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越

作品数:13 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黄土
  • 6篇古气候
  • 5篇气候
  • 3篇气候意义
  • 3篇矿物
  • 3篇古气候意义
  • 2篇端元
  • 2篇色度
  • 2篇剖面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气候事件
  • 2篇粒度
  • 2篇黄土-古土壤
  • 2篇古土壤
  • 2篇风化
  • 2篇冰期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东亚冬季风
  • 1篇冬季风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作者

  • 13篇李越
  • 11篇宋友桂
  • 2篇李云
  • 2篇陈秀玲
  • 1篇安芷生
  • 1篇赵井东
  • 1篇常宏
  • 1篇朱诚
  • 1篇曾蒙秀
  • 1篇周立发
  • 1篇彭海军
  • 1篇王千锁

传媒

  • 4篇地球环境学报
  • 2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帕纳科第13...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6
  • 5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海湖二郎剑钻孔的粘土矿物学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青海湖盆地拥有巨厚的新生代沉积,较好地记录了湖盆形成以来的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化历史,对认识青藏高原东北部隆升过程和东亚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但迄今为止,对青海湖沉积物长时间尺度的研究尚不多见,对沉积矿物学的研究较少涉及.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基于麦夸特算法对青海湖1108.95 m长的二郎剑钻孔岩芯开展了系统的粘土矿物学研究,获得了该钻孔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的组成、相对含量、化学指数和结晶学特征等方面的信息.结合钻孔的粒度指标,探讨了晚中新世以来高原构造隆升事件和青海湖地区的风化历史与古气候演化过程.研究表明,麦夸特算法在粘土矿物含量计算中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二郎剑钻孔中的粘土矿物以伊利石和绿泥石为主,高岭石和蒙脱石的含量较低;粘土矿物主要为碎屑成因,指示了化学风化作用较弱而物理风化作用强.各项粘土矿物学指标和粒度组分的变化特征揭示了自钻孔底部沉积以来青海湖地区处在总体相对寒冷干旱的气候环境下,并经历了5次大的环境演化阶段.其中在晚中新世早期气候相对温和湿润,之后具趋冷趋干的特点;在晚中新世晚期到上新世早期经历了一个短暂的温暖期之后,一直到第四纪气候持续变得寒冷干旱.各项指标可能也蕴含了自晚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发生过多次构造隆升事件的信息.
曾蒙秀宋友桂安芷生常宏李越
关键词:粘土矿物古气候构造隆升
新疆昭苏黄土剖面色度变化特征及古气候意义
土壤的颜色是土壤最明显的重要特征之一,其与土壤的组成成分含量以及理化性质有关,进而可以反映气候变化的信息。在黄土高原地区,色度指标可以很好地重建千年及万年尺度的亚洲季风和全球气候变化特征,但在新疆干旱区黄土古气候的研究中...
李越宋友桂王千锁
关键词:黄土-古土壤色度气候变化
粒度端元模型在新疆黄土粉尘来源与古气候研究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22
2018年
基于新疆伊犁盆地肖尔布拉克黄土剖面粒度数据,以贝叶斯粒度端元模型法为主,粒级标准偏差法为辅探寻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的粒级组分及其对粉尘来源示踪和古气候重建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粒度端元组分EM1(众数粒径:21.22μm)代表大气粉尘中较为稳定的背景值,其含量的变化与高空西风环流强度有关。EM2(75.29μm)主要代表了近源河流沉积物的悬移搬运组分,可视为较敏感的古气候指标。EM3(47.5μm)也代表了近距离的悬移搬运组分,可能主要由较粗颗粒对地表的碰撞磨蚀作用而产生。EM2记录了深海氧同位素2阶段(MIS2)以来的北大西洋气候波动事件,如Heinrich事件、YD事件等。贝叶斯粒度端元模型能够区分不同的沉积动力过程,在新疆黄土古气候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程良清宋友桂李越张治平
关键词:气候事件
伊犁盆地北部山麓黄土粒度端元指示的粉尘堆积过程被引量:20
2019年
中亚干旱区是全球重要的粉尘源区,是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研究的关键区域之一。中亚粉尘形成搬运沉积过程一直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科学问题。本文选取位于伊犁盆地北部、北天山南麓不同地形和气候条件下的两处黄土剖面,对其沉积速率最高的层段进行了粒度测试分析,结合聚类分析和粒度分布曲线拟合两种方法,重建了黄土粉尘的堆积过程。伊犁盆地黄土主要由远源和近源物质组成,分别由高空西风和中尺度的区域风搬运而来。高空西风所携带的远源粘粒级矿物颗粒对盆地东部降雨较高地区有一定的贡献,而在盆地西部不容易沉降下来。中尺度区域风所搬运的近源物质组成了黄土沉积物的主体,而近源区沉积物的可用性在黄土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另外,非风暴过程中(沙尘暴过后)出现的浮尘在沙尘暴天气频率减少的时期对黄土的发育有重要贡献,而在沙尘暴天气频发的时期,较差的植被覆盖度能够使得已经沉降下来的浮尘组分重新被扬起至大气中。由此建立了一个粉尘堆积的概念模型。认识黄土粉尘的堆积过程对现代沙尘天气的治理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李越宋友桂宋友桂张治平程良清
关键词:伊犁盆地黄土
蚯蚓方解石颗粒——一种新的古气候信息记录载体被引量:1
2018年
近年的研究表明在第四纪土壤和沉积物中广泛存在由蚯蚓特殊腺体产生的方解石颗粒(ECG)。它们一方面可为放射性碳测年提供有效的测年材料,另一方面能够反映其形成时的温度和降水特征。ECG作为潜在的古环境变化信息的新载体,成为古气候研究领域的新方向。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ECG的研究现状,介绍了ECG的产生机理及特征,详细阐述了ECG的碳、氧同位素反映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的原理与机制,并介绍了其在年代学、古气候环境重建中的应用,探讨了其作为新指标的可靠性及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趋势,希望能对未来的黄土古气候研究提供参考。
宗秀兰宋友桂李越
关键词:年代学古气候重建
红原泥炭记录的晚冰期以来若尔盖地区粉尘通量变率及其气候影响
2023年
由于高分辨率的气候重建记录,尤其是粉尘通量重建结果仍然较少,晚冰期以来东亚地区的气候突变机制存在很多争论。本研究对青藏高原东北部若尔盖红原泥炭HY2014剖面(深度450cm)样品的灰分含量及其粒度组成和K、Ti、Zr、Rb、Sr、V等元素含量进行高分辨率测定,基于AMS14C测年结果,重建了晚冰期以来该地区粉尘通量的变化动态,并结合过去的研究结果综合探讨粉尘通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红原泥炭中的Ti、V、Sr、EF_(Zr)、EF_(Rb)、EF_(K)等元素主要为风成输入,可辅助粉尘通量来共同反映研究区大气粉尘沉积的变化历史。2)14000~11600cal.a B.P.,红原地区粉尘通量总体偏高,其中14000~12800cal.a B.P.期间由于红原地区发生特大古洪水事件使大气粉尘通量数值明显增加,而12800~11600cal.a B.P.期间气候冷干,强劲的东亚冬季风和北半球西风急流将裸露的松散沉积物搬运沉积到红原泥炭地中,导致红原大气粉尘通量增加;11600~3100cal.a B.P.粉尘通量低,其中在11600~6400cal.a B.P.期间波动较为明显,而在6400~3100cal.a B.P.粉尘通量波动更为稳定。早中全新世气候总体暖湿,受东亚冬季风和北半球西风急流影响较小且植被覆盖度较高,粉尘通量总体较低;3100cal.a B.P.以来东亚冬季风增强,红原地区粉尘通量再次升高。3)红原泥炭粉尘沉积通量记录了新仙女木事件,还清晰地记录了此后发生的7次粉尘增强事件,这在中国西北和北部的其他记录中也多有体现。粉尘增强事件发生时,东亚冬季风增强,粉尘源区干旱化,植被覆盖面积减小,粉尘释放增多,红原泥炭中粉尘含量升高。
汪洪娇曾蒙秀彭海军朱诚李越白勇勇曾巧孙静茹
关键词:元素地球化学气候突变东亚冬季风
新疆昭苏黄土剖面色度变化特征及古气候意义被引量:21
2014年
对受西风影响的伊犁盆地南缘的昭苏波马剖面进行色度指标分析后发现,在黄土堆积期间,亮度L*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颜色分量a*、b*,同有机质含量关系密切。在S* 中亮度L*与碳酸钙有较好的相关性,而在L*中相关性极低。红度a*受赤铁矿含量的影响最大,其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可以很好地反映气候变干的过程。而黄度b*与针铁矿相关性较差,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气候转变的敏感性不高。
李越宋友桂王千锁
关键词:黄土-古土壤色度气候变化
塔吉克斯坦黄土矿物与稀土元素组成特征被引量:2
2014年
黄土矿物和地球化学组成是研究黄土来源和成因的重要手段。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ICP-MS)对亚洲内陆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的黄土分别进行了矿物组成和稀土元素(REE)特征分析,并与黄土高原和新疆伊犁黄土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XRD鉴定出塔吉克斯坦黄土有10多种矿物,以石英为主,其次为长石、方解石,还有少量绿泥石、云母类、白云石等,偶见多种重矿物,其矿物组成与黄土高原和新疆伊犁黄土类似,但石英、方解石的含量较低,角闪石含量介于黄土高原与伊犁黄土之间,反映近源弱风化的环境。稀土元素总含量(∑REE)变化于130.61~205.62μg·g^(-1),平均值为158.81μg·g^(-1),明显低于黄土高原黄土和新疆黄土,但黄土与古土壤的REE特征参数及配分模式具有很好的相似性,说明两者具有类似的风成成因。塔吉克斯坦黄土不同时代的矿物成分和REE特征参数、配分模式与黄土高原、新疆黄土接近,显示出其经过搬运后的高度混合性特征,亦指示其为风成成因,而含量的细微差异则主要反映了区域地质背景和源区的不同。
宋友桂李越陈秀玲李云
关键词:黄土矿物稀土元素
中亚黄土沉积与西风区末次冰期快速气候变化被引量:14
2019年
气候快速变化过程与机制一直是古气候研究的热点科学问题,随着不同地区高分辨率地质记录的增多,年代学方法的改进,此类快速气候变化事件的区域差异性日益突出,对比和认识这些区域之间的变化细节,有助于认识快速气候变化的规律和驱动机制。文章以中亚黄土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黄土沉积特征与现代气候特征,将中亚黄土分为西部、北部和东部3个亚区,在总结中亚西风区黄土古气候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回顾了近年来中亚地区末次冰期西风区气候突变事件研究现状与问题,初步探讨了在亚轨道尺度上末次冰期快速气候变化发生过程和机制。结果表明,粒度、矿物学、地球化学等指标均指示中亚这3个黄土亚区末次冰期确实存在千年尺度的快速气候波动信号,但在年代和变率上存在区域差异,这种差异除了缺乏精确的年代学控制外,还与区域水热组合和区域地形结构有关。这些冷暖的快速气候变化与北大西洋高纬地区冰盖收缩扩张、西伯利亚高压强度和范围的变化导致风动力变化和西风带南北迁移有关。今后需进一步加强高分辨率年代序列的建立,进一步遴选中亚黄土中有效的、能够独立反映风力强度、源区信息、古温度、古降水等代用指标,并结合古气候模拟试验研究其驱动机制。
宋友桂宗秀兰李越Rustam OrozbaevYuns MamadjanovJamshed Aminov
关键词:黄土末次冰期快速气候变化
塔吉克斯坦黄土矿物组成特征
黄土矿物组成是研究黄土来源和成因的重要手段.利用X射线衍射(XRD)对亚洲内陆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的黄土进行了矿物组成特征分析,并与黄土高原和新疆伊犁黄土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XRD鉴定出塔吉克斯坦黄土有10多种矿物,以...
李越宋友桂李云
关键词:黄土矿物成分X射线衍射法风化作用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