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鸿鹏

作品数:12 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机械工程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5篇敏捷
  • 5篇敏捷制造
  • 3篇数据采集
  • 3篇敏捷制造模式
  • 3篇CIMS
  • 2篇数据采集分析
  • 2篇数据采集分析...
  • 2篇数据采集器
  • 2篇机械加工
  • 2篇计算机
  • 2篇采集器
  • 1篇信息系统
  • 1篇智能诊断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声振
  • 1篇声振特性
  • 1篇数控
  • 1篇数控机
  • 1篇数控机床

机构

  • 1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作者

  • 12篇杨鸿鹏
  • 6篇林志航
  • 5篇赵丽萍
  • 3篇曾晓流
  • 3篇要义勇
  • 3篇郭建军
  • 1篇陈康宁
  • 1篇姜万生

传媒

  • 3篇计算机集成制...
  • 1篇机电工程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测试技术学报
  • 1篇计算机辅助工...
  • 1篇机床
  • 1篇机械工业自动...

年份

  • 1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2
  • 1篇198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敏捷制造模式下质量保证系统体系结构研究被引量:20
1998年
提出了敏捷制造质量管理需求,研究了敏捷制造模式下分布式质量保证系统(DQAS)的体系结构。
杨鸿鹏赵丽萍曾晓流要义勇
关键词:敏捷制造体系结构CIMS
质量数据采集分析器被引量:3
1997年
本文主要介绍了质量数据采集分析器的设计思想、设计原理、主要的功能特点、关键技术及应用情况.
杨鸿鹏郭建军林志航
关键词:数据采集器微机
机械加工质量智能分析诊断理论、方法与系统研究
该文对CIM环境下机械加工质量智能分析诊断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机械加工质量智能分析诊断的理论和方法;成功地研制了一个可实际运行的机械加工质量智能分析诊断原型系统.在详细分析加工误差产生和传播机理的基础上,...
杨鸿鹏
关键词:计算机集成制造人工智能神经网络面向对象方法
敏捷制造模式下的分布式计算机辅助质量信息系统被引量:17
1998年
总结了敏捷制造对质量信息系统的需求,提出了分布式计算机辅助质量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功能模型和总体结构,建立了分布式计算机辅助质量信息系统的开发环境,对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
杨鸿鹏赵丽萍林志航曾晓流
关键词:敏捷制造分布式计算机CIMS
基于集成诊断模型加工质量的智能诊断系统研究被引量:10
1997年
文章从模拟人的诊断思维出发,以融合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这2种人工智能理论为指导思想,针对加工质量诊断问题,提出了综合使用实例知识、经验知识、模型知识的基于神经网络、覆盖集理论、数学模型的集成诊断模型,给出了基于集成诊断模型加工质量的智能诊断系统框架.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C++开发了基于集成诊断模型的加工质量智能诊断原型系统,并应用于在T10加工中心上加工箱体零件的加工误差源诊断中.
杨鸿鹏林志航
关键词:专家系统智能诊断机械加工
计算机辅助质量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研制与应用被引量:4
1996年
本文是对作者研制的计算机辅助质量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的总结。主要介绍了系统的总体结构,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特点,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及系统的应用情况。
杨鸿鹏郭建军林志航
关键词:数据采集器统计质量控制
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质量信息系统重构技术研究被引量:8
1999年
研究了基于web浏览器的质量信息系统运行方式和质量信息系统的重构分类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Internet/Intranet质量信息系统的结构框架和重构流程,以此来映射和完成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质量信息系统的功能。
要义勇赵丽萍杨鸿鹏
关键词:敏捷制造INTERNETINTRANET
敏捷制造模式下质量信息系统的重构方法研究被引量:10
1999年
敏捷制造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动态联盟的变化性和快速响应。本文研究了基于web浏览器的质量信息系统运行方式。使用Internet数据库连接器实现网络上的结构化信息的交流传输。在研究了质量信息系统重构内容的基础上。
要义勇赵丽萍杨鸿鹏
关键词:敏捷制造
数控铣床曲面加工误差源分析测量与灰色识别
1992年
分析了数控铣床曲面加工形状误差的形成机理,提出对形状误差及误差源的测量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识别不同切削条件下的主要误差源,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杨鸿鹏林志航陈康宁姜万生
关键词:铣床数控机床曲面加工误差分析
螺旋桨飞机声振特性及传递途径的定量分析
杨鸿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