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琴
- 作品数:74 被引量:185H指数:8
-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医药卫生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成骨细胞在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内的大规模扩增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 进行SD大鼠成骨细胞在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内大规模扩增培养的研究。方法 利用微载体悬浮培养法在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内大规模扩增成骨细胞 ,检测其组织形态和生物功能后。作为接种到支架材料上并于反应器内三维环境中培养组织工程骨的种子细胞。结果 成骨细胞在生物反应器中每代可以扩增十倍以上 ,同时经过倒置相差显微镜、SEM(扫描电镜 )以及ALP(碱性磷酸酶 )和MTT等生物学性能检测后 ,发现在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中三维培养的成骨细胞各种生物指标性能良好。结论 新型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可以提供低剪切力的培养环境 ,而且细胞之间有三维联系的机会 ,成骨细胞表现出良好的体外扩增能力 ,适于建立一种理想的成骨细胞体外扩增的三维培养体系。
- 宋克东刘天庆崔占峰李香琴葛丹孙相玉马学虎
- 关键词:成骨细胞微载体体外培养
- 一种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与渗透蒸发膜耦合连续发酵葡萄糖木糖的方法
- 一种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与渗透蒸发膜耦合连续发酵葡萄糖木糖的方法,属于微生物发酵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续发酵葡萄糖木糖生产乙醇的方法。其特征是利用海藻酸钙胶珠把普通酿酒酵母细胞和嗜鞣管囊酵母细胞固定后,分别接种于两个串联...
- 刘天庆隋东宇李香琴孙相彧姜秀美
- 文献传递
- 纳米结构表面上冷凝液滴的生长模式及部分润湿液滴的形成机制被引量:5
- 2013年
- 分析并计算了纳米结构表面上冷凝液滴按照不同途径长大的过程中液滴能量的增加速率,并以能量增加最小为判据来确定液滴的生长途径.结果表明,纳米结构内形成的冷凝液斑在初期按接触角(CA)增加的模式生长时,其能量增加速率远低于其它模式,于是,初始液斑先按增大接触角、并保持底面积不变的模式生长,直至液滴达到前进角状态.此后,沿接触角增加的模式长大所导致的能量增加速率开始远高于其它生长模式,于是液滴三相线开始移动,底面积开始增加,但接触角保持不变.液滴所增加的底面积可以呈润湿或复合两种状态,分别形成Wenzel液滴及部分润湿液滴,前者的表观接触角一般小于160°,而后者则明显大于160°.液滴的生长模式及其润湿状态均与纳米结构参数密切相关,仅当纳米柱具有一定高度、且间距较小时,冷凝液滴才能呈现部分润湿状态.最后,本模型对纳米结构表面上冷凝液滴润湿状态的计算结果与绝大部分实测结果相一致,准确率达到91.9%,明显高于已有公式的计算准确率.
- 刘天庆孙玮李香琴孙相彧艾宏儒
- 关键词:超疏水冷凝液滴
- 一种可注射壳聚糖/甘油磷酸钠/胶原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注射壳聚糖/甘油磷酸钠/胶原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属于生物技术与组织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温敏型可注射材料制备的技术。其特征是:用2.2%(W/V)的壳聚糖溶液与50%(W/W)的β-甘油磷酸钠溶液低温下混...
- 刘天庆姜波关水张文宋克东葛丹李香琴马学虎陆瑞欣
- 文献传递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滴膜共存冷凝传热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3
- 2004年
- 为了研究影响滴膜共存冷凝传热特性的因素,如滴膜区间面积比、滴膜相对位置、表面分割方式,表面过冷度等对冷凝传热的特性共同作用,本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表面分割数、滴膜区面积比、凝液环数、表面过冷度与强化传热比之间的综合评价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Matlab语言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率及泛化能力,能够很好的评价和预测不同条件下的冷凝传热特性。
- 马学虎李香琴周兴东陈嘉宾
-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
- 一种富乙烯气制乙苯的闪蒸分离工艺与装置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乙烯气制乙苯的闪蒸分离装置及其分离方法,属于属于烃类裂解装置下游的富乙烯气与苯烷基化生产乙苯的技术领域。本分离装置经过上游预处理的原料气,溶解于原料苯后进入烷基化反应器;烷基化反应产物首先进入多级闪蒸系...
- 陈晓宇朱炜玄刘宏韩志忠董宏光李香琴
- 水系统中微生物与碳酸钙混合垢生成动态行为的研究
- 该文针对实际水系统中常见的混合垢(微生物和碳酸钙混合垢)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中固定循环系统中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的数量,研究了随主体流速及环境中碳酸钙饱和程度的改变,不同材料表面上...
- 李香琴
- 关键词:微生物碳酸钙诱导期神经网络
- 文献传递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海藻酸钙胶珠内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作用被引量:1
- 2013年
-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移植治疗神经损伤被认为是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手段,但其来源困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以其所具有的诸多优点,为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而BMSCs是否是通过作用于内源性的NSCs来促进神经修复,仍存在着争议。今采用海藻酸钙胶珠将NSCs包囊培养至一定大小的神经球后,再与BMSCs进行共培养,考察BMSCs对生长在海藻酸钙胶珠内的NSCs增殖与分化的作用,探讨BMSCs移植治疗神经疾病与损伤的作用机理。共培养过程中观察神经球结构的变化;共培养结束后计算NSCs的增殖倍数,对增殖条件下共培养的NSCs表型和多向分化潜能进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对分化条件下共培养的NSCs向不同神经细胞分化的能力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BMSCs可使生长于支架内的NSCs迁出细胞球,对NSCs的增殖没有明显影响;但能够明显影响NSCs的分化,使其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能力增加3倍,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能力减弱1倍,而向神经元细胞分化的能力没有明显变化。BMSCs有可能是通过分泌某些因子增加了NSCs迁移及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能力,从而促进神经损伤的修复。
- 李香琴刘天庆宋克东葛丹马学虎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共培养
- 一种姜黄素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应用及其结合三维肿瘤模型的构建方法
- 一种姜黄素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应用及其结合三维肿瘤模型的构建方法,将聚合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luronic F127与姜黄素复合,制备水溶性好、治疗肿瘤效果好的中药纳米粒CurNPs。制备明胶/海藻酸钠/纳米粘土Gel/...
- 宋克东苏雅胡雪岩徐杰房换李香琴刘天庆
- 浅谈从传递过程原理课程“强化传热”章节中得到的启示
- 2014年
- 能源短缺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各种能量的利用中,80%要经过热量的传递与交换,所以强化传热技术一直是研究者们寻求发展与突破的领域。本文利用场协同原理,解释了传统的强化传热过程中通过增大雷诺数(Reynold's number,Re)来强化传热是以消耗大量的能量为代价的,得不偿失;而微细尺度下传热则可在较小的雷诺数下获得较高的传热系数,有利于热传递,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 李香琴刘天庆于志家
- 关键词:场协同原理热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