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病毒
  • 5篇单纯疱疹
  • 5篇单纯疱疹病毒
  • 5篇疱疹
  • 4篇单纯疱疹病毒...
  • 4篇胆道
  • 4篇胆道闭锁
  • 4篇婴儿
  • 4篇神经系
  • 4篇神经系统
  • 4篇中枢神经
  • 4篇中枢神经系统
  • 4篇疱疹病毒感染
  • 4篇肝炎
  • 4篇闭锁
  • 4篇病毒感染
  • 3篇蛋白
  • 3篇蛋白质
  • 3篇新生儿
  • 3篇血清

机构

  • 18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8篇杨天娇
  • 13篇王晓红
  • 8篇朱启镕
  • 7篇俞蕙
  • 6篇王建设
  • 5篇谢新宝
  • 3篇陆怡
  • 2篇朱燕凤
  • 2篇沈军
  • 2篇曾玫
  • 1篇冯艳玲
  • 1篇葛艳玲
  • 1篇钟华清
  • 1篇朱启鎔
  • 1篇王慧君
  • 1篇严秀峰
  • 1篇郑珊
  • 1篇姚玮蕾
  • 1篇缪瑾

传媒

  • 3篇中国循证儿科...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国外医学(儿...
  • 1篇第九次全国小...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4年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 (HSV)感染病死率高 ,预后差 ,对新生儿有极大危害性。本篇综述主要介绍新生儿HSV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影响因素 ,特别是母亲HSV感染对新生儿的影响及新生儿HSV感染的患病率、临床表现。
杨天娇朱启镕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属婴儿疾病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临床横断面研究
目的: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了解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感染的患病情况,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材料和方法:(1)收集了2001年6月~2002年6月住院的病...
杨天娇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单纯疱疹病毒病毒性脑炎儿科学
文献传递
儿童播散性隐球菌病8例临床特征和预后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儿童播散性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播散性隐球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征和预后。结果 8例播散性隐球菌病连续病例进入分析,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6.1岁。血清HIV抗体均阴性,流式细胞仪检测CD4细胞计数正常。2例起病前曾口服糖皮质激素,余6例否认免疫抑制剂服用史及基础疾病史。8例患儿家长均否认鸽子或其他禽类接触史。8例患儿起病均表现为持续发热,7例有明显的肝脾肿大,4例有黄疸,2例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2例服用糖皮质激素患儿有皮肤损害,8例均无头痛、呕吐或意识改变等神经系统症状。8例血清隐球菌抗原滴度均〉1∶640,6例血培养结果示新型隐球菌阳性,4例CSF隐球菌抗原升高,5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8例血清Ig E均升高,平均3 896.5 Ku A·L-1。3例影像学检查提示累及胆道,肝内胆管扩张,胸部CT示7例累及肺部。8例起病至确诊2~7周,均接受全身性抗真菌治疗(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或氟康唑),其中1例治疗后出现隐球菌相关性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8例治疗反应良好。8例诱导治疗结束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Ig E水平均恢复正常,停药后随访3~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播散性隐球菌病可发生于无HIV感染的儿童,可累及多系统脏器,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肺部受累多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和血清Ig E水平升高是本病实验室检查的显著特点。
谢新宝朱燕凤王晓红俞蕙曾玫陆怡沈军杨天娇
关键词:播散性隐球菌病儿童预后
儿童肝糖原累积病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分析儿童期肝糖原累积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42例以肝脏损害为主的肝糖原累积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42倒患儿就诊时年龄5个月~17.5岁,男性33例,女性9例,均有肝脏肿大,40例(95.2%)为中重度肿大;30例(71.4%)存在空腹低血糖,2例发生低血糖惊厥;14例(33.3%)生长发育落后;36例肝组织病理检查均显示明显糖原累积,23例(63.9%)肝组织存在纤维化。结论:肝糖原累积病是小儿常见代谢性疾病之一,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及早诊断、随访治疗及合理饮食指导可改善患儿预后。
杨天娇王晓红朱启镕
关键词:糖原累积病肝脏儿童
新生儿硬化性胆管炎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06年
杨天娇王晓红朱启镕王建设
关键词: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新生儿期文献复习慢性进展胆道闭锁
小儿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了解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情况,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收集 150例住院的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患儿的脑脊液标本,用套式PCR检测脑脊液中HSV DNA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脊液中特异性HSV IgM抗体。结果:150例中有6例脑脊液HSV1 DNA(+),另1例HSV1 IgM(+);病例呈散发性起病,无明显季节、年龄、性别分布特点。与其他病毒感染相比,惊厥持续状态、精神症状发生率高(P<0.01),意识障碍、病死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占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4.67%。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多为HSV1的原发感染,可导致脑炎、脑干脑炎、急性播散性脊髓膜炎;起病较危重,出现精神症状较多,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能明显改善病情,降低病死率。
杨天娇朱启镕王晓红王建设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单纯疱疹病毒
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临床横断面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了解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情况,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收集考虑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新生儿40例的脑脊液(CSF)标本,通过套式PCR检测CSF中HSV-DNA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SF中特异性HSV-IgM抗体。结果2例患儿检测CSF中HSV-1 DNA(+),其母亲妊娠期均体健,无生殖器疱疹史,无皮损;1例提示为播散性感染,另1例局限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40例CSF检测HSV-2 DNA均阴性。结论HSV感染占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5%,不是常见病原;1型可能为新生儿HSV中枢感染的常见类型,可能与我国孕母HSV-2血清感染率较低有关。
杨天娇朱启镕王晓红王建设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单纯疱疹病毒
上海地区重症手足口病住院患儿临床分析被引量:47
2012年
目的分析2009至2010年我院传染科收治住院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寻找重症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及2010年因手足口病住院,且临床分期2期及2期以上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共7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8例重症手足口病住院患儿中,2009年271例,危重症3期17例(6.3%)。2010年477例,3期7例(1.5%),3期危重病例比重较2009年降低(x2=12.836,P〈0.01)。临床表现2期患儿724例,3期危重症24例,其中7例死亡,3期患儿病死率与2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470例(62.8%),女278例(37.2%),男女比为1.7:1。年龄3个月10d-12岁9个月,中位年龄25个月,以1~4岁为主,达577例(77.1%)。本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2期患儿热程(4.10±1.40)d,3期为(5.05±1.05)d,3期热程较2期长(t=3.173,P〈0.01)。四肢抖动(57.0%)及呕吐(62.3%)是重症患儿病程中最常见的伴随症状,肺水肿、肺出血是最严重的并发症。3期患儿血白细胞计数(14.8±6.25)×10^9/L,血糖(8.63±3.51)mmol/L,与2期患儿血白细胞计数(11.8±4.23)×10^9/L,血糖(5.51±2.14)mmo^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反应蛋白及脑脊液白细胞计数2期和3期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2例患儿行头颅MRI检查,表现异常者37例(20.3%),主要表现为脑干(11例)等部位的高信号,有1例3期重症死亡患儿表现为脑水肿。结论手足口病的流行有一定的区域性及季节性,与家庭经济、卫生条件和性别都有一定的关系。1~4岁儿童为手足口病高发年龄。高热持续不退,是重症危险因素。而外周血白细胞、血糖水平的升高,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可作为实验室预警指标。
严秀峰葛艳玲谢新宝沈军朱燕凤曾玫杨天娇王晓红俞蕙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
原发性胆汁酸合成障碍1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酸合成障碍中3β-羟基-5-C27-类固醇脱氢酶缺陷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进展.方法:对经HSD3B7基因突变分析明确诊断的1例3β-羟基-5-C27-类固醇脱氢酶缺陷患儿,回顾性分析临床特点、治疗经验...
杨天娇谢新宝姚纬蕾王慧君俞蕙王晓红
关键词:病理诊断
3β-羟基-△5-C27-类固醇脱氢酶缺陷一例分析及文献复习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酸合成障碍中3β-羟基-△5-C27-类固醇脱氢酶缺陷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进展。方法对经HSD387基因突变分析明确诊断的1例固醇脱氢酶缺陷患儿,回顾性分析临床特点、治疗经验,并对2000年以来国外报道的51例进行了文献复习。结果(1)病例为3个月婴儿,自新生儿期出现胆汁淤积,血清生化:总胆红素110.7μmol/L,直接胆红素74.5μmol/L,叫一谷氨酰转肽酶24.4IU/L,血清总胆汁酸0.1μmol/L,给予胆酸片替代治疗后,胆汁淤积减退,临床症状及血清生化指标很快好转,基因突变检测明确患儿存在HSD387基因复合杂合突变,确诊为原发性胆汁酸合成障碍中的最常见类型3β-羟基-△5-C27-类固醇脱氢酶缺陷。(2)回顾国外报道的51例患儿的资料,多在新生儿期出现胆汁淤积,不给予及时、针对性治疗部分患儿可进展至严重肝病,需要肝移植;而与临床胆汁淤积不相符的是血清生化特点是y-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正常,血清胆汁酸浓度低于或在正常范围,初级胆汁酸的替代治疗可使临床症状好转;其中的31例患儿检测HSD387基因存在致病突变。结论3β-羟基-△5-C27-类固醇脱氢酶缺陷患儿存在新生儿胆汁淤积,血清Y-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正常,血清胆汁酸浓度低于或在正常范围,及时给予初级胆汁酸替代治疗可明显改善受累患儿肝功能,缓解病情。HSD387基因检测能够发现致病突变。
杨天娇谢新宝姚玮蕾王慧君俞蕙王晓红
关键词:胆汁淤积肝内代谢缺陷先天性基因测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