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芳

作品数:12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通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卫生厅重点攻关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电图
  • 4篇卒中
  • 3篇血管
  • 3篇脑电
  • 3篇脑电图
  • 3篇脑炎
  • 3篇梗死
  • 2篇动脉
  • 2篇毒性
  • 2篇血浆
  • 2篇症状
  • 2篇栓子
  • 2篇同型半胱氨酸
  • 2篇微栓
  • 2篇微栓子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进展性卒中

机构

  • 12篇南通大学第二...
  • 1篇宜兴市人民医...

作者

  • 12篇汪芳
  • 9篇黄怀宇
  • 8篇邵良
  • 4篇李新玲
  • 3篇王慧俐
  • 3篇刘文华
  • 3篇董政协
  • 3篇丁莉
  • 3篇盛美红
  • 2篇周永
  • 2篇李嘉
  • 2篇朱向阳
  • 2篇顾承志
  • 2篇范松松
  • 1篇王亮亮
  • 1篇宋卫华
  • 1篇赵青
  • 1篇李小龙
  • 1篇赵菁
  • 1篇朱易华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进展性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的水平测定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探讨进展性卒中(PS)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选取PS患者33例,稳定性脑梗死患者30例,分别测定血浆Hcy和叶酸浓度。结果PS组比稳定性脑梗死组的血浆Hcy水平明显升高,叶酸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高Hcy与进展性脑卒中关系密切。
邵良黄怀宇汪芳刘文华蔡小矜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进展性卒中脑梗死
脑电图在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1年
病毒性脑炎是神经科常见疾病之一,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尤以精神症状为首发时,易被误诊为功能性精神病,由于二者治疗原则不同,故早期鉴别诊断非常重要。辅助检查中脑电图检查阳性率高,对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我院5年来,脑电图在48例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的病毒性脑炎患者中的应用。
汪芳邵良王慧俐黄怀宇丁莉董政协
关键词:脑电图精神症状病毒性脑炎
螺内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微栓子信号、卒中复发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螺内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血管微栓子信号(MES)、卒中复发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3例经颅多普勒(TCD)检测MES阳性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46例)及螺内酯治疗组(螺内酯组,47例)。常规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螺内酯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予螺内酯20 mg/d,连续用6个月。在治疗3个月、6个月时,用TCD仪检测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的MES。在治疗6个月后,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改良Rankin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预后;统计两组死亡、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和预后良好的例数。结果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螺内酯组的MES阳性率(46.8%,36.2%)显著低于常规组(70.5%,61.4%)(均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死亡、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和预后良好的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螺内酯可以明显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血管MES阳性率,但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及神经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
王亮亮周永朱向阳董政协黄怀宇汪芳王慧俐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微栓子信号螺内酯脑卒中复发
不同类型肌肉颤搐的病因与肌电图表现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和症状性肌肉颤搐的病因与肌电图特征.方法 对43例具有肌颤搐症状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神经电生理检测进行分析.结果 43例肌颤搐患者中27例有病因可循,为症状性肌颤搐(SM),见于低盐综合征、甲状腺毒症、肾功能衰竭、慢性消耗性疾病(胃癌、肝癌)、放射性臂从神经病、铅中毒、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琥珀胆碱麻醉、不安腿综合征、Isaac综合征等病,SM中面肌颤搐则见于脑干肿瘤、后颅窝肿瘤、多发性硬化等;16例肌颤搐患者无明确病因,为原发性肌颤搐(PM),包括特发性和良性肌颤搐.SM较PM肌颤搐持久且强度更大,两者肌电图均出现肌颤搐电位,大多数SM还伴有肌强直放电.结论 SM和PM的病因与肌电图特征迥异.
邵良丁莉赵菁黄国祥李新玲李嘉汪芳黄怀宇
关键词:神经电生理检测
以发作性视物变形、空间定向障碍的顶叶癫为表现的灰质异位症一例被引量:3
2006年
邵良汪芳刘文华
关键词:空间定向障碍灰质异位症视物变形发作性顶叶主要症状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治疗前后血清NSE含量及脑电图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汪芳邵良盛美红朱易华王慧俐李新铃黄怀宇丁莉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血清NSE脑电图
伴有颈动脉斑块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微栓子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微栓子和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65例,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伴有颈动脉斑块组45例和不伴有颈动脉斑块组20例,2组均行微栓子监测。结果伴有颈动脉斑块组与不伴有颈动脉斑块组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伴有颈动脉斑块患者的微栓子阳性率为38%,不伴有颈动脉斑块患者为13%,2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软斑组微栓子阳性率为45%,硬斑组微栓子阳性率为18%,2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多有颈动脉斑块,软斑块是微栓子的主要来源,微栓子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二者早期干预是防治脑卒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汪芳李新玲黄怀宇李嘉范松松
关键词: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颈动脉斑块微栓子
进展性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测定被引量:6
2005年
邵良宋卫华冯新云黄怀宇汪芳刘文华
关键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进展性卒中高半胱氨酸含硫氨基酸致病作用
达比加群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微栓子信号的干预治疗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微栓子信号(micro embolic signals,MES)的影响。方法选择MES阳性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29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达比加群酯,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d及14d检测MES。结果与对照组治疗7d和14d比较,治疗组微栓子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d后对照组和治疗组MES阳性例数均较治疗前减少,分别为28例和21例,治疗组MES阳性率低于对照组(72.4%vs 9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4d后,对照组和治疗组MES阳性例数分别为27例和13例,治疗组MES阳性率仍低于对照组(44.8%vs 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14d与治疗7dMES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14d与治疗7dMES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期间未见明显血小板减少及凝血指标异常。结论达比加群酯能显著减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MES。
朱连海黄怀宇顾承志李新玲汪芳
关键词:卒中抗凝药血小板计数血栓形成
表现为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边缘叶脑炎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为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NCSE)的边缘叶脑炎(LE)的临床及EEG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表现有NCSE的L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为急性起病,5例为亚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复杂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CPSE)7例,轻微发作癫痫持续状态(SSE)1例,简单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SPSE)1例。9例患者均有精神症状、记忆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肺癌1例。头颅MRI显示脑实质急性炎症,主要集中于边缘系统,呈双侧对称或不对称信号异常改变,T_1WI为略低信号,T_2WI及Flair呈高信号。EEG表现为θ波背景6例,均可见δ波,其中棘慢波或尖慢波4例;α波背景2例,均可见δ波,表现为δ波背景1例。视频脑电图(VEEG)示1例SSE患者呈持续的痫性放电,在病侧蝶骨电极更显著,但无运动性癫痫发作。1例SPSE患者在皮质和颞近中央区有不同频率的局灶性棘波或棘慢综合波持续发放。7例CPSE患者呈颞区为主的各种形式癫痫性电活动广泛持续发放或反复阵发性出现,如节律性的棘波、尖波、δ或/和θ节律,可向邻近区域或对侧半球扩散,或左右交替;在无凝视反应或刻板自动症时呈现扩散至双侧半球的高波幅棘慢综合波或δ节律爆发。结论表现有NCSE的LE的临床和EEG有特征性改变,EEG和VEEG是LE是否存在NCSE的主要诊断依据。左右半球边缘叶病变出现的精神症状并不相同。各型LE对治疗反应不一,非副肿瘤性LE疗效较满意。
汪芳邵良黄怀宇盛美红凌卓敏
关键词:边缘叶脑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EEG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