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聪聪

作品数:24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0篇玉米
  • 9篇斑病
  • 5篇药剂
  • 5篇致病力
  • 5篇禾谷
  • 5篇病菌
  • 4篇玉米大斑病
  • 4篇玉米小斑病
  • 4篇西瓜
  • 4篇西瓜枯萎病
  • 4篇小斑病
  • 4篇小麦
  • 4篇镰刀
  • 4篇镰刀菌
  • 4篇枯萎
  • 4篇枯萎病
  • 4篇禾谷镰刀菌
  • 4篇病原
  • 4篇大斑病
  • 3篇药剂筛选

机构

  • 24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河北大学

作者

  • 24篇李聪聪
  • 23篇孔令晓
  • 21篇纪莉景
  • 19篇栗秋生
  • 12篇王亚娇
  • 10篇王连生
  • 4篇王翠霞
  • 4篇肖颖
  • 1篇王鹏
  • 1篇冯为民
  • 1篇程晓亮

传媒

  • 4篇玉米科学
  • 2篇植物保护
  • 2篇植物病理学报
  • 2篇中国植物保护...
  • 1篇北方园艺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 1篇菌物学报
  • 1篇植保科技创新...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1
  • 1篇200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防治玉米叶斑病高效药剂筛选及药剂减施增效技术被引量:5
2022年
为有效防治玉米小斑病和弯孢叶斑病并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从11种杀菌剂中选取抑菌效果较好的8种药剂进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同时选取对两种叶部病害兼具防效的最佳药剂再与中量元素水溶肥、腐植酸、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等产品混配开展田间药效试验,确定该药剂田间施用浓度和增效组合。结果显示,各供试药剂对2种病菌菌丝生长具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25%丙环唑EC、25%戊唑醇WP、40%氟硅唑EC、30%氟菌唑WP、12.5%烯唑醇WP在供试各浓度下对2种病菌抑制率均为100%,田间小区药效筛选测定中,25%戊唑醇WP防治效果最好,对玉米小斑病和弯孢叶斑病两种叶部病害防效分别为81.07%和72.22%。田间试验中,25%戊唑醇WP防治玉米小斑病和弯孢叶斑病的最佳施用浓度为2000倍液,防效分别为59.48%和53.96%。在减量50%情况下防效有所下降,配施氨基寡糖素后,防效可提高37.40百分点和22.98百分点,与最佳施用浓度防效相当,达到了减药增效的作用。
李聪聪王亚娇栗秋生吴玉星王鹏孔令晓
关键词:杀菌剂筛选玉米小斑病
一种诱导禾谷镰刀菌大量产生分生孢子的培养基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绿豆粉和绿豆渣在诱导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 Schw.)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上的应用,还公开了相应的绿豆粉培养基或绿豆渣培养基,其组成成分为:绿豆粉或绿豆渣20‑80g,琼脂粉15~2...
纪莉景孔令晓栗秋生王亚娇李聪聪
文献传递
河北省小麦冠腐病田间发生消长动态监测被引量:2
2018年
为了明确小麦-玉米连作种植模式下小麦冠腐病的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治时期,采用田间定点、定期调查的方法,对该病害的田间消长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2015-2016和2016-2017两个小麦生长季中,3个监测点小麦冠腐病的病株率和病情指数随小麦生育期推移呈上升趋势,春季小麦返青以后冠腐病的发生逐渐加重,拔节-灌浆期小麦冠腐病的发生快速增长。年度间小麦冠腐病的发生程度逐年加重,与2014-2015生长季灌浆期、2015-2016年相比,2016-2017年沧县监测点病株率变化不大,病害的病情指数增长1.0;宁晋监测点病株率增长1.8%~12.2%,病情指数增长0.9~4.3;景县监测点病株率增长21.3%~33.6%,病情指数增长13.5~14.6。在各监测点,随着年度间病害发生程度的加重,引起冠腐病的病原菌镰刀菌的分离频率也随之增加。
纪莉景栗秋生王亚娇李聪聪肖颖孙梦伟孔令晓
关键词:病株率病情指数动态监测
河北省小麦苗期根病调查及其病原鉴定
本研究对河北省小麦苗期根病进行调查,并对其病原进行鉴定。从分离结果看,河北省小麦根病的病原主要是禾古镰刀菌和离蠕孢菌,其次为丝核菌。本研究结果表明,小麦苗期根病在河北省各地区普遍发生,地区间发生程度、发病率以及主要病害种...
纪莉景孔令晓王连生栗秋生李聪聪程晓亮
关键词:流行病学调查病原鉴定病害防治
河北省玉米小斑病菌玉米离蠕孢dsRNA病毒的检测及带毒菌株的生物学特征被引量:1
2021年
玉米小斑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每年造成玉米大幅减产。真菌病毒能够在真菌体内进行复制和繁殖,可以作为生物防治的潜在资源。为了明确河北省玉米小斑病菌玉米离蠕孢ds RNA病毒的多样性及生物学特性,为玉米小斑病的防控提供潜在生防资源,本研究采用单孢分离的方法分离纯化玉米小斑病菌150株,通过ds RNA提取及凝胶检测的方法检测带毒率,从分离的150株玉米离蠕孢中获得10株带有ds RNA病毒的菌株。通过电镜观察及RT-PCR方法验证发现5个菌株带有Bipolaris maydis partitivirus病毒。通过原生质体脱毒的方法获得无毒菌株后比较带毒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胞外酶的分泌。结果发现Bipolaris maydis partitivirus病毒降低了玉米离蠕孢的生长速度和产孢量,显著降低其致病力及淀粉酶的分泌。本研究明确了河北省玉米离蠕孢ds RNA病毒的多样性,明确了携带Bipolaris maydis partitivirus病毒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为玉米小斑病的防控提供了研究基础。
王亚娇栗秋生吴玉星李聪聪孔令晓
关键词:玉米小斑病生物学特征致病力
保存方法对西瓜枯萎病菌生长和致病力的影响
王翠霞纪莉景李聪聪孔令晓
关键词:西瓜枯萎病致病力
玉米褐斑病适宜侵染时期研究
2016年
测定玉米褐斑病的适宜侵染时期及不同叶龄玉米叶片浸提液对褐斑病菌休眠孢子囊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叶龄玉米感染褐斑病的程度不同,5~7叶期玉米较易感病,其中,5叶期玉米上褐斑病发生最重,郑单958和浚单20病情指数分别为51.1和32.5,显著高于其他叶龄。郑单958和浚单20的玉米叶片浸提液均能提高褐斑病菌休眠孢子囊的萌发率,其中,以第5片叶的浸提液对休眠孢子囊的萌发提高最显著,郑单958和浚单20第5片叶的叶片浸提液分别比对照的萌发率提高15.1%和38.8%。因此,5~7叶期玉米易感褐斑病,玉米褐斑病的最适宜侵染时期为5叶期。
纪莉景栗秋生王连生王亚娇李聪聪孔令晓
关键词:玉米褐斑病侵染时期
玉米大斑病早期防治技术研究
玉米大斑病是由大斑突脐蠕孢菌(Exserohilum turcicum (Pass.) Leonard et Suggs)引起的叶枯型病害,在我国东北、华北北部和南方冷凉山区曾几度流行,由于玉米大斑病发生时期植株高大郁闭...
纪莉景栗秋生王连生李聪聪孔令晓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药剂防治
咯菌腈和戊唑醇复配对假禾谷镰孢菌丝生长及所致病害的影响
2023年
为筛选对小麦茎基腐病安全且有效的药剂组合,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咯菌腈与戊唑醇复配对病原菌假禾谷镰孢的毒力,筛选出最佳增效组合,进而利用温室苗期生物测定明确复配药剂的安全性及防治效果,最后利用qPCR检测复配药剂对小麦根际土壤及茎秆中病原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咯菌腈与戊唑醇质量比为1∶7的复配药剂对假禾谷镰孢菌丝生长毒力最强,平均增效系数为7.22;该组合复配种衣剂在3个不同抗性小麦品种上温室苗期防治效果分别为73.35%、62.59%和82.07%,显著高于同剂量的两个单剂,且兼有促生作用;对小麦根长、鲜质量分别提高了2.81%~12.33%和18.87%~49.21%。通过qPCR检测发现,使用该复配药剂与空白对照相比假禾谷镰孢含量在小麦根际土壤中降低76.95%~90.37%,在小麦茎秆组织中降低92.00%~96.70%。验证了咯菌腈与戊唑醇质量比为1∶7的复配剂可通过降低土壤和小麦茎秆组织中病原菌的含量从而达到防治效果。本研究为小麦茎基腐病的化学防治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李聪聪吴玉星王亚娇纪莉景韩森孔令晓
关键词:咯菌腈戊唑醇复配
河北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组成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鉴别寄主鉴定技术,对2009~2010年采自河北省的120份玉米大斑病菌菌株进行生理小种组成及毒性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15个生理小种致病类型,即0、1、3、N、12、13、1N、23、2N、3N、123、12N、13N、23N和123N,其中,0号和1号生理小种为优势小种,分别占总分离数的24.2%和20.8%;其次为1N和N号生理小种,分别占总分离数的10.0%和9.2%。春玉米区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的结构较复杂,出现多个生理小种类型,夏玉米区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的结构相对较简单。将各菌株进行毒性分析发现,河北省玉米大斑病菌对Ht1和HtN基因的毒性较高,毒性频率分别为57.5%和37.5%;对Ht2和Ht3基因毒性较低。
纪莉景栗秋生王连生李聪聪孔令晓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毒性频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