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莎
-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脏疾病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4年
- 肝脏疾病是指在肝脏内发生的病变,是对人类健康威胁较大的疾病之一,其主要致病因素有细菌、病毒、药物、酒精、化学毒物或其他毒物等,主要是导致肝细胞的破坏.我国的肝脏疾病人数较多,且传播的范围非常广,所以,对肝脏疾病进行早期诊断、有效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代谢组学是系统组学方向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后的又一重要研究,随着代谢组学的快速崛起,肝脏疾病的整体研究将发展出新的契机.本文就国内外学者近些年肝脏疾病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作一个总结.
- 李莎莎余祖江阚全程余祖江(审校)
- 关键词:肝脏疾病代谢组学化学毒物蛋白质组学致病因素基因组学
- 三氧化二砷联合维生素C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MP-13、NF-κB-p65、C/EBPα表达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联合维生素C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核因子(NF)-κB-p65、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表达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02例,依据随机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观察组采用三氧化二砷联合维生素C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 w。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浆MMP-13水平、NF-κB-p65蛋白阳性表达和C/EBPαmRNA表达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2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MMP-13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观察组:t=18.270,对照组:t=10.805,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MMP-1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0.549,P<0.05)。两组治疗后NF-κB-p65蛋白表达阳性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观察组:χ2=28.990,对照组:χ2=11.492,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NF-κB-p65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830,P<0.05)。两组治疗后C/EBPαmRNA表达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观察组:t=24.277,对照组:t=8.913,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C/EBPα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8.570,P<0.05)。观察组PFS和OS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维生素C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疗效良好,可下调MMP-13和NF-κB-p65蛋白表达,上调C/EBPα蛋白表达,且预后良好。
- 付明倜苟丽刘珊珊李莎莎
-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维生素CC/EBPΑ预后
- 基于GEO数据库的肝细胞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来识别肝细胞癌(HCC)组织与正常肝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寻找潜在的诊断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方法:从GEO数据库搜索并下载数据集,通过GEO2R在线分析工具计算差异表达基因,使用韦恩图在线工具识别数据集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对这些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用DAVID在线工具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选出关键基因(度值排名前十的基因)。使用GEPIA数据库进行生存分析,评估关键基因与HCC预后的关系。结果:从选出的4个数据集(GSE62232、GSE57957、GSE121248和GSE39791)中鉴定出150个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6个表达上调,124个表达下调。KEGG通路分析表明“代谢通路”“碳代谢”“视黄醇代谢”“矿物质吸收”和“补体系统”是重要的通路。细胞色素P4503A4酶(CYP3A4)和酪氨酸转氨酶(TAT)基因与HCC的生存有关。结论:CYP3A4和TAT基因可能成为HCC的诊断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 贾乔迪李莎莎张红宇黄炎清梁红霞
- 关键词:肝细胞癌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表达基因蛋白相互作用
- 代谢组学在肝功能衰竭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4年
- 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作为后基因组学的一员,代谢组学主要描述机体在基因修饰或病理生理刺激下出现的代谢变化规律。目前肝功能衰竭的研究已日趋成熟,代谢组学提升了肝功能衰竭相关代谢产物的全面检测技术,为其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技术平台。本文主要对代谢组学在肝功能衰竭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李莎莎余祖江阚全程
-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代谢组学
- 评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换用集采恩替卡韦的疗效与安全性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评估长期服用国产恩替卡韦治疗产生完全病毒学应答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换为集采恩替卡韦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18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感染肝病门诊就诊的服用国产恩替卡韦治疗超过1年已产生完全病毒学应答的CHB患者260例。根据纳入研究后是否换为集采恩替卡韦(北京百奥)抗病毒治疗,分为未换药组(一直服用国产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和换药组(之前已服用国产恩替卡韦治疗超过1年并产生完全病毒学应答,但纳入后换为集采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利用SPSS 25.0软件回顾性分析患者纳入研究时的年龄、性别、ALT等基线情况,比较纳入研究后治疗24周及48周时的HBV-DNA、ALT、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g/抗-HBe)水平。结果共纳入260例患者,未换药组104例(40.0%),换药组156例(60.0%)。治疗24周时,未换药组完全病毒学应答率为97.12%(101/104),换药组为96.79%(151/15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治疗48周时两组患者HBV-DNA均低于检测下线,完全病毒学应答率均为100%。治疗24周和48周时,ALT复常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57,P=0.692;χ^(2)=2.316,P=0.128)。未换药组基线HBeAg(+)患者44例(42.3%),换药组基线HBeAg(+)患者69例(44.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4,P=0.759);治疗24周时,两组分别有2例、3例HBeAg转阴,2例、0例产生抗-HBe;治疗48周时,两组分别有4例、9例HBeAg转阴,1例、3例产生抗-HBe,两组患者治疗24周和48周时,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集采恩替卡韦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国产恩替卡韦相当。
- 黄炎清张红宇李莎莎李淼晴贾乔迪梁红霞
-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
- 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早期复发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早期复发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初次TACE术前临床资料,根据随访1 a内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分析肝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02例TACE术后患者1 a内复发48例,复发率为47.1%。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谷丙转氨酶(ALT)、甲胎蛋白(AFP)、肿瘤最大直径、肿瘤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459,P<0.001;χ^(2)=4.253,P<0.001;χ^(2)=4.351,P<0.001;χ^(2)=5.993,P<0.001;χ^(2)=5.50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ALT、AFP、肿瘤最大直径、肿瘤数目是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85,P=0.037;OR=1.117,P=0.004;OR=1.151,P=0.020;OR=11.580,P=0.044)。结论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复发风险较高,独立危险因素包括ALT、AFP、肿瘤最大直径、肿瘤数目,临床上应密切检测相关指标,若有异常及时进行干预,预防术后肝癌的复发。
- 李淼晴毛绍雨黄炎清王雪梅刘晗姝李莎莎张红宇梁红霞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