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猛

作品数:5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文学

主题

  • 4篇学者
  • 4篇学者散文
  • 4篇散文
  • 3篇政治
  • 3篇去政治化
  • 2篇政治文化
  • 2篇政治文化语境
  • 2篇文化语境
  • 1篇代文
  • 1篇学史
  • 1篇战时
  • 1篇战争
  • 1篇倾诉
  • 1篇文统
  • 1篇文学
  • 1篇文学创作
  • 1篇文学史
  • 1篇现代散文
  • 1篇现代文
  • 1篇现代文学

机构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作者

  • 4篇杨猛
  • 1篇金春平

传媒

  • 1篇文教资料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政治文化语境下的“去政治化”书写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三个十年是烽火连天的十年,“战争”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民族矛盾和政治斗争促使文学界形成了以民族意识为主导的抗战文化。在这一文化影响下,报告文学、杂文蔚然成风。同时,这样的政治文化语境也孕育和产生了去政...
杨猛
关键词:政治文化学者散文去政治化理趣
对苦闷的倾诉——论抗战时期学者散文出现的原因
2011年
抗日战争的爆发逼迫大批学者逃亡到内地。漂泊不定的生活,羁旅他乡的愁绪,国破家亡的愤·I既和无奈让这些人文素养深厚的学者感到一种深深的苦闷,他们不屑以文为武,又不能奔赴战场.便将这种苦闷以一种超然、闲适的笔调融入到他们的散文创作中去。本文以40年代典型学者王了一、钱钟书、梁实秋和费孝通为例,试图说明40年代学者散文的产生正是作家对于自己苦闷情感的抒发。
杨猛
关键词:学者苦闷战争倾诉
20世纪40年代学者散文的“去政治化书写”与“五四”文统的传承
2011年
现代散文产生于王纲解钮的"五四"时期,在胡适、周作人、林语堂等人的努力下,现代散文摆脱了传统的载道命运,在吸纳了西方随笔的文学精神质素之后,形成了颇具晚明风格式的自由自在、独抒性灵的"士"风文统。而四十年代抗日战争的爆发、民族危机的加剧,促使中国文学普遍的纳入到了政治理念宣传的工具范式,尤其是同样属于"广义散文"范畴的报告文学、杂文等文体,由于创作与传播的迅捷性而繁盛一时,甚至一度沦为抗战政治宣传的文学工具,"士"风传统因而被拒斥与边缘。而以钱钟书、梁实秋、王了一等为首的一批学者在政治统摄逼仄的文化境遇中,却始终坚守五四散文个性化与自由化的文学精神,呈现出积极的"去政治化书写"的美学趋向,以此试图勾连和打通古今散文"士"风传统的文脉,显示出难能可贵的"士"风精神与自由主义立场,以及对散文文体之本体性特征的积极构建。
金春平杨猛
关键词:去政治化文统现代散文
政治文化语境下的“去政治化”书写——论20世纪40年代学者散文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三个十年是烽火连天的十年,“战争”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民族矛盾和政治斗争促使文学界形成了以民族意识为主导的抗战文化。在这一文化影响下,报告文学、杂文蔚然成风。同时,这样的政治文化语境也孕育和产生了去政...
杨猛
关键词:学者散文文学创作政治文化现代文学史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