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怿 作品数:20 被引量:185 H指数:7 供职机构: 浙江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研究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医院诊治87例感染性角膜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集患者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采用改良K-B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根据NCCLS判定标准进行判读,分析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 87例感染性角膜炎患者中共分离出2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 5株占53.58%,革兰阴性球菌1株占3.57%,革兰阳性杆菌3株占10.71%,革兰阴性杆菌9株占32.14%;革兰阳性球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以及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83.33%、66.67%以及5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66.67%,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达100.00%;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均为100.00%,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均>50.00%,对于氨苄西林耐药率达到100.00%,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头孢他啶以及头孢唑林耐药率均为0。结论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病原菌类型较多,主要以葡萄球菌属和大肠埃希菌为主,治疗时应该加强病原菌监测,选择合理抗菌药物治疗,提高治愈率。 杨杰 汪怿 温积权 季娴 刘健 江媛关键词:感染性角膜炎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在白内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用于白内障手术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我院106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麻醉进行白内障手术。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并发症等。结果:对照组苏醒时间为(15±8.0)min,与观察组(3±0.4)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出现24例麻醉并发症,观察组出现6例麻醉并发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用于白内障手术安全、有效。 夏燕飞 俞琳 徐洁慧 汪怿关键词:麻醉 氯胺酮 白内障 并发症 胰岛素联合金芪降糖胶囊治疗对糖尿病大鼠角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中药金芪降糖胶囊治疗对糖尿病大鼠角膜上皮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 SD大鼠,分为糖尿病组(DM组),胰岛素治疗组(I组),胰岛素+金芪降糖胶囊治疗组(I+J组), 金芪降糖胶囊治疗组(J组)和对照组(C组)... 张志勇 曹永葆 汪怿 李韧文献传递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感染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特征,并分析治疗及转归,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05年1月-2014年7月34例白内障术后感染眼内炎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实施病原菌检测及针对性治疗,观察临床结局,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平均起病时间(27.39±9.18)d,主要症状有眼部刺激、视力下降;18例病原菌培养呈阳性,阳性率为52.94%,检出表皮葡萄球菌最多,有10株占55.56%;治疗后患者平均视力为0.28±0.11,脱盲率79.41%,41.18%患眼视力>0.3,相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对视力恢复影响较大,尽早干预治疗可以最大程度保障患者视力功能。 汪怿 李韧 徐洁慧关键词:白内障 术后感染 眼内炎 病原学 中老年白内障患者凝血功能与血液流变学变化分析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中老年白内障患者体内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中老年白内障患者(观察组)及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2组人员凝血功能(TT、Fib、PT、APTT)及血液流变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TT、P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APT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多伴有凝血功能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因此加强对上述指标的检测将会为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汪怿 徐洁慧 杨杰 吴震宇关键词:白内障患者 凝血指标 血液流变学 血栓通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 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观察血栓通对外伤性前房积血的疗效。方法外伤性前房积血40例(40眼)。治疗组20例采用血栓通治疗与对照组20例治疗后,观察患眼的视力恢复情况及积血吸收的情况。结果治疗组视力好转,视力>0.3的18眼,对照组视力>0.3的17眼,治疗组积血完全吸收平均天数为4.5天,对照组为6.5天。结论血栓通能促进外伤性前房积血的吸收,并能有效的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汪怿 曹永葆关键词:前房积血 外伤性 血栓通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效果 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评估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RVO继发黄斑水肿接受玻璃体内雷珠单抗注射术44例(44眼)。使用频域OCT技术(SD-OCT)测量术前及术后1、3、及6个月的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及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分别评估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视网膜厚度以及脉络膜厚度的改变及相关因素:年龄、高血压病史、吸烟、饮酒、阻塞部位、发病时间、术前脉络膜厚度及术前视网膜厚度。结果注射后1、3、及6个月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均较术前减小(均为P〈0.05)。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改变量仅与其注射前的厚度相关,黄斑部视网膜厚度改变量与注射前的厚度、阻塞部位及发病时间相关。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RVO黄斑水肿效果良好。 梁冠璐 汪怿 楼继先 徐洁慧麻醉性监护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2009年 目的评价麻醉性监护(MAC)复合局部麻醉用于特殊人群的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及成本-效果。方法38例伴有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或智障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全身麻醉或MAC联合局部麻醉下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其中全身麻醉17例(17眼,全麻组),MAC21例(21眼,MAC组)。观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对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两组术中血压、心率变化、SpO2和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全麻组苏醒时间高于MA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MAC组对不良事件的绝对风险降低率(ARR)为43.4%,防止1例不良事件发生需治疗的病例数(NNT)为2.3例,较全麻组少花费462.3元。结论MAC应用于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安全、有效、经济。 徐洁慧 夏燕飞 曹永葆 汪怿 程克强关键词:成本-效果分析 医院眼科医患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分析 被引量:1 2018年 分析医院眼科医患纠纷的形成原因及相应防范对策,为医患关系和谐发展提供参考意见。主要从医院医疗服务、患者及患者家属以及其他三方面因素分析眼科医患纠纷发生的原因,通过改善服务流程、提高医护人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沟通技巧、加强医患之间的交流,完善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对医疗纠纷的舆论进行正确引导等方式,对眼科医患纠纷进行有效的预防与处理。通过采取上述医患纠纷的防范措施,一定能够较为显著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舒适感与满意度得以提升,最终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促进医院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汪怿 徐洁慧 杨杰 吴震宇关键词:眼科 医患纠纷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糖尿病患者黄斑部视网膜影响的OCT观察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观察糖尿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后黄斑部形态的变化,探讨影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58例(60眼),其中糖尿病组患者29例(31眼),非糖尿病组患者29例(29眼)。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测量患者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点黄斑各亚区的视网膜厚度值,观察两组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将患者术后1个月时log MAR BCVA与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及变化、高血压病史、Hb A1C、高脂血症史及吸烟史作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患者术后log MAR BCVA的相关因素。结果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均在术后1个月时黄斑中心区厚度(CST)的改变量达到最大,之后逐渐缩小。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CST均与患者的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术前:r=0.53,P<0.01;术后1个月:r=0.69,P<0.05)。术后1个月时log MAR BCVA与糖尿病病程(r=0.47,P<0.01)、Hb A1C(r=0.38,P<0.01)、术前CST(r=0.61,P<0.01)及吸烟史(r=0.28,P<0.05)相关。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确定术前CST为术后log MAR BCV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1个月时CST改变量达到最大;术前CST与糖尿病病程相关,并影响术后BCVA。 刘健 徐洁慧 楼继先 汪怿 曹永葆关键词:糖尿病 黄斑水肿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