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华

作品数:62 被引量:202H指数:8
供职机构:绵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绵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5篇栓塞
  • 11篇造影
  • 11篇乳腺
  • 10篇动脉
  • 9篇介入
  • 8篇动脉栓塞
  • 7篇输卵管
  • 7篇介入治疗
  • 7篇成像
  • 6篇乳腺癌
  • 6篇栓塞治疗
  • 6篇子宫
  • 6篇甲状腺
  • 6篇X线
  • 5篇血管
  • 5篇血管造影
  • 5篇影像
  • 5篇出血
  • 4篇动脉瘤
  • 4篇手术

机构

  • 56篇绵阳市中心医...
  • 3篇泸州医学院
  • 3篇四川中医药高...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自贡市第四人...
  • 1篇遂宁市第一人...
  • 1篇四川医科大学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56篇林华
  • 44篇刘启榆
  • 20篇王忠
  • 18篇谢步东
  • 14篇杨伟
  • 12篇钟唐力
  • 10篇廖丽萍
  • 10篇王富春
  • 10篇王东
  • 10篇代小兵
  • 9篇李木生
  • 9篇管彬
  • 8篇何川东
  • 8篇刘丽
  • 7篇周西
  • 7篇宋中金
  • 6篇吴春燕
  • 6篇周莹
  • 5篇王鸿志
  • 4篇赵洁玉

传媒

  • 8篇华西医学
  • 4篇四川医学
  • 3篇川北医学院学...
  • 2篇当代医学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医用放射技术...
  • 2篇西部医学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 2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1
  • 4篇2000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数字胃肠机下子宫输卵管碘佛醇造影在不孕症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数字胃肠机下子宫输卵管碘佛醇造影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0例女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其中原发性不孕症患者183例,继发性417例。所有病例均在数字胃肠机电视透视下动态观察子宫输卵管的充盈、通畅情况,并进行数字化摄片,且在30 min后复查摄片。结果:子宫腔:正常556例,异常44例。输卵管:双侧通畅126例;双侧异常(通而不畅/欠畅、不通、梗阻积水及粘连包裹等)218例,单侧异常256例。子宫输卵管均正常121例。逆流38例,盆腔粘连216例。副反应42例(其中腹痛29例,恶心呕吐9例,胸闷咳嗽4例)。结论:数字胃肠机下子宫输卵管碘佛醇造影除了能保证影像质量和诊断结果外,而且安全、毒性小,副作用少,患者痛苦小及省时方便,值得应用。
代小兵李木生林华吴春燕李国江刘启榆
关键词:不孕症子宫输卵管造影碘佛醇胃肠机
西部二级城市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相关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西部二级城市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以筛查高危人群,为乳腺癌的一、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随机(随机数字表法)抽取的1 700例(其中门诊就诊者1 020例,体检者680例)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其中62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乳腺癌。以X线影像及问卷调查为基础,根据X线片上的乳腺密度分为高和低密度组,就乳腺密度、年龄、体质量指数、乳腺癌家族史、社会经济地位、生活方式和生殖生育情况与乳腺癌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拟合相关危险因素建立乳腺癌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年龄(P=0.006)、体质量指数(P=0.007)、初潮年龄(P=0.039)、职业(P=0.001)、长期居住地(P=0.000)、文化程度(P=0.001)、相比前1年的健康状况(P=0.046)、初产年龄(P=0.014)、是否绝经(P=0.003)及绝经年龄(P=0.006);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年龄(P=0.003)、初产年龄(P=0.000)、职业(P=0.010)及长期居住地(P=0.000),其保护因素是初潮年龄(P=0.000)。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初步建立的所调查地区的乳腺癌风险预测模型为y=-5.557+0.042x1-0.375x2+1.206x3+0.509x4+2.135x5,拟合系数(R square)=0.170,能反应出实际情况的17%。结论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并结合相关风险因素分析建立的乳腺癌风险预测模型,能对今后的临床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该模型尚需进行大规模人群的验证研究。
徐卫云赵洁玉张靖赵丽娟林华陈湘李科杨小林
关键词:乳腺癌
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的动脉栓塞治疗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病人,行选择性颈内、颈外动脉造影及病变供血动脉弹簧圈栓塞。结果12例行造影及颅外供血动脉栓塞成功,9例见造影剂外溢,2例有颈内动脉供血;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0.5~8年,死亡4例,其中1例1月后再次大出血后死亡;11例未再出血,4例行栓赛后再次行放射治疗。结论动脉栓塞是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刘启榆王忠谢步东林华杨伟杨勇钟唐力罗海燕
关键词:鼻咽癌放疗血管造影动脉栓塞
148例螺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并发椎管狭窄疾病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 将我院自2013年4月至2014年7月间使用GEpros-peedAI螺旋CT机诊断为腰椎问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1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CT影像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结果 经过研究发现有142例患者向椎管内凸起的椎间盘阴影,35例的患者出现神经根增粗,25例的患者硬膜囊和椎间盘之间的脂肪组织层消失或不对称,40例的患者有黄韧带肥厚的现象,36例患者椎体后缘骨质增生,18例隐窝狭窄,n例患者椎间孔狭窄,27例出现椎板增厚的现象;患者按照病理变化的类型可在临床上分为中央型(12.16%)、侧后型(30.4l%)、侧旁型(14.86%)、髓核游离型(20.27%)及Schmrl(22.30%)结节五种类型。结论 使用螺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可以无损伤、伤痛小、准确的了解到受检者的椎闽盘有、椎管及其附属结构是否发生异常,为临床制定正确手术方案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李木生钟唐力林华刘启榆
关键词:螺旋CT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
不能手术切除子宫颈癌的介入治疗
2003年
目的 探讨超选择插管动脉内灌注化疗及化疗性栓塞治疗对不能手术切除子宫颈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经病理证实的 2 5例子宫颈癌 ,行双侧髂内动脉及一侧或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插管 ,在 5氟尿嘧啶、顺铂、卡铂、丝裂霉素、表阿霉素中选择 3种配伍进行动脉内灌注化疗及化疗性栓塞治疗 ;化疗性栓塞全部在子宫动脉中进行 ,栓塞剂选用碘化油与其中 1种化疗药物配伍。结果 在 2 5例病人的 5 0支髂内动脉前干中均进行了药物灌注化疗 ,2 5例病人共完成子宫动脉超选择插管 3 8支 ,其中每人至少进行 1支子宫动脉超选择插管灌注化疗及化疗性栓塞 ,其余 12支子宫动脉超选择插管困难 ,行髂内动脉前干灌注化疗。结论 超选择插管动脉内灌注化疗及化疗性栓塞治疗对中晚期子宫颈癌的疗效确切 ,可在子宫颈癌的综合治疗中选用 ;
刘启榆谢步东张勇林华宋中金
关键词:动脉内灌注化疗栓塞治疗
7例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
2003年
林华刘启榆
关键词:子宫动脉栓塞子宫肌瘤病例分析
原发性肝脏淋巴瘤的CT、MRI表现及病理分析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淋巴瘤(primary hepatic lymphoma,PHL)的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CT或超声引导下穿刺后病理证实的PHL8例,7例行CT检查,5例行MRI检查,其中4例同时进行了CT及MRI检查。分析PHL的CT及MRI表现。结果 PHL8例,其中单发7例,多发1例。CT表现:平扫所有病变均呈低密度,绝大多数密度均匀,边界清楚;MRI表现:T1WI所有病变均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高信号,DWI呈特征性的高信号。CT及MRI增强扫描病灶呈无明显强化或轻-中度强化,1例出现不规则坏死;4例显示血管穿过病灶,而血管本身无明显狭窄、包绕等受侵表现。单发病例中1例呈肝段分布,误诊为脂肪肝,多发1例误诊为转移瘤。病理证实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7例,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1例。结论 PHL呈乏血供肿瘤表现,增强扫描病灶内有血管穿过而血管本身无明显受侵(即血管漂浮征)可能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相关资料,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管彬钟唐力刘启榆林华何川东谢刚谢春燕
关键词:淋巴瘤肝脏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
一种多功能乳腺导管造影针
本实用新型属于造影针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功能乳腺导管造影针,包括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软管,所述连接软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头,所述安装头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穿刺针,所述...
孙凤林华刘启榆周莹
文献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肝癌微血管浸润的术前临床与CT影像特征分析及Nomogram预测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细胞肝癌(HCC)微血管浸润(MVI)相关的一般临床危险因素及增强CT影像征象,并建立术前预测发生MVI风险的Nomogram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HCC患者的CT影像特征及一般临床因素,并与病理MVI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筛选MVI相关的独立预测因素,应用Nomogram构建评分模型,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并与瘤内动脉/低密度环征象(TTPVI)和瘤内动脉/低密度环/肿瘤-肝差异征象(RVI)模型进行比较。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胎蛋白、肿瘤最大径、肿瘤边缘及瘤内动脉是MVI的独立预测因子;Nomogram评分模型的最佳分数截断值为116.38,敏感性为0.957,特异性为0.848,总分越高的HCC患者发生MVI的风险越大;Nomogram模型的预测能力曲线下面积为0.93,95%CI:0.86~0.99,判断性能均明显高于TTPVI及RVI(P<0.001)。结论Nomogram评分模型作为一种术前预测MVI方法,对HBV相关HCC患者MVI的预测显示出良好的准确性,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制定个体化的治疗及随访方案。
廖诗琪刘启榆刘启榆周莹何川东何瑜林华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
宝石能谱CT成像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疗价值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成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疗中的价值。方法: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32例,共有病灶47个。由两位从事乳腺影像工作的副主任医师对图像进行盲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的影像特点及能谱特征。以软件自动生成的KeV-CT值曲线作为观察指标,分析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同正常腺体的差异。按病理结果将淋巴结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以淋巴结的KeV-CT值曲线斜率、碘基值以及淋巴结CT值与主动脉CT值的比值为评价指标,比较转移组淋巴结和非转移组淋巴结上述数值的差异。结果:GSI共检出44个病灶,病灶的最佳单能量图像KeV值在66-68KeV之间。碘/水(Iodine/Water)基物质图、水/脂(Water/Fat)基物质图对病灶范围、毛刺(40/44)、分叶(36/44)、钙化(11/44)、胸壁侵犯(7/44)有更清晰的显示。增强后病灶轻中度强化,CT值增加(20±6)HU。最佳单能量40KeV CTA能清晰显示肿瘤血管,以胸廓内动脉及胸外侧动脉为主(29/44)。浸润性导管癌病灶KeV-CT值曲线,与正常腺体差异明显。腋窝转移淋巴结同非转移淋巴结KeV-CT值曲线斜率在40-70KeV间差异明显,P〈0.01(t=-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KeV下转移组同非转移组HU淋巴结/HU主动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移组与非转移组淋巴结碘基值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1)。结论:GSI能提高小病灶及多发病灶的检出率。可以较准确地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位置、范围、胸壁侵犯、腋窝淋巴结转移及血供情况,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疗有较大的指导价值。
何川东黄丹刘启榆周莹林华郭仲杰管彬王晋秋廖丽萍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