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柴小玉

作品数:11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亳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迁移
  • 3篇分化
  • 2篇蛋白
  • 2篇狄氏剂
  • 2篇异丙威
  • 2篇神经干
  • 2篇神经干细胞
  • 2篇突起
  • 2篇纹状体
  • 2篇细胞分化
  • 2篇细胞迁移
  • 2篇小鼠
  • 2篇菊酯
  • 2篇菊酯类
  • 2篇海马
  • 2篇干细胞
  • 2篇除虫
  • 2篇除虫菊
  • 2篇除虫菊酯

机构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亳州市人民医...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江苏省苏北人...
  • 1篇洛阳市中心医...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西北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连云港市第一...
  • 1篇泰兴市人民医...
  • 1篇常州市第一人...
  • 1篇南通市第一人...
  • 1篇启东市人民医...
  • 1篇常州市第二人...

作者

  • 10篇柴小玉
  • 6篇王取南
  • 5篇包训迪
  • 5篇李芳芳
  • 4篇高晔
  • 2篇朱霞云
  • 2篇杨叶新
  • 2篇夏玉宝
  • 2篇张颖平
  • 1篇周俊
  • 1篇朱铁林
  • 1篇方平
  • 1篇姚静
  • 1篇刘菁
  • 1篇田媛媛
  • 1篇袁咏梅
  • 1篇陈浮
  • 1篇张玉媛
  • 1篇杨乐
  • 1篇黄辉萍

传媒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毒理学杂志
  • 1篇保健文汇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1
  • 2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外氰戊菊酯暴露抑制小鼠海马神经元突起形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氰戊菊酯对小鼠海马神经元突起的影响。方法取孕18d的ICR小鼠胚胎海马细胞体外培养,建立小鼠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混合培养体外模型。以1、5、10、50mg/L的氰戊菊酯对培养8d后的细胞进行染毒,乳酸脱氢酶(LDH)比色法测定染毒48h后的细胞毒性;采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研究小鼠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相对含量及海马神经元突起状况。结果在对海马神经细胞不产生明显细胞毒性的前提下,氰戊菊酯可以引起神经元缺失,而且随着剂量的增加,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及长度均随之明显下降。结论氰戊菊酯可能特异损害和(或)
杨叶新王取南夏玉宝包训迪柴小玉李芳芳张颖平
出生后早期接触狄氏剂对ICR小鼠黑质纹状体GFAP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评价出生后早期低剂量狄氏剂(Dieldrin)暴露对青春期和成年期ICR小鼠黑质纹状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仔鼠自出生后(PND)随机分成5个剂量组,即狄氏剂处理组(20、2、0.2μg/kg)、溶剂对照组(DMSO)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于出生后第3天进行腹腔注射染毒,隔天1次,连续6次。分别于青春期和成年期处死一批动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黑质纹状体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小鼠出生后早期接触低剂量狄氏剂可引起黑质纹状体GFAP蛋白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增高,除了0.2μg/kg组和2μg/kg青春期雌鼠组外,其它剂量组均显著升高GFAP蛋白水平,且成年期明显高于青春期。结论出生后早期接触低剂量狄氏剂可引起黑质纹状体GFAP进行性升高。
夏玉宝王取南张颖平包训迪杨叶新李芳芳柴小玉高晔
关键词:小鼠
医院感染信息系统应用效果的多中心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信息化建设对防控能力提升的效果。方法 2017年10-12月对多中心进行研究,设计标准化问卷,在三级综合甲等医院中开展调研。床位数<1 000的医院2所(7.69%),1 000<床位数<2 000的医院15所(57.69%),床位数>2 000的医院9所(34.62%)。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医院感染信息系统安装后医院感染质控指标提升情况。再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科和神经内科的连续病例,通过人工全病例判定与医院感染信息系统预警后人工处理对比医院感染率差异,并采用Meta分析综合比较计算率差及95%CI。结果 共有26所三级综合医院进入本次研究。所有医院均可主动生成预警病例、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自动抓取微生物培养阳性监测信息。23所(88.46%)医院可获取多药耐药菌发生率、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菌送检率。22所(84.62%)医院可以获取多药耐药菌检出率、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升级能预警。22所(84.62%)医院每年预算中有医院感染监测系统维保经费。21所(80.77%)医院患者血常规指标异常能预警、20所(76.92%)医院患者影像学异常能预警,医院感染信息系统显著减少4.00%的医院感染漏报率(RD=-4.00%,-2.00%^-6.00%,P<0.001),信息系统辅助可提升85.00%MDRO发生率(OR=1.850,95%CI=1.340~2.540,P<0.001)。在前瞻性研究中,总共抽取了5 320例连续病例,通过信息系统预警并结合手工判定与全病例纯手工判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率差为0.017(-0.001~0.035)。结论 医院感染信息系统应用后可显著提升医院感染风险识别能力,更高效的预警且不减少医院感染病例发现。
李占结张卫红张永祥刘娟陈浮葛学顺王婷睿方平冯诚怿杨乐宋舸刘菁刘善善潘虹霞朱铁林田媛媛王文毅吴晓琴邢虎姚静袁咏梅姜萍唐红萍周俊臧金成卢珊张波梁丹燕黄辉萍雷小航黄炳花王世浩黄奉毅陶红英柴小玉刘云陈文森李连红
关键词:信息系统医院感染多中心研究
狄氏剂对不同分化状态人多巴胺能SH-SY5Y细胞毒性的比较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比较狄氏剂对不同发育阶段的人多巴胺能SH-SY5Y细胞的毒性。方法以人多巴胺能SH-SY5Y细胞为模型,用10μmol/L全反式视黄酸(all-trans-retinoic acid,RA)分别诱导分化0、4和7 d,以1、3、10、30、100μmol/L的狄氏剂对细胞染毒24 h,以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按5×103个/孔的密度将细胞传至96孔板,用10μmol/L RA分别诱导分化0、4和7 d,以10、30、100μmol/L的狄氏剂对细胞染毒24 h,细胞活性/细胞毒性(LIVE/DEAD)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存活率和绝对死亡率。结果 MTT试验结果显示,狄氏剂可引起SH-SY5Y细胞存活率呈剂量依赖性下降(均P<0.01),与未分化(0 d)和已分化(7 d)的细胞相比,分化中(4 d)的细胞存活率在较低剂量(3μmol/L)就有明显下降(P<0.05)。细胞活性/细胞毒性染色结果显示,10~100μmol/L的狄氏剂可产生明显细胞毒性,SH-SY5Y细胞的存活率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绝对死亡率呈剂量依赖性增高(均P<0.05)。已分化的细胞较未分化细胞的绝对死亡率更高(P<0.05),而分化中的细胞又比已分化细胞的绝对死亡率更高(P<0.05)。结论狄氏剂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均有毒性作用,且分化中的细胞对狄氏剂的毒性作用更敏感。
李芳芳王取南柴小玉包训迪高晔
关键词:细胞分化
手卫生宣传活动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评价手卫生宣传活动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知晓率、正确率和依从率的效果。方法 2014年5月8日开始开展手卫生宣传活动,分别于活动前及活动后第5阶段采用现场提问、理论考核和直接观察方法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知晓率、六步洗手法正确率及依从率,并比较活动前后结果。结果开展手卫生宣传活动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知晓率、六步洗手法正确率及依从率分别由42.50%、35.45%、24.00%提高至87.12%、68.60%、43.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开展手卫生宣传活动,强化了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规范了手卫生操作,提高了手卫生依从性。
柴小玉惠作林朱霞云
关键词:手卫生依从性知晓率
某三甲医院实习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现况调查及分析
2019年
目的:了解实习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为制定针对性防护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2017年1月-2018年12月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实习生的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实习生上报血源性职业暴露共40例,护理实习生比例最高,占87.50%;暴露场所主要是病房,暴露的类型以针刺伤为主,占92.50%,其中拔针时发生率最高,占40.00%,暴露的器具主要是头皮针和留置针,占52.50%,暴露的主要原因是操作不当和不熟练,暴露时90.00%的暴露者未戴手套,暴露源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共13例,占32.50%;16例(40.00%)需预防用药,经追踪监测,无血源性感染发生。结论:对实习生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及培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规范各项操作,以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提高实习质量及维护实习生的身心健康。
冯芳刘正慧朱霞云柴小玉崔利利
关键词:实习生血源性
出生后早期接触功夫菊酯对仔鼠大脑突触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观察出生后早期功夫菊酯(LCT)染毒对ICR仔鼠不同脑区突触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清洁级ICR小鼠按2∶4(雄∶雌)合笼受孕,出生小鼠每窝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0.1、1.0和10.0 mg/kg LCT染毒组及溶剂对照组(0.01%二甲亚砜)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雌雄各4只,仔鼠出生当天为出生后第0天(PND 0),PND5开始灌胃染毒,隔天1次,连续5次,PND14取材.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皮层、海马、纹状体突触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各染毒组雄性仔鼠和10.0mg/kg组雌性仔鼠海马组织及1.0、10.0 mg/kg组雄性仔鼠和10.0 mg/kg组雌性仔鼠皮层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剂量相关性(雄性:r海马=0.986,r皮层=0.945;雌性:r诲马=0.993,r皮层=0.969,P<0.05);仔鼠各脑区的β微管蛋白Ⅲ型(Tuj)表达无明显改变;10.0 mg/kg组雄性仔鼠和各染毒组雌性仔鼠的海马及10.0 mg/kg组雌性仔鼠皮层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剂量相关性(雄性:r海马=0.882;雌性:r海马=0.997,r皮层=0.99,P<0.05);仔鼠各脑区的突触蛋白Ⅰ(Synapsin Ⅰ)表达无明显改变.10.0 mg/kg组雄性仔鼠海马、纹状体及雌性仔鼠皮层组织,各染毒组雌性仔鼠海马组织及1.0、10.0 mg/kg组纹状体组织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D95表达与染毒剂量呈依赖性下降(雄性:r海马=-0.991;雌性:r纹状体=-0.996,r皮层=-0.995,P<0.05).结论 出生后早期接触LCT,对仔鼠大脑突触蛋白的表达均有一定的影响;提示LCT可能影响仔鼠大脑突触联系的构建.
包训迪王取南李芳芳柴小玉高晔
关键词:除虫菊酯类突触蛋白类海马纹状体
异丙威对小鼠神经干细胞迁移和分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异丙威对小鼠神经干细胞(mNSC)迁移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取孕13.5 d的ICR小鼠胚胎大脑皮层细胞培养,建立小鼠神经干细胞体外模型。以5、25、50和100 mg/L的异丙威对分化中的小鼠神经干细胞染毒,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染毒24和48 h的细胞毒性;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的方法分析小鼠神经干细胞迁移以及向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分化情况。结果 25 mg/L异丙威作用24 h后,神经球的迁移面积和迁移距离均下降;50mg/L异丙威作用48 h后,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Tuj阳性细胞率均下降,但GFAP阳性细胞率下降的更明显。结论在不引起明显细胞毒性的前提下,异丙威可抑制小鼠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和分化,且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柴小玉王取南李芳芳包训迪高晔
关键词:异丙威神经干细胞细胞迁移细胞分化
氯化镉对小鼠胚胎神经干细胞迁移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氯化镉对小鼠胚胎神经干细胞(m NSC)细胞活性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神经干细胞体外模型,以0、0.1、0.3、1.0、3.0和10.0μmol/L的氯化镉作用于小鼠胚胎神经干细胞24 h,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分析细胞迁移。结果 10.0μmol/L的Cd Cl2作用24 h后细胞存活率(70.08±6.21)%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设定剂量下,氯化镉作用神经干细胞24 h后,Aa/Ab和Dm/Db呈下降趋势,存在剂量依赖性(rs Aa/Ab=-0.90,rs Dm/Db=-0.90,P<0.05)。结论氯化镉对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和活力均有影响,且在同一浓度和相同作用时间下对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影响大于对细胞活力的影响。
张玉媛王取南柴小玉沈忠周高刘伟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异丙威影响神经发育主要细胞的迁移分化及突起生长的体外研究
目的以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神经干细胞(mNSC)、大鼠C6神经胶质瘤细胞和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作为神经干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研究模型,研究异丙威对分化中的神经干细胞(NSC)、C6和SH-SY5Y细胞的毒...
柴小玉
关键词:异丙威迁移分化突起生长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