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雨

作品数:105 被引量:2,168H指数:3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18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5篇天文地球
  • 41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6篇四川盆地
  • 56篇盆地
  • 41篇勘探
  • 27篇飞仙关组
  • 23篇油气
  • 23篇气藏
  • 22篇三叠
  • 22篇储层
  • 14篇碳酸
  • 14篇碳酸盐
  • 13篇盐岩
  • 13篇碳酸盐岩
  • 12篇三叠统
  • 12篇成藏
  • 12篇川东
  • 11篇油气勘探
  • 10篇三叠世
  • 10篇下三叠统
  • 9篇早三叠世
  • 8篇地质

机构

  • 10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7篇中国石油
  • 12篇西南石油大学
  • 5篇中国石油西南...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2篇长江大学
  • 2篇江汉石油学院
  • 2篇西南石油学院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塔里...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105篇杨雨
  • 26篇文龙
  • 13篇罗冰
  • 12篇谢继容
  • 12篇冉崎
  • 11篇曾云贤
  • 11篇陈康
  • 11篇刘划一
  • 11篇陈更生
  • 10篇王一刚
  • 9篇杨天泉
  • 9篇张静
  • 9篇汪泽成
  • 7篇张本健
  • 7篇文应初
  • 7篇王兴志
  • 7篇黄先平
  • 6篇杨威
  • 6篇刘微
  • 6篇魏国齐

传媒

  • 22篇天然气工业
  • 10篇石油学报
  • 10篇石油勘探与开...
  • 5篇西南石油大学...
  • 4篇天然气勘探与...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沉积学报
  • 3篇中国石油勘探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煤炭学报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Applie...

年份

  • 5篇2024
  • 9篇2023
  • 13篇2022
  • 8篇2021
  • 6篇2020
  • 7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5篇2003
1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中须家河组致密气运移地球化学示踪被引量:2
2018年
致密气成藏研究近年来备受关注,天然气在致密储集层中能否大规模运移是所关注的焦点之一。从天然气地球化学角度,以川中须家河组典型致密气藏为研究对象,用天然气组分参数对川中须家河组致密气进行地球化学示踪研究,来回答天然气能否在致密储集层中发生大规模运移的问题。川中须家河组气藏平面上大面积断续分布,纵向多个独立气藏互相叠加。研究表明,在横向上,川中须家河组相邻气田之间,相同层系的天然气组分参数有明显差异,天然气没有发生横向运移现象。在纵向上,须家河组内上、下气藏之间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具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不符合天然气运移分馏规律,说明天然气也未发生明显的垂向运移。换言之,须家河组致密气是原地或近距离聚集成藏,天然气没有经过大规模运移。
秦胜飞李金珊袁苗杨春杨雨赵长毅
关键词:川中须家河组运移地球化学示踪
一种基于模型正演的剔除膏盐层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型正演的剔除膏盐层的方法,涉及石油天然气地震勘探技术领域,包括资料准备步骤、岩性计算步骤、模型设计步骤、模型正演步骤、匹配对比步骤和平面岩性展布分析步骤。本发明利用实际钻、测井资料的速度、密度制作正...
许长春杨雨李莉雷程徐敏谷翠琳任利明徐亮蔡家兰周刚王兰英陈沁王征温梦晗郝煦
中国陆上三大克拉通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大型化成藏条件与特征被引量:61
2012年
近年来,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三大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中相继发现了一批以地层-岩性油气藏为主体的大油气田,虽然单个油气藏储量丰度低,但由于油气藏呈集群式分布,因此总体油气储量规模大。为了揭示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本文从盆地的构造演化、烃源灶的分布范围、有效储层的发育条件以及油气成藏模式等方面,来分析和探讨中国三大克拉通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藏大型化成藏条件与特征。研究表明,大范围分布的烃源灶及其晚期规模生烃是大油气田形成的资源基础;大面积呈似层状分布的礁滩体及受不整合面控制的岩溶储集体为大油气田的形成提供了有效储集空间;"退火"地温场与递进埋深的耦合是大范围油气成藏的重要机制;下侵式、扬程式、转接式成藏模式是油气大范围成藏的重要途径。古隆起及其斜坡带、台缘带礁滩体、与蒸发岩共生的台内滩、深大断裂带具备形成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地质条件,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赵文智汪泽成胡素云潘文庆杨雨包洪平王红军
关键词:海相碳酸盐岩有利区带
四川盆地前震旦纪沉积岩新认识与油气勘探的意义被引量:32
2012年
四川盆地前震旦纪地层至今未被钻井揭示,前人对该盆地的基底特征进行过很多有益的探索性研究,认为四川盆地的基底具有双重性。通过对近年来该盆地新采集的二、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的分析研究,得出以下新认识:四川盆地震旦系之下仍发育厚度介于3 000~5 000m含古生物化石的巨厚沉积岩,地层层位属于新元古界南华系澄江组;按地震反射时间推算,盆地基底埋深(沉积岩厚度)介于8 000~15 000m;前震旦纪沉积岩地震反射连续性较好、能量较强,推测其岩性主要为碎屑岩,在盆地内可能未变质或仅轻微变质,有可能成为有价值的、新的勘探领域。鉴于四川盆地震旦系之下的沉积岩是天然气勘探值得探索的新领域,目前处于尚待认识的阶段,建议钻探超深井以揭示深部地层的奥秘,井位宜选择在埋深相对小、无火山岩刺穿的区域。
张健沈平杨威杨雨曾富英
关键词:四川盆地前震旦纪沉积岩碎屑岩天然气勘探
四川盆地及邻区二叠纪层序岩相古地理及有利勘探区带被引量:89
2012年
通过大量露头、钻井岩心沉积相研究及地震相分析,将四川盆地及邻区二叠系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编制了四川盆地及邻区三级层序地层格架下的二叠纪岩相古地理图,即层序PSQ1(栖霞组)、层序PSQ2-PSQ3(茅口组)、层序PSQ4(龙潭组/吴家坪组)及层序PSQ5(长兴组/大隆组)4个沉积期岩相古地理图,认为四川盆地及邻区二叠纪岩相古地理的演变主要受控于区域张裂构造背景及同沉积正断裂的活动,总体表现为张裂活动逐渐增强的趋势;中二叠世主要发育碳酸盐缓坡,晚二叠世演变为镶边台地;因中二叠世末期的峨眉地幔柱活动及其玄武岩喷发导致了康滇古陆的形成并成为川西南地区陆源碎屑沉积物源。通过岩相古地理图的编制,发现了一批台内礁滩及台内洼地,进一步明确了川北地区中缓坡相及台地边缘相的展布,对于四川盆地及邻区二叠系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结合主要烃源岩分布及成藏条件分析,提出环开江—梁平盆地上二叠统白云石化台缘礁滩、城口—鄂西盆地西南缘上二叠统白云石化台缘礁滩、川北地区中二叠统白云石化中缓坡礁滩、茅口组风化壳岩溶储层、上二叠统长兴组白云石化台内礁滩及中二叠统断裂热液白云岩储层是四川盆地二叠系碳酸盐岩储层的有利天然气勘探领域。
赵宗举周慧陈轩刘银河张运波刘玉娥杨雨
关键词:岩相古地理二叠纪有利勘探区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被引量:48
2012年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层系多、累计厚度大,在川渝地区天然气储量和产量贡献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岩石类型、物性特征、储层类型等基本特征分析入手,研究和总结了盆地内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和分布预测思路。盆地主要储集岩类型是颗粒白云岩、藻(礁)格架白云岩、粉—细晶白云岩,石灰岩次之;物性总体上具低孔、低渗的特征,局部地区发育的优质储层是重要的勘探对象;储层类型可分为裂缝-孔隙型、孔隙型、裂缝-孔洞型和裂缝型4类;储层发育程度主要受有利沉积相带分布、白云石化作用、3期岩溶作用等因素控制。针对生物礁、颗粒滩等相控型储层,精细沉积微相刻画是储层分布预测的有效手段;对于风化岩溶型储层,区域性和重点目标区的岩溶古地貌恢复可为成藏区带评价和储层预测提供依据。
洪海涛杨雨刘鑫陈文夏茂龙张静王蜀源
关键词: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储集岩主控因素储层预测
四川盆地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分布的控制因素及有利勘探区带被引量:49
2012年
四川盆地二、三叠系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气藏勘探的不断突破需要更进一步弄清其礁、滩体分布及其控制因素。为此,在对比分析各种过井资料及三维地震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晚二叠世区域古地貌格局、拉张作用、长兴组—飞仙关组体系域等对开江—梁平海槽形态和礁、滩分布、发育的影响。结论认为:①晚二叠世末,四川盆地呈"三隆三凹"的古地貌格局,其对礁滩的分布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②拉张作用的不均衡性使得环开江—梁平海槽台缘斜坡带坡度陡缓存在差异,这一差异影响着礁滩发育的早晚和连续性;③层序演化结果表明龙潭期以海侵体系域为主,长兴组中后期为高水位体系域,体系域的变迁使得近台缘地区可能发育多期礁体。此外,还对台缘地区微古地貌的刻画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台缘生物礁的分布形态可以是沿台地边缘弯曲展布的串珠状礁体,也可能是与海槽斜交的斜列式分布的礁体。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划分出了有利勘探区带。
文龙张奇杨雨刘划一车琴刘微曾云贤魏小薇徐亮刘敏刘璐
关键词:四川盆地二叠纪-三叠纪拉张作用有利勘探区带
基于CT成像技术的白云岩储层微观表征——以川中磨溪—龙女寺台内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为例被引量:6
2021年
震旦系灯影组四段是四川盆地安岳气田主力勘探产层之一,是一套受丘滩体发育和桐湾II幕表生岩溶作用共同控制的储层。灯四段储层纵横向非均质性强,相较于台缘带灯四段孔洞型优质储层连续发育的特征,台内区丘滩相沉积不足、岩溶作用效果变差,储层厚度减薄,品质降低,常规手段在对此类储层性质的研究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应用X射线CT扫描成像与数字岩心技术,以川中磨溪—龙女寺台内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白云岩岩溶储层为例,将储集空间分为孔隙和喉道,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进行储层系统表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溶蚀孔隙、溶蚀孔洞、裂缝相间发育,裂缝切割相邻孔洞对提高储层连通性具有重要作用。孔喉相互位置关系以及孔喉半径、长度、体积等参数共同决定了储层品质,孔隙发育数量及孔径分布特征决定储集空间大小,喉道发育数量、喉道半径、单喉道长度分布情况影响储层中孔隙沟通能力即决定了储层有效性。磨溪东—龙女寺台内区裂缝发育区孔洞型储集空间是台内优质储层关键勘探目标。
田兴旺杨岱林钟佳倚孙奕婷王云龙杨雨文龙张玺华彭瀚霖何家欢蒲治锦马奎
关键词:CT成像技术震旦系喉道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烃源岩有机质差异富集机制与天然气勘探领域被引量:13
2021年
四川盆地以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为烃源岩的海相高演化天然气系统是全球这一领域的一个典范,为进一步深化地质理论认识,拓展勘探领域,针对当前川中、川东北2个热点勘探区块,通过地球化学方法,从古生产力、氧化还原条件、陆源输入三方面入手,对不同区域该套烃源岩质量及其有机质富集机制展开了差异对比研究,探讨了天然气勘探领域。结果表明:川中GS17井、ZJ2井所在的裂陷槽内深水陆棚相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整体高于川东北小洋坝浅水陆棚相烃源岩,两者有机质富集均主要受控于氧化还原环境;川中烃源岩形成于缺氧环境,相较于川东北烃源岩所形成的贫氧环境更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川东北烃源岩形成过程中陆源输入对有机质的稀释作用尤为显著,烃源岩质量不如川中烃源岩。筇竹寺组天然气系统的勘探仍需围绕裂陷槽及周缘展开,同时盆地周缘的深水陆棚地区也值得加以重视,且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并重。
杨雨罗冰张本健肖笛肖笛曹剑
关键词:天然气氧化还原环境裂陷槽下寒武统四川盆地
川西北栖霞组优质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被引量:25
2019年
针对川西北地区栖霞组白云岩储层成因及分布的多样性,开展栖霞组优质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通过野外剖面、岩芯及薄片观察分析,结合成像测井解释,总结栖霞组储层岩石学及储集空间特征,并对栖霞组白云岩储层展布规律进行分析,最后对栖霞组优质白云岩储层发育主控因素进行讨论。认为:(1)在石炭纪末隆起部位,栖霞组颗粒残影构造中—粗晶白云岩、砂糖状白云岩这些反映颗粒滩相沉积厚度明显较大,充分说明了二叠纪前古地貌控制了栖霞组颗粒滩相展布。(2)川西北地区栖霞组为相控白云岩储层,主要储集岩性为半自形—自形中—粗晶白云岩、它形—半自形细—中晶白云岩,颗粒残影构造明显,晶间孔隙发育,白云石化交代亮晶颗粒灰岩的过程,继承和调节原始颗粒灰岩粒间孔隙。(3)川西北地区栖霞组在深埋条件经历多期次热液活动,中—粗晶白云岩晶间溶孔及白云石晶面溶蚀孔洞发育。滩相白云岩叠加埋藏热液作用及构造破裂改造,优质白云岩储层大面积分布。
白晓亮杨跃明杨雨文龙罗冰
关键词:川西北栖霞组白云岩储层滩相溶蚀作用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