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尚斌

作品数:11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太阳
  • 3篇太阳物理
  • 2篇地球
  • 2篇地球生物
  • 2篇耀斑
  • 2篇神经网
  • 2篇神经网络
  • 2篇太阳风
  • 2篇太阳风暴
  • 2篇太阳耀斑
  • 2篇天文
  • 2篇天文台
  • 2篇逐日
  • 2篇基于神经网络
  • 2篇航空航天
  • 1篇电机
  • 1篇定标
  • 1篇有效载荷
  • 1篇预处理
  • 1篇原子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国...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北京空间飞行...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紫...
  • 3篇中国空间技术...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北京跟踪与通...
  • 1篇北京空间机电...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长...
  • 1篇中国科学院云...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北京卫星环境...
  • 1篇山东大学(威...

作者

  • 11篇杨尚斌
  • 7篇邓元勇
  • 3篇甘为群
  • 3篇白先勇
  • 3篇张也弛
  • 3篇杨孟飞
  • 3篇林佳本
  • 3篇王颖
  • 2篇汪景琇
  • 2篇周桂萍
  • 2篇田晖
  • 2篇何建森
  • 2篇侯俊峰
  • 1篇程学武
  • 1篇黎辉
  • 1篇高裕
  • 1篇杨勇
  • 1篇龚威
  • 1篇何玲平
  • 1篇张效信

传媒

  • 3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国激光
  • 1篇红外与激光工...
  • 1篇新华文摘
  • 1篇天文学报
  • 1篇中国空间科学...
  • 1篇少先队员(知...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阳极轨天文台被引量:13
2023年
太阳极轨天文台利用高轨道倾角(≥80°)和小椭偏率轨道,将首次实现正面对太阳极区磁场和速度场高精度成像观测,结合多波段遥感和原位测量,为解决太阳磁活动周起源的世纪难题提供决定性观测,为破解“原始”高速太阳风的起源效应之谜提供直接观测支撑,为理解日球层整体结构突破性创建数据驱动的日球数值模型.
邓元勇周桂萍周桂萍王颖冯学尚王颖姜杰何建森杨尚斌田晖杨尚斌甘为群侯俊峰李乐平夏利东甘为群白先勇熊明李乐平朱成林林佳本黎辉陈波何玲平张也弛张红鑫林佳本张爱兵章海鹰陈波何玲平杨建峰张红鑫汪景琇
关键词:数据驱动轨道倾角
基于神经网络的天文台址长期白日视宁度变化估算
2024年
视宁度好坏是影响天文观测图像质量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目前白日视宁度数据主要是通过太阳差分像运动视宁度检测仪(Solar Differential Image Motion Monitor,SDIMM)或者谱比法获得.由于SDIMM和实际观测所用仪器不同,其测得的视宁度无法反映数据获取时刻的实际视宁度情况,也无法回溯历史既有观测数据对应的大气视宁度.而使用谱比法需要海量短曝光数据,计算成本巨大.基于以上天文观测面临的困难,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白日视宁度估算方法,该方法首先对获得的短曝光数据使用谱比法计算对应的视宁度r_(0),构建数据集;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降维,通过神经网络建立起窄带滤光器太阳光球观测图像和视宁度之间的非线性回归关系,训练集和测试集实验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估算视宁度.使用该方法对怀柔观测基地2020年的视宁度进行估算,视宁度中值为2.89 cm,对1989年到2010年连续22 yr的历史观测数据进行长周期的视宁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怀柔基地发布的历史数据对应的视宁度中值在3 cm左右,40%以上数据对应的视宁度超过3 cm,一年中9月份的视宁度最好,该结果验证了怀柔基地视宁度的长期稳定性.此外,该方法也可以从视宁度r_(0)的快速判断出发,为采集到的高质量短曝光图像甄选提供判断依据.
胡兴杨尚斌邓元勇邓元勇包星明林佳本
逐日未来时--太阳的三大未解之谜
2022年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为地球生物提供赖以生存发展的光和热。同时,太阳对地球有巨大影响,其总辐射变化(缓慢、时间尺度大)调控地球长期气候变化,太阳耀斑等剧烈活动(剧烈、快速)导致的太阳风暴则可能对航空航天、导航通信等高技术系统及远距离输油、输电、输气等系统造成灾害性后果。
邓元勇杨尚斌
关键词:太阳耀斑太阳风暴地球生物航空航天
浮现活动区的磁螺度研究
磁螺度在理想磁流体中是守恒的,在磁雷诺数足够大的磁重联中也是近似守恒的。研究浮现活动区的磁螺度积累,可以推断在太阳内部磁螺度形成的特征和在太阳大气中积累的磁螺度是如何演化的。   论文的主要成果归纳如下:   (1)...
杨尚斌
关键词:太阳磁场磁螺度数值模拟
太阳立体探测任务设想被引量:7
2023年
太阳空间探测在太阳物理前沿科学问题研究和空间天气预报应用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类在60余年的太阳空间探测活动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仍存在诸多根本性重大问题有待解决.太阳立体探测可以克服单视角观测的局限,获取全方位、多要素的物理数据,促进解决太阳物理中的重大科学问题.本文介绍了太阳内部结构和磁场起源、太阳活动机理研究、太阳活动的全日球空间天气效应和空间天气预报模式研究4个科学目标,太阳立体探测任务空间布局、系统组成和探测器总体设计,以及太阳立体探测任务的有效载荷配置和主要技术指标.
杨孟飞汪景琇王赤宗秋刚张效信代树武邓元勇冯学尚王颖朱成林张也弛张庆祥沈锋钢田百义周文艳李林凌颜毅华周桂萍杨尚斌熊明张爱兵何建森田晖田晖李嘉巍甘为群夏利东彭吉龙黄长宁全林
关键词:太阳物理太阳活动
太阳空间探测进展与展望被引量:7
2022年
为了探索太阳空间探测活动的发展方向,在广泛调研太阳空间探测任务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任务实施年代、轨道设计、探测要素、技术特点和成果影响力,选取了10个典型空间太阳探测器,对其科学目标、有效载荷、卫星平台特性和科学发现进行了分析,提炼总结了太阳空间探测的进展和发展趋势。总体而言,太阳探测器运行轨道逐步多样化,有效载荷探测要素更加丰富,探测精度、时空分辨率等显著提升,但仍存在大量问题待解决。在分析现阶段成果和待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太阳空间探测的发展展望,指出了全方位、多要素探测是破解太阳物理和空间天气预报发展瓶颈的可行途径。
杨孟飞代树武王颖朱成林杨尚斌张也弛
关键词:太阳物理空间天气预报卫星平台有效载荷
太阳磁场探测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0
2020年
磁场是当今太阳物理最重要的观测量,与太阳磁场观测研究相关的科学问题是当今太阳物理、日地物理的前沿和热点。文中简要回顾了太阳磁场观测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面临的困难,并结合国内在太阳磁场观测研究中取得的成就,探讨了国内在未来的竞争中可能的突破口。基于空间探测的优势,笔者认为深空探测将在有关太阳磁场的重大科学难题的突破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
邓元勇甘为群甘为群颜毅华白先勇杨尚斌陈洁
关键词:太阳
基于神经网络的双折射窄带滤光器型磁像仪观测波长点的定标被引量:1
2023年
滤光器型磁像仪在固定波长点观测时,受到温度变化、机械误差等因素影响,观测波长点发生偏移。传统的波长点定标方法通过拟合谱线轮廓来对观测点进行定标,耗时多且无法实时校正观测波长点。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观测波长点的高效定标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分析不同波长点处的图像特征差异,设计一套有效的数据预处理方案;然后通过机器学习下的神经网络建立起实时观测图像与对应观测波长点的非线性关系。方法验证和实际测试的结果表明该方法比现有的方法快100多倍,同时可监测仪器运行状态。最后,针对磁像仪系统频繁维修后需重新训练网络的问题,给出克服系统变化的方案。该方法可实现滤光器位置实时定标,有效减少定标过程中电机频繁旋转带来的滤光器工作寿命缩短现象,提高地面和空间太阳磁场观测的效率和稳定性。
胡兴杨尚斌季凯帆季凯帆邓元勇林佳本朱晓明邓元勇王全
关键词:预处理
钾原子滤光器在太阳高分辨率观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太阳高分辨率速度场观测系统可用于探测日震的活动信息,对太阳内部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探讨了双峰钾原子滤光器在太阳光球层速度场观测中的应用方法,即利用法拉第反常色散原子滤光器(FADOF)的高光谱分辨率和光谱稳定性等优点,采用双峰钾原子滤光器分辨来自太阳光球层钾线(769.898nm)光谱的多普勒频移,并提出用F-P标准具对透过原子滤光器的双峰信号进行光学选支,从而获得太阳光球层多普勒速度场图像。研制出双透射峰钾原子滤光器原理样机,经测试其谱型与理论谱型符合良好,满足太阳速度场高分辨率观测的需要。将此技术方案扩展到太阳的其他谱线,可实现对太阳大气多层次速度场的同时观测。
张俊杨勇程学武杨尚斌龚威
关键词:大气光学原子滤光器
逐日未来时
2022年
太阳的三大未解之谜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为地球生物提供赖以生存发展的光和热。同时,太阳对地球有巨大影响,其总辐射变化(缓慢、时间尺度大)调控地球长期气候变化,太阳耀斑等剧烈活动(剧烈、快速)导致的太阳风暴则可能对航空航天、导航通讯等高技术系统及远距离输油、输电、输气等系统造成灾害性后果。
邓元勇杨尚斌
关键词:太阳耀斑太阳风暴地球生物航空航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