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血浆
  • 3篇血栓
  • 2篇蛋白
  • 2篇动脉
  • 2篇动脉血
  • 2篇动脉血栓
  • 2篇原体
  • 2篇支原体
  • 2篇生殖道
  • 2篇生殖道支原体
  • 2篇尿沉渣
  • 2篇尿沉渣分析
  • 2篇尿沉渣分析仪
  • 2篇尿道
  • 2篇尿道炎
  • 2篇全自动
  • 2篇全自动尿沉渣
  • 2篇全自动尿沉渣...
  • 2篇洗液

机构

  • 8篇沈阳军区总医...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2篇汲淼
  • 5篇孟冬娅
  • 4篇胡晓芳
  • 4篇于笑难
  • 3篇薛文成
  • 3篇崔娴维
  • 2篇孙蕾
  • 1篇郑伟
  • 1篇王耀山
  • 1篇赵爱农
  • 1篇包承鑫
  • 1篇李彤
  • 1篇李秀荣
  • 1篇梁彬
  • 1篇刘长富
  • 1篇万楠
  • 1篇沈宗坤
  • 1篇王峻
  • 1篇赵爱浓
  • 1篇吴敏

传媒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沈阳部队医药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实用诊断与治...
  • 1篇第十届全军检...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1
  • 1篇199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及耐药性变异分析被引量:31
2006年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2003—2004年度非淋球菌性泌尿生殖系统炎症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提供最新的流行病学资料及用药指导。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药敏一体化方法检测我院妇科、皮肤科送检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回顾性分析就诊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结果:支原体阳性患者以20~40岁青壮年为主,女性多于男性。2003年检测疑似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658例,支原体阳性率为47.4%,其中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混合型检出率分别为43.2%,1.7%,2.6%;2004年857例,支原体阳性率52.2%,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混合型检出率分别为43.1%,2.5%,6.7%。耐药监测结果表明2003—2004年度解脲脲原体对四环素类药物的敏感性无变化,对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耐药性2004年较2003年显著增加。结论:支原体(尤其是解脲脲原体)感染已成为非淋球菌性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耐药性变异明显,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是当务之急。
孟冬娅薛文成胡晓芳孙蕾汲淼
关键词:非淋菌性尿道炎支原体耐药性分泌物
动脉血栓FⅧ增高与巨细胞病毒感染关系探讨
目的研究病毒感染对凝血因子Ⅷ(FⅧ)增高的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用凝固法对83例动脉血栓患者的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DC)进行测定,并同时检测其C-反应蛋白(CRP)浓度。选择FⅧ:C水平增高而CRP水平正常者及3...
汲淼刘莹
文献传递
血浆凝血因子Ⅷ增高与血栓形成被引量:2
2001年
血栓形成是一类多因子疾病,至今已提到的危险因子约300余个.1865年Virchow提出血流或血液的有形成分以及血管壁的改变是导致血栓形成的原因.随着科学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使人们在Virchow理论的基础上对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965年Egeberg等报道在一个挪威家族中首例抗凝血酶Ⅲ缺陷症.患者表现有反复静脉血栓形成.随后Egeberg又相继报道了蛋白C、蛋白S缺陷,异常纤维蛋白原,FⅤ Leiden或凝血酶原G20120A突变与静脉血栓形成有关.最近的研究又提出血浆FⅧ升高是继FⅤ Leiden后又一个重要的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病因,并与动脉血栓形成也密切相关.目前认为,FⅧ升高是静脉血栓形成新的危险因素.本文就FⅧ水平增高与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综述如下[1].
汲淼包承鑫崔娴维
关键词:血栓形成病理学
UF-1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肺泡灌洗液白细胞的结果分析
2007年
于笑难汲淼王峻
关键词:肺泡灌洗液白细胞计数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
脑梗死溶栓治疗中血浆纤维蛋白原功能的变化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观察脑梗死 (CI)患者溶栓治疗中血浆纤维蛋白原 (Fg)功能的变化。 方法 应用Fg功能检测系统检测2 38例急性动脉硬化性CI患者急性期及 32例CI溶栓治疗时的血浆纤维蛋白单体 (FM)聚合反应的各参数 ,同时检测Fg浓度变化 ,并选取 5 0例健康者作对照。结果 ①CI急性期Fg浓度和FM功能参数均高于对照组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②急性期后溶栓的前 5天Fg浓度和FM功能各参数均低于对照组 ,而溶栓的恢复期各项指标均逐渐恢复。结论 纤维蛋白原分子反应增强与纤维蛋白原分子结构变异有关 ,这可能是CI发生的重要原因。
汲淼崔娴维赵威蒋智林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溶栓治疗脑梗死FG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用于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的检测方法
2008年
目的探讨UF-100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的价值。方法采用该仪器和手工计数法分别测定肺泡灌洗液白细胞的重复性和携带互染率;并对47例灌洗液标本分别测定白细胞,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为1.3%~3.6%;互染率为1.6%;两种方法测定肺泡灌洗液白细胞计数高度正相关(r=0.889,P〈0.01)。结论用UF-100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测定肺泡灌洗液白细胞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及互染率低等优点。
于笑难孟冬娅薛文成汲淼
关键词:肺泡灌洗液白细胞计数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
凝血因子Ⅷ增高在血管栓塞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汲淼孟冬娅姜淑华王耀山沈宗坤赵爱浓胡晓芳于笑难李彤陈渝宁万楠刘长富李秀荣吴敏
1、重新认识FⅧ,发现新的血栓形成原因。原来仅认为FⅧ减低是血友病甲的形成原因,现赋予它新的内涵:FⅧ升高是造成心、脑梗塞性疾病又一重要因素之一,为临床进一步研究血栓提供新的指标。  2、提出了复发性血栓FⅧ:C活性升高...
关键词:
关键词:动脉血栓
脑血栓凝血因子FⅧ增高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研究病毒感染对凝血因子Ⅷ(FⅧ)增高的脑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用凝固法对 83例脑血栓患者的血浆FⅧ活性(FⅧ∶C)进行测定,同时检测其C 反应蛋白 (CRP)浓度。ELISA法测定巨细胞病毒等的抗体IgM。结果: 83例脑血栓患者标本中 63例FⅧ∶C水平升高,其中CRP水平正常者 44例,FⅧ∶C水平与CRP水平无明显相关; 44例FⅧ∶C增高而CRP水平正常的患者组中,巨细胞病毒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FⅧ水平增高与巨细胞病毒感染关系密切;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通过促进FⅧ合成和分泌增加,进而影响脑血栓形成。
赵爱农汲淼梁彬陈景阳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脑血栓
2003-2004年我院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及耐药性变异
2005年
综合近年来报道可以看出,我国部分地区非淋菌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 urethritis,NGU;女性为宫颈炎)发病率逐年上升。1997年有学者统计8种性病发病构成比中,宫颈炎占第三位(18.61%),低于淋病(48.61%)和尖锐湿疣(22.69%)。2004年文献报道表明,宫颈炎患者已明显超过淋病奈瑟菌感染患者,其中支原体感染率达50%~60%以上。
孟冬娅薛文成胡晓芳孙蕾汲淼
关键词:支原体耐药性
血浆Ⅷ因子活性与脑梗死关系的探讨
2001年
汲淼崔娴维
关键词:脑梗死血浆活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