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翯

作品数:22 被引量:122H指数:7
供职机构:安阳市眼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近视
  • 10篇儿童
  • 6篇屈光
  • 4篇角膜
  • 3篇眼病
  • 3篇屈光度
  • 3篇近视眼
  • 3篇儿童眼病
  • 3篇超声
  • 2篇眼压
  • 2篇眼轴
  • 2篇眼轴长
  • 2篇眼轴长度
  • 2篇植入
  • 2篇植入术
  • 2篇三学
  • 2篇少年
  • 2篇实验性近视
  • 2篇内障
  • 2篇青少年

机构

  • 20篇安阳市眼科医...
  • 10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安阳地区医院
  • 1篇北京市眼科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郑州市第一人...
  • 1篇北京市通州区...

作者

  • 22篇李翯
  • 5篇李仕明
  • 4篇康梦田
  • 4篇孟海林
  • 4篇李偲圆
  • 2篇周翔天
  • 2篇王宁利
  • 2篇瞿佳
  • 2篇孙芸芸
  • 2篇王一鹏
  • 2篇贾琳
  • 1篇吕帆
  • 1篇慕同禄
  • 1篇王波
  • 1篇申立勇
  • 1篇杨宙
  • 1篇詹思延
  • 1篇张三国
  • 1篇付小莹
  • 1篇屠永芳

传媒

  • 3篇中华眼视光学...
  • 2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河南外科学杂...
  • 2篇中华实验眼科...
  • 2篇2014年河...
  • 1篇眼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眼视光学杂志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河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 1篇中华眼科医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阳青少年几何图形知觉与屈光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2019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几何图形知觉状况与屈光状态之间的关系。设计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河南安阳初一年级平均年龄(12.40±0.61)岁的学生2267名,2112名完成了睫状肌麻痹验光,1701名完成几何图形认知检测。方法采用四象限分辨的刺激图形对河南省安阳市初一年级学生进行几何图形知觉检测,包括对射影不变性质(共线性)、仿射不变性质(平行性)、欧式几何不变性质(朝向性质)知觉、拓扑不变性质以及基线任务知觉的平均反应时间,同时进行眼科检查及问卷调查如裂隙灯检查、睫状肌麻痹电脑验光等。主要指标几何图形知觉检测的平均反应时间。结果受试学生对朝向性质、平行性质、共线性质、拓扑性质的平均反应时间分别为(1.97±0.67)、(1.92±0.60)、(1.44±0.56)、(0.82±0.18)秒(F=5.82,P=0.0032);戴眼镜者比不戴眼镜者在朝向检测(1.93±0.61 s,2.00±0.71 s)、平行检测(1.88±0.59 s,1.94±0.60 s)及共线检测(1.39±0.43 s,1.47±0.63 s)中反应时间更短(P均<0.05)。远视组比近视组在共线性质(1.53±0.54 s,1.42±0.53 s)、拓扑性质(0.85±0.19 s,0.80±0.18 s)的反应时间上慢(P均<0.05),但在朝向性质、平行性质反应时间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国中原地区青少年在几何图形检测中戴镜组的几何图形知觉能力比不戴镜组更强,而近视组的几何图形知觉能力比远视组更强。
甘嘉禾康梦田李仕明李翯王波王宁利
关键词:青少年儿童屈光不正
双眼外直肌倾斜后徙术治疗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评估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CI-IXT)行双眼外直肌倾斜后徙术(S-BLR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安阳市眼科医院治疗的CI-IXT患者64例(128眼)的临床资料。按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S-BLRc组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BLRc)组,每组各32例(64眼),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视远斜视度、视近斜视度、远近斜视度差(NDD)、NDD改善量、手术成功率和立体视、屈光状态、上转25°和下转25°斜视度差值、旋转斜视的变化。结果术后6个月,S-BLRc组患者的视远斜视度(-2.84±3.32)三棱镜度(PD)、视近斜视度(-7.32±7.81)PD及NDD(5.07±5.91)PD较术前(-27.53±7.51)、(-38.84±8.85)及(11.37±3.82)PD均下降(t=31.41、44.78、10.31,均P<0.01);BLRc组患者的视远斜视度(-2.62±3.43)PD、视近斜视度(-9.26±5.95)PD及NDD(6.81±7.33)PD较术前(-26.45±8.61)、(-37.75±7.80)及(11.12±3.94)均下降(t=30.29、42.10、7.20,均P<0.01)。术前两组患者的视远斜视度、视近斜视度、N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3、-1.58、-0.89,P=0.157、0.112、0.376)。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视远斜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P=0.763);S-BLRc组的视近斜视度和NDD值均小于BLR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2.60,P=0.006、0.011)。术后6个月,S-BLRc组的NDD改善量为(6.25±6.20)PD,BLRc组为(4.37±5.24)PD,S-BLRc组较BLRc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18)。术后6个月S-BLRc组的成功率为84.38%(27/32),高于BLRc组53.13%(17/32)。两组患者的术后立体视均改善,未出现旋转斜视,屈光状态、上转25°和下转25°斜视度差值无明显变化。结论S-BLRc可有效降低CI-IXT患者NDD,其手术成功率、NDD的改善均优于BLRc。
秦素英李翯慕同禄张朝政
关键词:外斜视视敏度眼外科手术
中原地区初三学生眼压分布
目的:了解中原地区初三学生眼压分布情况.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河南省安阳市4所中学初三学生共1750人(3500眼)男生858人(1716眼) 女生892人(1784眼).使用自动验光仪检测学生的屈光状态,将其分为近视...
王一鹏李仕明王宁利刘洛如姬亚洲孟海林李翯
中原地区初三学生屈光参差发病率分析
目的:了解中原地区初三学生屈光参差的发病率及与眼轴、角膜屈光力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河南省安阳市4所中学初三学生共1750人,其中男性858人,女性892人,使用自动验光仪,IOLmaster,测量学生的屈光状...
王一鹏李仕明王宁利刘洛如姬亚洲孟海林李翯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在实验性近视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4年
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和TGF β(转化生长因子 β ,transforminggrowthfac tor β)是体内分布广泛、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两种细胞因子。近年的研究发现 ,实验性近视发生发展过程中视网膜及巩膜的bFGF和TGF β含量发生改变 ,而外源性的bFGF和TGF β也可影响近视的形成 ,表明bFGF和TGF β与近视具有密切的关系。其可能的机制为 :在异常的视觉环境中 ,视网膜上的bFGF和TGF β含量发生变化 ,作为信号 ,传递到巩膜 ,进而影响巩膜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降解 ,使巩膜重新塑形 ,眼轴过度延长 ,形成近视。本研究就这两种生长因子和近视的相关研究做一论述。
李翯周翔天瞿佳
关键词:TGF-ΒFGF巩膜实验性近视转化生长因子-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2008年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77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手术病例。其中眼轴<30mm者46例,眼轴≥30mm者31眼。行表面麻醉下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诊时间5~12个月,平均8.3个月。结果本组病例眼轴26.67~35.57mm,术后75眼视力明显提高,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3者65眼,占84.42%,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5者47眼,占61.04%,不同眼轴长度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有明显差异。术后视力无提高者2眼,主要影响因素为高度近视黄斑病变。术中3眼发生后囊膜破裂,其中2例仍植入晶体于囊袋内,1例行人工晶体睫状沟植入。随访其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后囊膜混浊。结论表面麻醉下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效果理想,最终视力决定于眼底情况,眼轴越长,视力预后越差。
李翯姬亚洲
关键词: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
Orbscan眼前节分析系统与超声测厚仪测量角膜厚度比较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比较Orbscan眼前节分析系统与超声测量角膜厚度的差异。方法对我院屈光手术中心术前近视患者68例(135只眼),男46例(91只眼),女22例(44只眼),同时用两种方法测量角膜中央厚度,进行临床比较分析。结果 Orbscan眼前节分析系统、超声测量角膜中央平均厚度结果分别为(518.22±31.80)μm和(538.16±29.30)μm。超声测厚比Orbscan测量结果大19.94μ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超声角膜厚度测量结果及等效球镜度分别分组分析,任一组两种方法测量结果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屈光度数组间角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系统默认校正系数,Orbscan眼前节分析系统与超声对近视患者角膜中央厚度检查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在屈光手术术前角膜厚度检查评估时应注意仪器间的差异。近视度数与角膜中央厚度无关。
李翯史芳荣张东魁
关键词:角膜厚度测量
眼轴长度用于近视预测模型对儿童和青少年近视筛查的效能研究被引量:26
2019年
目的以睫状肌麻痹验光结果作为近视诊断的金标准,比较常用近视检测指标的不同组合方法对儿童和青少年近视的预测效能。方法采用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以2011~2012年“安阳儿童眼病研究”的2739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和1797名初中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用质量分数1%环戊通点眼麻痹睫状肌后电脑验光的结果诊断近视(等效球镜度≥-0.5D),对裸眼远视力(UCDVA)、自然瞳孔下电脑验光屈光度、眼轴长度(AL)和角膜屈光力4个指标进行随机组合,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近视预测模型,评估各种模型对纳入学生近视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受试者特征曲线下面积(AUC)、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采用单一指标模型时,UCDVA的近视预测效果最好,但在小学一年级学生中的灵敏度仅为39.18%,阳性预测值为78.35%。采用2种指标组合模型时,UCDVA+AL的预测效果最好,近视预测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8.46%和78.79%,其次是UCDVA+自然瞳孔下电脑验光屈光度,分别为45.08%和79.15%。采用3种指标模型时,UCDVA+AL+角膜屈光力的效果最好,近视预测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4.45%和85.45%,其次是UCDVA+AL+自然瞳孔下电脑验光屈光度,近视预测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2.12%和81.21%。采用全部4个指标模型可获得最佳预测效果,但提升幅度有限,近视预测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5.26%和84.57%。初中一年级学生中各种指标的灵敏度较高,为86.63%~97.73%,特异度则有所下降,为3.62%~90.52%。结论AL能够明显提高早期儿童和青少年近视预测的灵敏度,它为非侵入式检查且简便易行,是儿童和青少年眼球发育过程中不可逆性、与近视形成有关的重要指标,建议列为儿童和青少年近视筛查,乃至临床诊治的常规指标。
李仕明任明旸张三国李翯刘洛如王宁利
关键词:眼轴长度灵敏度儿童青少年
1%环戊通对近视儿童睫状肌麻痹效果的观察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 通过客观法测量残余调节,明确1%环戊通对近视儿童睫状肌的麻痹效果.方法 系列病例研究.共纳入40例儿童,平均年龄(12.5±2.0)岁,右眼等效球镜度平均为(-2.52±1.05)D.采用1%环戊通对受检者点眼3次,每次间隔5 min.在点眼前及第3次点眼后25、50、75、100、125 min时,嘱其分别注视6 m和33 em处的视标,使用开放视野电脑验光仪WAM-5500测量调节反应,二者差值为残余调节.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对各个时间点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在散瞳前后共6个时间点,受检者视远时的调节反应分别为(0.27±0.79)D、(0.20±0.73)D、(0.14±0.61)D、(0.08±0.52)D、(0.11±0.40)D和(0.09±0.56)D,各个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8,P<0.05).视近时的调节反应分别为(1.15±0.98)D、(0.42±0.81)D、(0.34±0.80)D、(0.16±0.69)D、(0.31±0.61)D和(0.32±0.76)D,各个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5,P<0.05).残余调节量分别为(0.88±0.73)D、(0.22±0.55)D、(0.20±0.56)D、(0.08±0.61)D、(0.19±0.48)D和(0.24±0.45)D,各个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8,P<0.05).结论 1%环戊通可有效麻痹8~15岁近视儿童的睫状肌,在75 min左右效果最强,3次点眼后25 min至2h内验光相对较为准确。
郭继援李仕明李翯刘洛如李偲圆康梦田孙芸芸贾琳姬亚洲
关键词:睫状肌麻痹近视
基于儿童正视眼的眼光学模型构建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根据正视儿童眼部参数,构建正视儿童的眼光学模型。方法实验研究。基于“安阳儿童眼病研究”数据,包括角膜曲率半径、角膜厚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取右眼数据,应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儿童眼球特点的正视眼光学模型。正态性检验采用单样本K.S分析。结果共纳入正视儿童332名,年龄(7.1±0.4)岁,等效球镜度(SE)为(0.11±0.24)0。构建的正视儿童眼光学模型的光学参数为: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7.78mm,非球面系数-0.18;后表面曲率半径6.4mm,非球面系数-0.60;厚度0.54mm,折射率1.376。前房深度3.00mm,房水折射率1.336。晶状体前表面曲率半径12.4mm,非球面系数-0.94;后表面曲率半径-8.1mm,非球面系数0.96;厚度3.55mm,折射率为梯度渐变折射率。玻璃体厚度15.94mm,折射率1.336。视网膜曲率半径-12.3mm.眼轴长度23.03mm.总屈光力62.55D。结论本研究构建了一个符合儿童正视眼特点的眼光学模型,该模型眼的总屈光力为62.55D,眼轴长度23.03mm,该模型可作为儿童眼正视化和近视研究的参考工具。
李仕明杨宙李偲圆康梦田李翯刘洛如朱苾丹王宁利
关键词:儿童近视正视眼模型眼光学模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