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乳腺
  • 8篇瘢痕
  • 7篇乳腺癌
  • 7篇腺癌
  • 6篇增生
  • 6篇免疫
  • 5篇增生性瘢痕
  • 5篇肿瘤
  • 5篇疗效
  • 5篇CD90
  • 3篇预后
  • 3篇乳腺疾病
  • 3篇乳腺肿
  • 3篇乳腺肿瘤
  • 3篇算子
  • 3篇细胞
  • 3篇腺肿瘤
  • 3篇免疫组化
  • 3篇表型
  • 2篇乳腺病

机构

  • 21篇福建医科大学
  • 5篇苏州大学
  • 2篇郑州市第一人...
  • 1篇河南大学
  • 1篇青海大学

作者

  • 26篇杨炳林
  • 19篇陈文新
  • 19篇王合兵
  • 19篇肖坚
  • 5篇李永林
  • 4篇余丽娜
  • 3篇祁强
  • 3篇苏卫国
  • 3篇张茂泉
  • 2篇廖尚范
  • 2篇伊岱旭
  • 2篇肖海涛
  • 2篇吴用样
  • 2篇黄志明
  • 1篇吴宗强
  • 1篇林伟
  • 1篇王守立
  • 1篇卢东明
  • 1篇江文政
  • 1篇钱明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医药
  • 4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苏州医学
  • 1篇菏泽医学专科...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2篇2020
  • 5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皮肤扩张器在小儿四肢烫伤后瘢痕中的应用
2008年
目的探讨皮肤扩张术在小儿四肢烫伤后期瘢痕修复中的应用范围及手术效果。方法应用50个皮肤扩张器对25例小儿四肢烫伤后期修复治疗,扩张器容量30-20ml,扩张时间为6-8周,扩张达标后经一次手术修复肢体的瘢痕,扩张后皮瓣以推进滑行为主,以防皮瓣血供障碍。纤维包膜应尽量切除,以利于皮瓣向前推进。结果25例小儿患者中,扩张后行二期手术疗效满意或较满意者为23例,疗效不满意者为2例,主要是扩张后皮瓣长度不够,转移后张力过大,皮瓣远端血供不佳致愈合不良,术后均无继发四肢畸形。结论在充分做好术前设计,提高手术技巧和严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下,皮肤扩张术是修复小儿四肢烫伤后瘢痕的理想方法。
杨炳林李永林肖海涛祁强江文政钱明
关键词:扩张器瘢痕
放射性粒子定位与导丝定位引导切除不可触及乳腺癌病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 eta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系统评价放射性粒子定位(RSL)和金属导丝定位(WGL)引导切除不可触及乳腺癌病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OVID、EBSCO、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3月1日,纳入研究质量评价后,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RSL组的切缘阳性率和再次手术率均低于WG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79,95%CI 0.68~0.92,P=0.002;OR=0.71,95%CI 0.59~0.84,P<0.0001);RSL组和WGL组的术中再次切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5,95%CI 0.68~1.07,P=0.16;OR=1.40,95%CI 0.86~2.27,P=0.18)。结论与WGL相比,RSL具有更低的阳性切缘率和再次手术率,在未来可能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张茂泉肖坚陈文新王合兵杨炳林陈基铖
关键词:触诊阴性乳腺病灶放射性粒子META分析
浆细胞性乳腺炎23例临床诊疗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效果,提高本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3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诊疗过程及其治疗体会。结果 23例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20例治愈,3例术后存在切口红肿、渗液,愈合不佳等情况经保守治疗而愈。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病情复杂,误诊率高,易反复发作,手术切除是较有效的治疗方法,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陈文新杨炳林肖坚王合兵
关键词:浆细胞性乳腺炎手术治疗
男性乳腺癌的临床治疗(附8例病例报告)
2010年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而反思探讨影响男性乳腺癌﹝MBC﹞预后的相关治疗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男性乳腺癌病例的治疗及生存率的关系。结果8例总的5年生存率75%(6/8),全组有2例存活l0年以上。结论男性乳腺癌MBC的预后与肿瘤大小、临床病理分期、腋淋巴结转移、激素受体阳性与否以及治疗方法等因素有关。
肖坚陈文新王合兵杨炳林
关键词:男性乳腺肿瘤预后
增生性瘢痕中CD90表达与TGF—β1和α-SMA表达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研究CD9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并分析CD90表达与TGF-β1、α-SM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自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随机选取18例增生性瘢痕患者,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CD90、TGF-β1、α-SMA在18例增生性瘢痕(A组)、18例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交界处(B组)、18例正常皮肤(C组)标本中的表达水平,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 显示,CD90、TGF-β1、α-SMA在A、B组中有较高的阳性表达,两组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C组中仅有少量的阳性表达,与A、B两组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显示,在A组中CD90的表达和与TGF-β1、α-SMA的表达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结论 CD90可能是瘢痕异常增生的特异表型,且CD90与TGF-β1、α-SMA在增生性瘢痕中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
李克李永林杨炳林祁强林伟李丽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CD90表型免疫组化
13例乳腺肉瘤临床治疗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乳腺肉瘤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以提高乳腺肉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自2001年1月~2011年12月的乳腺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2例分叶状囊肉瘤失访,1例癌肉瘤术后失访,另外1例20个月复发后失访。1例高度恶性分叶状囊肉瘤,术后26个月死亡。3例恶性淋巴瘤均在5年内死亡。1例纤维肉瘤18个月后复发,行全乳腺切除术。3例纤维肉瘤(包括1例复发后再次手术)及2例分叶状囊肉瘤(1例低度恶性,1例高度恶性)均健在。结论对术前肿块较大且怀疑可能为乳腺肉瘤的患者尽可能行空心针穿刺取组织学病理及联合免疫组化明确诊断,指导治疗,肉瘤主要以手术为主,预后主要与病理类型及生物学行为关系较密切,肿块大小并不是预后的关键因素,术后内脏转移患者较多。
陈文新杨炳林肖坚王合兵
关键词:乳腺肉瘤
比较分析标准通道和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比较分析标准通道和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肾结石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随机划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参照组以及实验组,前者给予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后者给予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出血量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86.61±1.25)min明显短于参照组(120.13±2.14)min(P<0.05);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185.52±1.26)mL明显多于参照组(99.85±3.41)mL(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效果相当,但是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在手术时间上比标准通道要长,但是其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相对较少。
廖尚范杨炳林伊岱旭吴用样黄志明
关键词:微通道经皮肾镜肾结石疗效
成纤维细胞CD90表达与增生性瘢痕形成机理的相关分析
目的:为深入研究增生性瘢痕的发病机理,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CD90、TGF-β/_1、α-SMA、I型和III型胶原在增生性瘢痕、瘢痕交界处和正常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与瘢痕异常增生相关的影响因素,并...
杨炳林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CD90表型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
文献传递
皮肤扩张术在小儿四肢瘢痕修复中的应用15例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利用皮肤扩张术治疗小儿四肢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19个皮肤扩张器治疗15例小儿四肢烫伤后瘢痕,扩张器容量50~200 ml,扩张时间10~14周,利用扩张后组织设计皮瓣修复肢体部位瘢痕。结果:15例患者中,疗效优9例,良3例,差3例,优良率达80%。术后均无继发四肢畸形。结论:皮肤扩张术是修复小儿四肢瘢痕的可行方法。
杨炳林祁强李永林肖海涛钱汉根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3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3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的疗效分析。方法46例Ⅰ、Ⅱ、ⅢA期乳腺癌患者,分为2组,保留组(30例)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切除术时保留ICBN,切除组(16例)手术切除ICBN,所有患者随访大于6个月。结果保留组患者术后21例患者无感觉方面的变化.3例发生感觉麻木.1例上肢出现烧灼感。5例上肢出现感觉减退;而切除组患者术后1例出现腋窝无汗,9例发生感觉麻木,2例上肢出现烧灼感,4例上肢出现感觉减退,二者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x^2=23.346;P〈0.05);保留组患者中,22例患者术后未发生患肢疼痛,8例患者术后发生患肢疼痛;而切除组患者中,3例患者术后未发生患肢疼痛,13例患者术后发生患肢疼痛.二者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u=5.14;P〈0.05)。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切除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及疼痛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王合兵肖坚张成武陈文新杨炳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