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韬
-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的探讨
- 2017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总结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及同期住院接受治疗的50例糖尿病未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影响感染发生的因素,并且寻找预防措施。结果两组间血糖控制不佳、高胆固醇血症、β2微球蛋白异常及D-二聚体异常,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血糖难以控制、出现高胆固醇血症、β2微球蛋白异常及D-二聚体异常等因素,成为主要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积极控制患者血糖、血脂及微球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等可有效预防糖尿病肺部感染的发生。
- 刘林华林棱姚瑾杨文韬陈凝
- 关键词:肺部感染糖尿病预防措施
-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13
- 2010年
-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将150例观察对象分为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对照组,感染组又分为全身感染组及局部感染组,分别采用ELISA法及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结果 PCT分别取0.5 ng/ml和2 ng/ml为阈值、CRP取5 mg/L为阈值时,皆可预测感染的发生,感染组PCT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5)。CRP水平在全身感染与局部感染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感染组PCT水平高于局部感染组(P<0.05)。不同感染组间CRP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间PCT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和CRP测定均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CRP的敏感性较高,而PCT的特异性较高,PCT可较好地区分全身感染与局部感染、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
- 施冰林棱姚瑾衣利刘林华杨文韬陈凝黄拔威
- 关键词: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细菌感染脓毒症
- 血清N末端前体BNP及肌钙蛋白Ⅰ与脓毒症关系研究
- 2011年
- 目的评价N末端前体脑钠肽及肌钙蛋白I对脓毒症预后判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住院的脓毒症患者41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脓毒症组(22例)及严重脓毒症组(19例),严重脓毒症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11例)及死亡组(8例),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的健康体检者20例为非脓毒症对照组,在入院的24h内检测NT-proBNP、CTnI等指标,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NT-proBNP、CTnI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合专业背景知识得到最优的界值和相应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在校正性别、年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肌酐清除率等影响因素的条件下,应用Logistics回归方法分析NT-proBNP对严重脓毒症预后判断的价值。结果严重脓毒症组BNP及CTnI与轻度脓毒症组、非脓毒症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严重脓毒症患者死亡组BNP及CTnI较生存组明显升高(P<0.01)。NT-proBNP及CTnI的AUC分别为0.89(95%CI为0.42~0.96)、0.67(95%CI为0.61~0.88),多元Logistics回归提示在校正性别、年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肌酐清除率等影响后NT-proBNP最终进入回归模型(OR=2.914,P<0.05),提示NT-proBNP为影响严重脓毒症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CTnI未进入回归模型。结论 NT-proBNP及CTnI对脓毒症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都有较好的价值,尤其对于严重脓毒症预后的判断,NT-proBNP优于CTnI,且NT-proBNP为严重脓毒症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 杨文韬林棱姚瑾
- 关键词:脓毒症肌钙蛋白I预后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院内死亡的关系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胆固醇水平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院内死亡的相关性。方法测定458例STEMI患者入院时LDL胆固醇水平,观察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住院期间死亡事件发生率,根据结果分为院内死亡组及存活组,对比分析两组LDL胆固醇水平变化。结果 458例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住院期间死亡率5.7%(26/458),院内死亡组患者LDL胆固醇水平[(2.64±1.59)mmol/L]明显低于存活组[(3.31±1.0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结果显示,预测急诊PCI后死亡事件发生的术前LDL胆固醇最佳切点为2.38mmol/L(曲线下面积为0.682,P<0.05,95%CI:0.637~0.725;敏感性为64.0%;特异性为8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LDL胆固醇减低是STEMI急诊PCI术后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6.105,95%CI:2.372~13.167,P<0.05)。结论入院时术前LDL胆固醇减低是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 杨文韬林开阳林棱
- 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 尿路感染相关血流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相关血流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尿路感染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按是否并发血流感染分为血流感染组(25例)和非血流感染组(66例)。结果与非血流感染组比较,血流感染组PCT、CRP、CRP/白蛋白比值和空腹血糖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钠和血磷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尿路感染发生血流感染与PCT、空腹血糖、CRP/白蛋白比值和CRP均呈正相关(P<0.05);与血钠和血磷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检测PCT、CRP、CRP/白蛋白比值、空腹血糖、血钠和血磷水平,有助于尿路感染相关血流感染的诊治。
- 陈竹凤林友成杨文韬陈凝郑伟庄宸麟林棱
- 关键词:尿路感染血流感染降钙素原空腹血糖
- 一例胆囊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诊治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6年
- 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例胆囊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的临床特点,其以腹痛、腹胀、发热起病,经过常规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后通过腹部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等检查考虑胆囊动脉瘤破裂出血,经胆囊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并行栓塞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通过文献复习,总结胆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与临床表现,提高在腹痛、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对胆道出血这类疾病的认知,以免造成病情的延误。
- 陈凝林棱姚瑾杨文韬
- 关键词:胆道出血胆囊动脉瘤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