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正清

作品数:4 被引量:45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州市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诊治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1篇胆道
  • 1篇胆道镜
  • 1篇胆结石
  • 1篇胆镜
  • 1篇胆石
  • 1篇胆石症
  • 1篇再手术
  • 1篇再手术后
  • 1篇诊治分析
  • 1篇诊治体会
  • 1篇治疗胆结石
  • 1篇治愈病人
  • 1篇手术后胃
  • 1篇手术后胃瘫
  • 1篇术后胃

机构

  • 4篇福州市第一医...

作者

  • 4篇林正清
  • 2篇郑志刚
  • 2篇林彬生

传媒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07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腹腔镜早期探查与剖腹探查在钝性腹部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比较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比较在钝性腹部外伤中,腹腔镜早期探查和传统的剖腹探查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3月至2012年10月福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腹部钝性外伤患者96例,分为腹腔镜探查组和剖腹探查组,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心电监护时间、氧气吸入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等.结果 腹腔镜探查组的患者术后心电监护时间等相对于对照组,(心电监护时间)t=17.506(P<0.01).(持续吸氧时间)t=5.582(P<0.01),术后恢复时间相比对照组t=14.756(P<0.01),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意义.而术后并发症相比对照组x2=7.253(P<0.05).腹腔镜组死亡10.00%,而对照组患者术后死亡为14例(30.42%),x2=4.608,P<0.05.结论 腹腔镜探查早期介入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及心电监护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生活质量.
林正清林彬生
关键词:腹腔镜剖腹探查术
胆石症再手术35例诊治体会
2005年
目的 总结胆石症再手术的经验, 探讨胆石症再手术的原因和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近10 年来收治的胆石症再次手术临床资料。运用胆管切开探查、胆管狭窄成形、肝叶切除、胆肠吻合及术中术后胆镜取石等方法。结果 痊愈出院33例, 自动出院2例, 治愈病人再手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结论 术前多种方法联合检查, 术中多种术式的合理使用, 特别是胆镜的使用及肝切除技术的应用可提高胆石症再手术的质量。
林正清郑志刚
关键词:胆石症诊治体会自动出院再手术后治愈病人胆镜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治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胃瘫的可能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腹部术后胃瘫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镜、上消化道造影及核素胃排空试验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经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一般可在术后5周内恢复正常。结论采用促动力药物的保守支持治疗是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应避免再手术。
郑志刚林正清
关键词:腹部手术病例术后胃瘫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39
2014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8月我院收治的92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LC组和LRCL组各46例。术后12个月进行随访,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胆总管内径、腹痛、腹泻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比较,LRCL组显著优于LC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12个月LC组较LRCL组胆总管内径显著增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腹泻发生率的比较,LRCL发生率4.43%,LC组发生率8.6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的特点是损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重要的是保留了胆囊的生理功能,避免了胆囊切除所带来的并发症,在临床值得推广。
林正清林彬生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胆结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