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桑亚荣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CT
  • 2篇胸部
  • 2篇X线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2篇CT诊断
  • 2篇成像
  • 1篇胆固醇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动脉栓塞治疗
  • 1篇多形
  • 1篇多形性
  • 1篇多形性腺瘤
  • 1篇胸部CT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症状
  • 1篇症状性

机构

  • 7篇葫芦岛市中心...
  • 2篇大连大学附属...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唐山工人医院
  • 1篇台安县恩良医...

作者

  • 7篇桑亚荣
  • 2篇于晶
  • 2篇伍建林
  • 2篇沈晶
  • 2篇于涛
  • 2篇李卫民
  • 1篇鞠蓉晖
  • 1篇陈英
  • 1篇董学颖
  • 1篇顾晓兰
  • 1篇艾林
  • 1篇高昂
  • 1篇李欣
  • 1篇王文孝
  • 1篇卢再鸣
  • 1篇罗旭
  • 1篇唐新
  • 1篇姜文祥
  • 1篇张素艳
  • 1篇刘兆玉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07
  • 2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腮腺多形性腺瘤的CT诊断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CT对腮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CT平扫及其中9例增强扫描,总结其CT表现。结果:2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病例中,14例圆形或椭圆形,6例呈多结节分叶形,密度高于正常腮腺组织;18例肿物边缘清楚,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可伴有囊变及钙化;2例为术后复发,边界不清,可见大片坏死区。结论:CT对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顾晓兰桑亚荣于涛董学颖
关键词:腮腺多形性腺瘤X线计算机CT诊断
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研究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穿刺并超选择双侧子宫动脉PVA颗粒加明胶海绵栓塞治疗18例子宫肌瘤患者。结果:经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后6个月随访结果表明月经周期和经量恢复正常,疼痛和贫血等明显改善,肌瘤和子宫体积明显缩小。结论: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创伤小、临床和社会效果好、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陈英于涛高昂王雍桑亚荣刘兆玉廖伟卢再鸣艾林
关键词:子宫肿瘤平滑肌瘤栓塞胆固醇
全文增补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和CT诊断
1995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和CT诊断王文孝,桑亚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综合征中最常见的原因,其诊断长期以来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对少数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不明确、定位困难的病例需借助cT扫描或脊髓造影等。本组用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51例,其中21例手...
王文孝桑亚荣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CT
耳颞部高分辨螺旋CT扫描以及听骨链三维成像的临床应用
2002年
目的:探讨耳颞部高分辨螺旋CT扫描以及三维重建成像(SS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9例正常、79例耳部病变患者,采用高分辨螺旋CT扫描。层厚1mm,小视野FOV:5cm,矩阵512×512,放大1.5倍,骨算法FC30重建。床速1mm?s,螺矩1,0.2mm小间隔重建,放大5倍,阈值最小值100~300Hu,最大值4085Hu,近于无穷大。电压120kV,电流50~200mA,窗位-50~300Hu,窗宽大于3000Hu。对15例病变行听骨链重建。结果:HRCT清晰显示了耳部微小病灶,明确了病变范围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听骨链的大部破坏未做3D即明确诊断,而听骨链SSD更具有明显优越性,对锤骨、砧骨及锤砧关节的立体显示是常规CT不能比拟的,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了影像依据。结论:高分辨螺旋CT扫描有利于耳、颞部病变的诊断,可作为耳颞部更为可靠的影像筛选方法。SSD成像可选择性应用。
桑亚荣张素艳姜文祥李卫民王绍义唐新罗旭蒋立新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全文增补中
螺旋CT及三维成像技术与常规CT平扫在肺部疾患应用中的对比研究
2000年
目的:对肺部螺旋CT扫描重建资料与 CT平扫进行对比,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了 102例肺部疾患三维重建后影像改变。结果:102例中,螺旋扫描三维重建对支气管材的重建弥补了平扫支气管长轴显示不够充分的缺点,详尽了解肿块的性质、边缘、密度、内部结构、发现较多小病灶,摸索出支气管域值、细支气管域值及相关病变域值的选择。结论:螺旋CT扫描对肺部疾患比平扫具有屏气时间短、支气管树显示好、支气管长轴显示充分、立体观察、支气管腔内病变、小病灶显示清晰的优点。
桑亚荣李卫民
关键词:肺疾病
家庭群居爆发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与胸部HRCT表现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家庭群居爆发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的临床与胸部HRCT表现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2月3所医院经核酸检测阳性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10例(4个家庭),其中男性6例(中位年龄60.5岁),女性4例(中位年龄59岁)。所有患者均接受胸部CT扫描并行薄层HRCT重建,由两名10年以上工作经验放射科医生共同阅片分析新冠肺炎HRCT病变发生部位、形态、分布、密度等特点,以及治疗前后HRCT征象变化。并收集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4个家庭中首例确诊病例均有武汉确诊病例或武汉疫区接触史,4例为输入型病例(占40%),平均潜伏期5 d。实验室检查中5例(50%)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降低,4例(40%)淋巴细胞明显降低;8例(80%)C-反应蛋白增高,10例(100%)乳酸脱氢酶增高。10例(100%)患者胸部CT均有阳性表现,其中7例(70%)表现为双肺散在分布磨玻璃密度影(ground glass opacity,GGO),病变界限大多清楚。8例(80%)累及多个肺叶,2例(20%)为单肺叶病变。绝大多数病灶位于胸膜下和肺外周处,以双肺下叶为著。5例患者(50%)病变内可见细支气管充气征,9例患者(90%)病变内可见增粗细小血管影。7例患者(70%)治疗后复查胸部CT,3例(30%)原肺内胸膜下病变出现不同程度实变及纤维化,2例(20%)实变影转变为GGO,1例(10%)原肺内GGO消失,又出现新发GGO,1例(10%)病变范围有增大。结论新冠肺炎具有家庭群居爆发的特点,均可有输入性病例,潜伏期较短,其胸部HR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且有助于治疗后患者病变动态观察;结合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查有助于对NCP做出临床诊断和提供疫情防控的可靠依据。
沈晶于晶鄢英男桑亚荣秦丽莉那民伍建林
关键词:CT淋巴细胞
COVID-19患者胸部CT表现特点及其演变规律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旨在分析COVID-19患者胸部CT表现特点及其演变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52例经核酸检测确诊COVID-19患者的首次与治疗后胸部CT表现特点,包括病变部位、分布、密度及伴随征象等;以及经治疗后COVID-19肺部病变CT征象的动态变化。结果:52例患者中,2例为轻型,胸部CT为阴性,其余50例患者(43例普通型及7例重型)首次胸部CT检查为阳性。45例(45/50,90.00%)患者首次CT均发现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GGO),其中30例(30/50,60.00%)为GGO伴部分实变,15例(15/50,30.00%)为纯磨玻璃密度影(pGGO),多见于肺野外周胸膜下区;仅5例(5/50,10.00%)首次CT表现为肺内实变,病变大多呈斑片状、多发性、多叶性。病变内增粗血管征占74.00%(37/50),空气支气管征占52.00%(26/50),病变周围“晕征”占54%(27/50),小叶间隔增厚形成的“铺路石征”占36.00%(18/50)。25例患者经2~10 d治疗后,胸部CT结果显示14例(56.00%)GGO不同程度吸收、密度变淡;11例(44.00%)密度增高转归为实变等。结论:COVID-19胸部CT具有一定特点,首次多表现为双肺外周多发斑片状GGO伴或不伴肺实变,多伴“铺路石征”、空气支气管征及增粗血管征等。治疗后肺部病变变化较快,可吸收缩小、密度变淡或出现变实、纤维化等,上述特点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和实时评估疗效。
沈晶于晶鄢英男桑亚荣鞠蓉晖潘龙李桂泽李欣伍建林
关键词:CT空气支气管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