PBMNCs样本以小淋巴样细胞为主。培养第3天时,可见较多增殖十分活跃成簇生长的免疫母细胞样B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的38%±14%,胞浆Ig阴性,浆细胞相关抗原CD38阳性,未见形态学典型的浆细胞。培养第6天时,培养物中则以典型的浆细胞团生长为主,占有核细胞的58%±8%。这些浆细胞高表达CD38抗原以及与原患者骨髓瘤细胞一致单克隆性胞浆Ig。结论MM患者PBMNCs中含有高增殖潜能的肿瘤前体细胞克隆。
徐荣臻吴东黄金文黄连生周璇徐潍生李翠琴李翠琴王世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克隆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栓前状态的研究被引量:5
1994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栓前状态的研究徐根波,王振生,李翠琴,何旭华,沈良华,张克奇,徐潍生,张家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存在止血功能异常。我们结合临床与免疫指标改变,探讨免疫异常与凝血障碍的内在联系。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正常对照组60人,男性25人,女...
徐根波王振生李翠琴何旭华沈良华张克奇徐潍生张家敬
关键词:SLE红斑狼疮血栓前状态
家兔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模型的建立与血凝改变的观察
1982年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多种疾病发病过程的重要中心环节,尤其与“三衰”关系极为密切。DIC动物模型的建立对进一步探索其发生机理及其防治有重要意义。目前多数采用内毒素静脉注射液。鉴于组织凝血活酶大量进入血液触发凝血系统是发生DIC的重要原因,故我们用兔脑粉精制品静脉注射在家兔建立DIC模型,观察其血凝改变,为临床防治DIC提供依据。
王振生杨祖才李翠琴陈朝仕俞秋棠楼福庆
关键词:血凝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计数家兔
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Lp(a)及Fbg含量的测定与分析
1996年
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血清脂蛋白(a)[Lp(a)]含量,并用饱和盐水沉淀比浊法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bg)的含量。结果显示:AMI病人(n=20)的血清Lp(a)含量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n=26)及对照组(n=50),并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AMI组病人(n=17)血浆Fbg含量高于UAP组(n=24)及对照组(n=50),并与UAP组及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1)。结果提示:血清Lp(a)及血浆Fbg含量的升高是对AMI病人的两个重要观察指标,冠心病人的血浆Fbg明显增高预示有发生AMI的可能。
夏舜英秦光明李翠琴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纤维蛋白原
SLE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茶黄烷醇类物质对其影响
1996年
60例SLE患者血小板自发聚集率和花生四烯酸、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聚集率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0.01),尤以活动期、伴肾损害和补体下降者为甚。血小板自发聚集率与循环免疫复合物增高呈正相关,提示其可作为SLE患者高凝状态的观察指标之一。茶黄烷醇类物质能抑制各种诱导剂诱导的SLE患者血小板的聚集,且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加,并能提高聚集后血浆环磷酸腺苷水平,提示茶黄烷醇类物质可能作用于前列腺素代谢的中间环节,对SLE伴高凝状态的治疗具有一定价值。
徐根波李翠琴孙国均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聚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