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颢
- 作品数:38 被引量:205H指数:10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 夏季高温期醋醅固态发酵智能监测和补给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夏季高温期醋醅固态发酵智能监测和补给方法,该方法是针对食醋固态发酵过程中醋醅指标在线监测、预警和实时补给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对食醋发酵前所采用的醋醅种子基础理化和生化指标的测试,且实时监测发酵过程中温湿度的...
- 林颢余永建朱胜虎梁艳辉
- 文献传递
- 不同储藏期大米蒸煮气味的检测及可视化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大米在储存、流通、销售等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化会不可避免地发生陈化现象,产生"陈米臭"。米饭作为大米最为普遍的食用方式,其气味是消费者对其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采用GC-MS技术对不同储藏期大米(0,2,4,10个月,并利用感官评定法对其气味进行评定)的蒸煮气味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嗅觉可视化技术对其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醛类物质是大米陈化过程中对其蒸煮气味影响最大的挥发性气体。根据主成分分析可知,利用蒸煮气味的不同可实现大米新鲜度的判别。采用嗅觉可视化技术结合线性判别法,对储藏时间分别为0,2,4,10个月的大米及涂蜡处理大米(10个月)检测,检测率为96%。嗅觉可视化技术与GC-MS技术相比无需前处理,检测速度快,可实现大米陈化快速、无损的检测,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
- 满忠秀林颢康文翠王卓
- 关键词:储藏时间
- 便捷式智能化大米新鲜度检测系统设计与应用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实现大米新鲜度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研制一套基于纳米色敏传感器结合近红外光谱分析原理的便携式装置系统。对所采集到的不同掺陈度大米样品所对应色敏传感器的光谱数据,进行多梯度掺陈大米的鉴别与跨批次大米新鲜度的预测。结果:使用Si-CARS-PLS提取光谱特征变量,经LDA算法建模后判别模型的识别率最高,训练集和预测集的识别率分别为97.22%和95.83%。同时,PLSR模型预测跨批次数据具有更强的稳定性,不同批次大米样品数据训练集和预测集的相关系数(R_(c)、R_(p))均稳定在0.95左右,均方根误差(RMSEC、RMSEP)均低于0.2,相对分析误差(RPD)均大于3。结论:该系统具有准确率高、便捷和预测模型鲁棒性好等特点,在大米新鲜度的现场检测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邵小康林颢王卓李益兵陈全胜
- 关键词:色敏传感器
- 醋醅种子温度对食醋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研究了镇江香醋醋酸发酵过程中醋醅种子池温度对被接种池醋醅品质的影响。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定44个种子池醋醅翻醅前的中层温度,得出当种子温度〈44℃时,对应的被接种池醋醅不挥发酸含量高,适合冬季生产,当种子温度控制在45~46℃时,对应的被接种池醋醅总酸含量高,适合于夏季生产。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定种子池醋醅翻醅2h后上、中、下层的温度变化,建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及误差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模型定量预测被接种池醋醅的总酸及不挥发酸含量,结果表明,BP—ANN模型效果较好,预测总酸及不挥发酸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63和0.9041。研究表明,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对醋醅种子进行优化,从而提高被接种池醋醅的总酸含量或不挥发酸含量。
- 管彬彬赵杰文金鸿娟林颢
- 关键词:醋醅温度传感器固态发酵
- 基于色敏传感器结合光谱技术的大米储藏期鉴别被引量:3
- 2019年
- 应用色敏传感器阵列(CSA)结合可见/近红外(Vis-NIR)光谱检测技术,对大米储藏时间进行鉴别。大米按不同储藏期(0、1、2、4、6个月)分为5组。色敏传感器由氟硼吡咯类色敏材料制成,与大米挥发性气体发生反应后,分别提取色敏材料的光谱数据。光谱数据经SNV算法预处理后,用Si-PLS算法提取3类光谱数据的最佳光谱区间并合成一个数据集。分别用遗传算法(GA)、无信息变量消除法(UVE)和蚁群算法(ACO)提取光谱变量。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进行模式识别。结果表明,用Si-PLSUVE提取的光谱变量建立的LDA预测模型正确识别率最高。取主成分数为9时,训练集正确识别率为98%,校正集正确识别率为96%,为大米储藏时间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 林颢王卓陈全胜林金金
- 关键词:大米储藏时间色敏传感器
- 鸡蛋新鲜度的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快速识别被引量:21
- 2013年
- 哈夫单位、蛋黄指数和失重率是评价鸡蛋新鲜度的重要指标。通过采集反映鸡蛋内部品质的近红外(550~985nm)透射光谱对其进行了无损、快速定量分析。通过Savitzky-Golay光谱平滑方法和一阶微分对光谱进行预处理,采用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I-PLS)选取合适的光谱或波长区间进行建模;并将选取的特征变量通过主成分分析,获取光谱的有效信息作为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的输入变量进行非线性建模。比较两种模型的预测效果发现SI-PLS模型的性能优于BP-ANN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近红外透射光谱评价鸡蛋的新鲜度是可行的。
- 赵杰文毕夏坤林颢孙力管彬彬
- 关键词:光谱学偏最小二乘法失重率
- 基于感官品尝的柑橘糖度近红外光谱模型的简化被引量:5
- 2013年
- 为评判近红外光谱技术对柑橘糖度的无损检测结果能否满足消费者感官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变量筛选方法简化近红外光谱柑橘糖度模型。设计了近红外光谱采集与感官品尝试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感官品尝结果表明,消费者对柑橘糖度的适应度存在个体差异,但不受性别影响;剔除异常样本组并计算柑橘糖度最低感官品尝的均方根偏差(RMSED)为0.633。为使近红外光谱检测结果满足消费者需求,要求光谱模型的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小于RMSED,并结合光谱预处理与变量筛选方法,得到SPA-MLR模型性能最佳,预测相关系数(Rp)为0.86、RMSEP为0.567,耗时仅6.8ms,其结果既可满足消费者的感官需求,也使模型得到简化,为今后在线检测提供依据。
- 袁雷明孙力林颢韩恩刘海凌蔡健荣
-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柑橘糖度
- 镇江香醋固态发酵过程中温度的监控与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四季环境温度差异较大,镇江香醋固态发酵过程仅按同样操作翻醅,不太合理。本研究使用自制的智能温控系统,实时监控四季醋醅发酵温度的变化,比较不同季节、批次间温度的差异,为制定不同季节操作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提热期,春夏季节醋醅温度持续上升,出现50℃高温,随后自降,可分离出醋酸菌,且杂菌基本被消灭;秋冬醋醅温度变化差异较大,最高温约为45℃;过杓期,春秋温度37~46℃,受环境温度影响,夏季维持在42~48℃,冬季为36~45℃;露底,不同层的温度均有显著差别,翻醅前从上到下温度依次降低,翻后出现相反状况。使用该温度系统有利于监控食醋不同发酵阶段温度的变化,可作为不同季节发酵操作的参考指标,为优化发酵条件,提高发酵质量奠定基础。
- 朱瑶迪邹小波徐艺伟林颢石吉勇赵杰文
- 关键词:固态发酵醋醅温度
- 纳米色敏传感-可见/近红外光谱的霉变小麦菌落数定量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提出了以纳米色敏传感器捕获挥发气体为中间介质的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霉菌感染小麦的新方法。以霉菌感染的小麦为研究对象,在恒温恒湿条件下储藏不同的时间;通过纳米化处理过的色敏传感作为中间介质捕获小麦霉变后产生的特征挥发气体,采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分析挥发气体与纳米色敏传感结合前后的可见和近红外区域光谱变化特征,结合多变量分析模型预测小麦的霉菌菌落数。以灰绿曲霉和白曲霉为目标菌种,分别接种至无菌小麦以培养出不同带菌量的小麦样本,分别储藏3~9 d。根据前期的预实验,采用对特征霉变挥发气体敏感的色敏材料(8-(4-硝基苯基)-4,4-二氟硼二吡咯甲烷(NO2BDP)和8-(4-硝基苯基)-4,4-二氟-6-溴硼二吡咯甲烷(NO2BrBDP))组成的纳米传感器捕获特征挥发气体。采用无皂乳化法合成纳米级微球聚苯乙烯-丙烯酸处理色敏材料,提高色敏传感器捕获特征挥发气体的能力,以纳米化前后的NO2BDP和NO2BrBDP四种色敏材料构建传感器阵列。采集不同带菌量的小麦样本的可见/近红外光谱,运用多变量分析方法对光谱信息进行变量筛选,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菌落总数分别建立灰绿曲霉和白曲霉菌落总数的定量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以纳米化NO2BDP和NO2BrBDP组成的传感器阵列为中介采集的带菌小麦的特征光谱波段建立的联合区间-无信息变量消除法偏最小二乘模型(Si-UVE-PLS)效果最佳,此时预测集的交叉验证平方根(RMSECV)为0.4444 lgcfu,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相关系数Rp为0.9811。采用2个纳米化和2个非纳米材料组成的色敏传感阵列结合联合区间-遗传算法偏最小二乘模型(Si-GA-PLS)检测白曲霉菌落总数取得最佳检测结果,RMSECV为0.4349 lgcfu,Rp为0.9772。表明通过可见/近红外光谱与纳米色敏传感器技术结合的方法,能够良好的完成对挥发性气体的定量检测研究,实现
- 康文翠林颢左敏王卓段雅娴陈全胜林金金
- 关键词:菌落总数
- 一种醋醅专用便携式温度计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醋醅专用便携式温度计,其包括依次相连的显示控制单元、温度计主体和感应尖底,所述显示控制单元包括电源、电源开关、感温器调节模块和温度显示模块,所述温度计主体表面设置有若干感温器,在温度计主体表面设置有防...
- 林颢李信朱胜虎余永建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