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流行病
  • 6篇流行病学
  • 4篇发病
  • 4篇发病率
  • 3篇手足
  • 3篇手足口
  • 3篇手足口病
  • 3篇流行病学分析
  • 2篇疫情
  • 2篇疫情分析
  • 2篇统计分析
  • 2篇麻疹
  • 1篇毒性肝炎
  • 1篇疫苗
  • 1篇腮腺炎
  • 1篇强化免疫
  • 1篇流行病学特征
  • 1篇流行病学特征...
  • 1篇流行性
  • 1篇流行性腮腺炎

机构

  • 9篇资阳市疾病预...
  • 1篇资阳市第一人...

作者

  • 9篇欧阳敏
  • 4篇吴华英
  • 3篇何平
  • 3篇贾勇
  • 1篇刘先平
  • 1篇陈平
  • 1篇徐堃
  • 1篇顾谦
  • 1篇郭欣
  • 1篇雷凤英
  • 1篇潘英

传媒

  • 4篇预防医学情报...
  • 2篇职业与健康
  • 2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四川解剖学杂...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2009—2018年资阳市手足口病疫情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了解2009—2018年资阳市手足口病的流行规律、变化趋势,为科学制定资阳市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09—2018年资阳市报告的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检索条件为“按发病日期”统计。结果2009—2018年资阳市手足口病累计报告15609例,死亡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0.38/10万,年均病死率为0.38‰;3个县(区)均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呈“双峰”型,主要集中在4—7月和10—12月;男女性别比为1.42∶1;报告病例中散居儿童占79.20%,幼托儿童占18.87%;实验室确诊1291例,病原优势株交替出现。结论资阳市手足口病报告发病呈上升趋势,有相对明显的季节性和人群分布特点,优势病原交替出现,应加强疫情监测,做好高发季节和重点人群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加强健康教育,落实各项综合性防控措施减少手足口病发病。
吴华英欧阳敏
关键词:手足口病发病率疫情分析
2008年资阳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分析
2009年
目的总结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经验,加速麻疹控制,如期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方法收集资阳市MV强化免疫报表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本次MV强化免疫共计接种8月龄~14岁目标儿童663992人,报告接种率和快速评估接种率均>95%;麻疹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大幅下降。结论本次MV强化免疫达到了预期目的。
徐堃廖安波陈平贾勇雷凤英顾谦刘先平欧阳敏
关键词: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
2009—2013年资阳市手足口病疫情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了解2009—2013年资阳市手足口病的流行规律、变化趋势,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Excel 2003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整理分析和统计处理,检索条件为按发病日期。结果 2009—2013年资阳市手足口病累计报告5 745例,死亡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9.99/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为0.05/10万;2009—2013年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63/10万、21.83/10万、35.28/10万、39.89/10万和47.33/10万。男性累计报告发病3 481例,占发病总数的60.59%;女性累计报告发病2 264例,占发病总数的39.41%,男女性别比为1.54∶1。报告重症病例50例,聚集性疫情81起。2009—2013年全市各县(市、区)每年各月均有手足口病报告,发病呈双峰分布。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6.64%,呈典型的婴幼儿高发,职业构成以散居儿童(77.04%)为主。实验室确诊的594例病例中,EV71感染287例(48.32%),CoxA16阳性128例(21.55%),其他肠道病毒阳性179例(30.13%)。结论 2009—2013年资阳市手足口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呈明显的季节性和人群分布特点。应加强疫情监测,采取针对性措施落实各项防控工作。
吴华英欧阳敏何平廖安波贾勇
关键词:手足口病疫情分析发病率
2003~2007年资阳市麻疹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2009年
[目的]了解资阳市麻疹发病特征,为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对2003~2007年资阳市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2007年共报告麻疹病例2242例,报告发病率为9.46/10万,死亡1例,病死率0.004%。以2007年发病率最高,2003年发病率最低,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雁江区发病率最高,为16.31/10万,乐至县最低,为4.80/10万,不同地区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7月。男性发病1173例,占52.32%;女性发病1069例,占47.68%。职业以7岁以下儿童为主,发病1661例,占74.09%;其次是学生460例,占20.52%。2242例麻疹病例中,有详细免疫史的1695例,占75.06%。[结论]加强麻疹监测,适时开展对学生麻疹疫苗的加强接种,同时加强基层防保队伍建设是控制麻疹发生与流行的关键。
欧阳敏廖安波喻泽英
关键词: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统计分析
2017年资阳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18年
目的了解2017年资阳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总结发病规律和流行趋势,为进一步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7年资阳市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7年资阳市报告流行性腮腺炎925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率为36.41/10万,高于全省2017年平均发病率(15.05/10万)和该市2016年发病率(6.33/10万),疫情出现上升趋势。91.35%的病例集中在3~20岁人群,以学生最多,男女发病比为1.28:1;有明显的季节性,以6~7月和10~12月多发。结论学生和幼托儿童是资阳市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人群,学校是高发场所,春夏之交和秋冬季是高发季节。做好资阳市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工作,要重点加强学校和幼托机构流行性腮腺炎的季节疫情防控,进一步推广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使用,扩大免疫覆盖范围,增加接种剂次,建立起有效的免疫屏障。
吴华英欧阳敏廖安波王燕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率
2003-2007年资阳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分析
2009年
目的分析资阳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特征,为制订病毒性肝炎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及χ2检验、圆形分布法等流行病学统计方法对2003-2007年资阳市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以乙肝发病为主,占总发病数的87.55%,有季节聚集性,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农民、学生发病占病毒性肝炎总数的71.68%。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比为2.14∶1。结论有计划地在重点人群开展甲肝、乙肝疫苗的普种和加强接种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是控制甲、乙型肝炎疫情发生与流行的有效措施。同时加强儿童乙肝疫苗的基础免疫工作。
何平欧阳敏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统计分析
2010-2012年资阳市钩体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分析2010-2012年资阳市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钩体病)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钩体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2年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报告数据和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数据,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2年,资阳市钩体病累计报告85例,年均发病率0.71/10万,合计死亡7例,合计病死率为8.24%。不同地区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753,P<0.01);仅8、9、10月份有病例报告,发病高峰为9月,占病例的84.71%。病例中农民占92.94%,35岁以上中老年病例占82.35%。2010年乐至县发生1起钩体病疫情。85例钩体病病例均有田间劳动和游泳戏水史,流行的主要菌群是黄疸出血群。结论 2010-2012年资阳市钩体病疫情维持在较高水平,流行因素广泛存在,病死率较高,夏秋之交高发,典型的稻田型钩体病流行,中老年为钩体病主要危害人群。
欧阳敏何平廖安波贾勇
关键词:钩体病流行病学发病率病死率
2011年资阳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2014年
目的了解资阳市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探索科学防控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阳市2011年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报告手足口病1306例,重症13例,死亡4例,年发病率35.63/10万,年死亡率0.11/10万。0—5岁组占发病总数的96.44%,散居儿童占发病总数74.27%,托幼儿童占23.58%。病原学检测以EV71感染为主,阳性率达66.48%。2011年出现2个发病高峰,即4—7月和10—12月。结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应以散居及幼托儿童为重点人群,特别不能忽视散居儿童,应以社区和托幼机构为重点场所,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落实综合防治措施。
吴华英欧阳敏郭鲁琼郭欣
关键词:手足口病
2005~2012年资阳市梅毒流行病学资料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了解资阳市梅毒发病趋势、分布特征,为制定控制梅毒等性病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对资阳市2005~2012年梅毒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报告梅毒病例5180例,报告年均发病率为14.74/10万,近年来我市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数以20~49岁年龄组为主占58.09%,女性患者远高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为1:1.37;职业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为主,占发病总数的76.71%。结论资阳市梅毒疫情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梅毒流行。
周龙成潘英欧阳敏
关键词:梅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