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畅
- 作品数:8 被引量:7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 为什么汶川地震发生在龙门山上地壳底部?
- 实验证明:高原上地壳底部是应力增长速率最高的部位,特别是龙门山下应力增长速率最高,与四川盆地内无大地震,高原内上世纪有松潘、叠溪等地震,而最大的地震发生于龙门山的事实吻合。高原下柔性下地壳的存在,地壳在均匀速率下压缩缩短...
- 石耀霖柳畅
- 关键词:汶川地震断裂带下地壳
- 《地震学报》作者群的新陈代谢规律分析
- 2014年
- 从期刊作者群动态演化的视角出发,采用历时态和共时态方法对1979-2012年间《地震学报》作者群的新陈代谢现象和规律进行了分析。首先,对这34年间所有作者的宏观发文模式进行统计;然后,以作者初次在该刊上发表论文所在的年份,来界定作者的年级属性,并据此分别对历时态下作者群的衰减过程和共时态下作者年级的构成比例等进行统计。结果显示,该刊每年的作者群中,有约1/2是初次在该刊上发表论文的新作者;在这1/2的新作者中,又有7/10左右的作者在发文后6年的统计时间窗口内不会再次回顾该刊,这也就意味着每年流失的作者会占到每年作者总人数的35%左右。在此统计结果的基础上,也对该刊作者群新陈代谢的机理和功能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该刊及其作者队伍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和建设等提供参考。
- 杨小林危自根柳畅
- 关键词:作者群新陈代谢历时态
- 地壳流变结构控制作用下的龙门山断裂带地震发生机理被引量:25
- 2014年
- 青藏高原东缘低地形变速率的龙门山断裂带上相继发生了2008汶川Mw7.9级地震和2013芦山Mw6.6级地震.地震勘探与震源定位结果揭示了龙门山区域地震空间分布特征:纵向上,龙门山断裂带这两次地震主震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上地壳的底部(14~19km),绝大部分余震均发生在上地壳范围(5~25km),而在其中、下地壳深度范围内鲜见余震发生;横向上,地震(Mw>3)在龙门山断裂带青藏高原一侧密集分布且曾有大震发生,而四川盆地地震稀少(Mw>3).为探讨龙门山断裂带地震发生机理,并解释以上龙门山区域地震空间分布特征,本文建立了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跨芦山地震震中区域的四种不同流变结构的龙门山断裂带三维岩石圈模型,以地表GPS观测资料为约束边界条件,数值模拟龙门山断裂带岩石圈在数千年以上长期匀速构造挤压作用下的应力积累特征,探讨了地壳分层流变性质对地壳应力积累的影响,分析了该区域地震空间分布与构造应力积累速率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该区域在数千年的应力积累过程中,脆性上地壳中应力表现近于恒定值的线性增长趋势,龙门山断裂带上地壳底部出现应力集中积累现象,这一应力集中现象可以解释龙门山断裂带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主震的发生,及其大部分余震在脆性上地壳中的触发;青藏高原一侧上地壳应力积累速率远远高于四川盆地的应力积累速率,这一应力积累分布现象可以解释龙门山区域青藏高原一侧地震密集而四川盆地地震稀少的地震空间分布特征;通过比较不同流变结构模型中的应力积累状态,认为导致这一应力积累空间分布状态的重要控制因素在于青藏高原中、下地壳较低的黏滞系数与四川盆地中、下地壳较高的黏滞系数的差异.在柔性的中、下地壳内,应力增长近于指数形式,稳定状态之后其应力增长速率近于零,构造应力积累
- 柳畅石耀霖朱伯靖程惠红杨小林
-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汶川地震应力集中
- 乾陵地震台钻孔体应变张性突跳异常分析
- 2014年
- 2012年2—6月乾陵地震台钻孔体应变多次记录到不明原因的大幅张性突跳,采用HHT方法对边际谱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山东长清地震台体应变因电源不匹配所产生干扰信号的边际谱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据此推断,造成此次应变异常的主要原因是电源问题。
- 杨小林柳畅何斌窦玛丽王党席张璐
- 关键词:钻孔体应变电源干扰
- 三维黏弹性数值模拟华北盆地地震空间分布与构造应力积累关系被引量:18
- 2012年
- 华北盆地为我国板内地震多发区域,历史以来相继发生多次破坏性大地震.前人地震勘探与震源定位结果揭示了华北地震的空间分布特征:横向上,华北地震基本发生在地壳的薄弱地带(Moho面上隆),或者地壳厚度的急剧变化带;纵向上,华北地震在地壳一定深度范围内呈现成层分布特征;主震一般在上地壳底部9~15km深度范围,余震多发生在大约深5~25km的上地壳与中地壳范围内,在中地壳下层与下地壳中仅有少量或者鲜见有余震发生.为研究解释华北盆地地震空间分布的以上特征,本文建立了华北盆地岩石圈三维黏弹性有限元模型.震源机制和GPS反映华北盆地处于NNE最大主压应力方向挤压,因此对模型边界施以恒定的位移速率边界条件;数值模拟华北岩石圈各层位在数百年以上长期匀速构造挤压作用下的应力积累特征,分析了华北地震空间分布与构造应力积累速率的关系,探讨了地壳结构与地壳分层流变性质对地壳应力积累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Moho面的隆起与地壳各层位岩石介质的黏滞系数是华北盆地地震孕育的重要因素.华北盆地在构造挤压的持续作用下,Moho面隆起处产生明显应力集中现象.该区域应力在长时期的积累过程中,在脆性的上地壳与中地壳上层,应力表现近于线性增长趋势,上地壳底部较其它深度有最大的应力增长率,其主震可以在应力积累至岩石破裂强度时发生;在脆、韧性转换的中地壳下层,应力增长速率次之,华北地震的大部分余震可能在该层位为主震所触发;而在柔性的下地壳应力增长近于指数形式,稳定状态之后其应力增长速率近于零,而鲜有地震发生.地壳各层位的应力增长率差异与地震成层分布的现象揭示了华北地壳的分层流变性质:脆性(上地壳)-较弱脆性(中地壳上层)-较弱韧性(中地壳下层)-较强韧性(下地壳)-韧性(岩石圈上地幔)的分层�
- 柳畅石耀霖郑亮朱伯靖
- 关键词:华北盆地应力集中黏弹性
- 致密砂岩水压瞬态致裂液化格子波尔兹曼及有限元数值研究
- 2013年
- 水压瞬态致裂液化在地应力测量、地震破坏评估和机理研究、油气(天然气、页岩气)及地热资源开发等地学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在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奠基性和开创性成果,但鉴于问题复杂性,瞬态致裂液化机理至今尚不清楚。本研究应用格子波尔兹曼及有限元多孔介质流固耦合物理模型,对地震波载荷作用下致密砂岩水压瞬态致裂液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首先,以鄂尔多斯盆地某油田延长组致密砂岩为例,利用X射线CT断层成像技术,应用基于量子力学第一性原理格子波尔兹曼方法,建立致密砂岩数字岩芯模型。进而,推导格子波尔兹曼及有限元多孔介质流固耦合数值模型公式,建立致密砂岩水压致裂液化物理模型。最后,应用地震波载荷边界和初始条件,模拟瞬态致裂液化流固耦合过程,讨论了地震波载荷幅值、频率及作用时间对致密砂岩孔隙结构(孔隙度大小及连通性)、致密砂岩破裂最大主应力之间关系,得到了地震波作用下致密砂岩致裂液化准则。
- 朱伯靖刘旭耀程惠红柳畅刘善琪任天翔李永兵石耀霖
- 粘弹性数值模拟龙门山断裂带应力积累及大震复发周期被引量:42
- 2012年
- 2008年5月12日在低地形变速率的龙门山断裂带上突发汶川强震,引发人们对该地震孕震机制的思考。本文根据GPS观测资料确定边界条件,通过三维粘弹性数值模拟探讨了汶川地震的孕震机理,计算了该区域岩石圈的应力增加速率和积累过程,以及汶川地震同震应力变化与震后应力松弛,在此基础上估算了汶川8.0级大地震的复发周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的推挤造成青藏高原的物质东流,高原中、下地壳物质在龙门山断裂带处遭到相对坚硬的四川盆地的阻挡之后,部分中、下地壳物质在龙门山断裂带下堆积产生应力集中。两个重要因素为应力集中提供了重要控制作用:其一是青藏高原中、下地壳较低的粘滞系数与四川盆地中、下地壳较高的粘滞系数的差异,其二是从青藏高原到四川盆地的Moho面深度在龙门山断裂带的突变。低应变速率的龙门断裂带岩石圈在数千年时间尺度的应力积累过程中,脆性上地壳的应力随时间近乎线性增长,并且上地壳深部的应力增长率超过浅部,6000年内应力积累最大量达到-21.6MPa,应力增长速率为-0.0036MPa/a;而柔性的中、下地壳以及岩石圈上地幔的应力在增长一段时间之后趋于稳定。在空间上,龙门山断裂带受到的压应力从断层西南向北东方向逐渐减小,而剪应力从西南到北东方向逐渐增大,应力状态有利于地震发生时断层的破裂方式从西南的逆冲运动向北东的逆冲兼走滑运动的方式发展。通过应力积累与地震应力降的计算得到汶川8.0级大地震的复发周期约为5400年。
- 柳畅朱伯靖石耀霖
- 关键词:汶川地震动力学成因应力集中复发周期
- 基于数字岩芯技术的高温压浸润岩石摩擦机理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基于量子力学格子玻尔兹曼理论和多尺度计算机断层成像(CT)技术,在并行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CPU-GPU)平台下,为低密度砂岩、花岗岩、大理岩、榴辉岩及橄榄岩等典型岩石试样建立三维数字岩芯模型;进而,应用夹杂超奇异积分-D3Q27格子玻尔兹曼法对多时空尺度(时间尺度:10~100μs;空间尺度:10μm~10cm)、高温压(温度范围:0~600℃;压力范围:0~1GPa)饱和浸润典型岩石试样摩擦过程进行虚拟实验研究,得到摩擦面微裂纹亚临界扩展、摩擦面摩擦应力变化和摩擦面摩擦系数大小随滑动速度、滑动时间、温度和压力大小及加载方式变化规律;最后,通过分析虚拟实验中高温压饱和浸润典型岩石从静止到发生滑动摩擦过程,讨论了离子态水对摩擦系数影响和摩擦面微观摩擦机理.研究结果为地球内部物质软流圈-岩石圈-地壳间运移机理问题、水库对断层活动构造带影响机理问题分析在理论上提供了支持和帮助.
- 朱伯靖刘旭耀程惠红李永兵刘善琪柳畅石耀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